我在大明当暴君-第6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这件事上,崇祯更加深刻体会到,仅仅只靠政治上的扶持,是不稳定的。
而且这件事也彻底暴露出大明边军的和无能。
要彻底改变草原的局势,必须加快建立强大的军队,强大到让所有存在侥幸心理的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是有能够将他们夷为平地的存在的。
九月二十八日,深秋的傍晚,已经过了霜降,寒意越发渗人。
前方起伏的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投下大片大片的影子,就像一只只匍匐在山川大地间的巨兽。
北风不停呼啸,从山峦之间穿过。
大军在小道迤逦前行。
京卫军的行军速度非常快,才三天时间,就已经在真定府的最西边,往前走就进入山西省。
前方每天都有战报送来,崇祯每天都在接收最新的战报。
战报并不完善,毕竟这是古代,前方打仗,不可能完全统计出来。
从战报的消息来看,大同府现在已经有十二座堡垒沦陷了,死伤至少有两万军民。
万丹伟征在大同府搞大屠杀。
大同府北边的堡垒在流血,在。
战报没有统计完全,崇祯预估,大同府现在绝对不止十二座堡垒沦陷。
从政治的层面来看,这是一个必然的局面。
万丹伟征一旦发动对大同的战争,势必会非常猛烈,全力以赴。
为什么?
因为他在元上都被困,其他部族打着为固鲁思齐布报仇的棋子,让他陷入危局。
他想要翻盘,是不能和蒙古内部的各部族死磕的,那样会让他自己更加陷入内部罪人的尴尬地位,从而让更多蒙古人加入讨伐他的行列。
他要转移矛盾,在多尔衮的支持下,就选择的攻打明朝。
如果能将大同府彻底攻陷,蒙古其他部族某些隐藏的敌视大明的势力,就会冒头,支持万丹伟征的声音就会出现,并且会变多。
草原的局势甚至可能发生逆转,若真是如此,皇太极不必调兵前来,只需要不断派使者从中挑拨,就会加大他在草原上的筹码。
可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博弈本身就是动态的。
但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崇祯一直没有想清楚。
万丹伟征为什么偏偏就选中了大同?
大同的防线偏偏就出了问题。
这种事实在是太巧了。
喀喇沁部离的最近的应该是蓟镇和宣府,却选择了攻打更远的大同。
除非万丹伟征知道大同的防线如狗屎!
万丹伟征为什么会知道?
这就是现在崇祯心中最大的疑惑。
张凡千算万算,就是特么没算到大同的防线会烂到这种地步。
现在大军的粮草全部在往雁门关聚集,崇祯已经做好了打一场打仗的准备了。
现在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稳住大同府的人心。
崇祯刚刚看完最新的战略地图,大军已经出了山林路,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地方,适合驻守。
大军准备停下来休息,将士们也要吃晚饭。
刚停下来,前方的前锋军军帅马世龙骑着马飞奔而来,到了御驾前,锦衣卫也没有拦他。
“陛下,前方发现一些从山西逃过来的难民,说是从大同府过来的。”
崇祯掀开马车的帘子,走下来:“在何处,带朕去看看。”
“陛下,还有一些劫匪,发现他们的时候,正在追杀那些难民。”
崇祯眉头一掀:“先去见见逃难过来的难民。”
“陛下这边请!”
在锦衣卫的簇拥下,崇祯跟着马世龙一路向前面走去。
此刻,大军已经停下来在休息,卢象升骑着马在检阅三军。
前面的开阔地带,有一些人坐在地上,蜷缩着身子,他们穿的很单薄,面色疲惫而恐惧。
人不多,也就才十二个人而已。
马世龙上前道:“这是当今天子,你们快快行大礼。”
那十二个人连忙要下跪,却被崇祯拦住:“都不必了。”
崇祯看了他们一眼,面黄肌瘦,体弱无力。
崇祯吩咐骆养性道:“先让人去拿点东西来给他们吃。”
“是!”
崇祯看到一个差不多八岁左右的小女孩,她用恐慌的眼神看着崇祯,她的母亲连忙拉着她,让她不要冒犯皇帝陛下。
崇祯又问马世龙:“劫匪呢?”
“在另一边。”马世龙指着不远处,大概有三十几个人,已经被京卫军控制住。
崇祯瞥了一眼,收回目光。
不多时,一些食物便被送过来了,这些人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崇祯关切道:“你们都是大同府过来的?”
一个约二十出头的小伙子连忙道:“是是,咱是威远堡的军户!”
威远堡,大同镇七十二堡垒之一,位于大同外长城附近,是威远卫所在地。
大明朝的大同镇,规模非常庞大,东西延绵的军事堡垒纵横交错。
大同左、右卫、玉林、云川、威远、平虏等14个卫都在大同府,它们担任着屯田的重任。
第128章 杀意正浓(第二更)
卫所制崩溃最直接的体现是,军户逃亡和不打仗了。
明末的边军都是通过募兵制招募来的士兵。
边境军户主要任务就是种田,为边军提供粮食。
例如大同镇的这些军户,他们主要的职责是种田。
当然,也不可能一年四季种田。
不种田的时候也不会闲着,要履行各种徭役。
例如搬运粮食、修路,再例如某个官员要出行,必须有人抬轿子,这些军户都有义务要做的,而且是没有钱的。
就例如和崇祯说话的这个小伙子,他是威远堡的军户,那么平时必然就是各种被压榨。
不过他也很诚实,敢说自己是军户,要知道,现在是在打仗,他们这是逃跑,虽然不是正规军队,好歹你现在面对的是当今皇帝,敢自报身份,也是憨厚老实的人。
崇祯也不生气,军户和军队区别还是非常大的,他们已经够惨了。
新军政改革中,明文规定是要废除军户制的,将军户彻底从捆绑的土地上释放出来,同时也防止当地的军官像长沙那样借着用户胡作非为。
他带着人走过去,那些正在吃东西的人一看皇帝走过来了,连忙都要下跪。
“继续吃,继续吃,朕就问几个问题。”
他看着那个小伙子道:“威远堡现在如何?”
那小伙子眼睛一下子就红了,用力咬着干枯裂开的嘴唇,都咬出血来了,和刚吃进去的馒头混在一起。
“陛下……陛下,威远堡……死了很多人……都死了……鞑子进来……都死了!”
他的情绪一瞬间有些失控,双眼通红,布满血丝。
崇祯追问道:“威远堡城墙坚固,鞑子是怎么攻破的?”
“陛下,一夜之间!一夜之间!一夜之间成千上万人都死了!”他撕心裂肺哀嚎起来。
旁边的小女孩似乎被他吓到了,也哭了起来。
崇祯挥了挥手,让人把他先带到一边冷静冷静。
其他人眼神惊慌,表情麻木。
大冷天的,他们穿的很单薄,小女孩的手冻得通红。
崇祯剑眉紧缩:“去后勤那里取一些衣物来给他们吧。”
崇祯蹲下,轻轻抚摸小女孩的头发,拿出几颗他随身携带的小果干,温柔道:“不哭了,没事了,这些都给你吃,我们都来了,一看他们,这些大哥哥都是去打蒙古鞑子的,去把敌人赶走,然后重建家园。”
小女孩扁着嘴,不敢接崇祯手里的果干。
崇祯就喂给她吃。
“好吃吗?”
小女孩点了点头,在宁静的夕阳下,小脸蛋上重新洋溢出天真无邪的笑容,露出洁白的贝齿。
过了一会儿,崇祯才站起来,道:“走,去看看那些劫匪。”
马世龙便带着崇祯向不远处走去。
被京卫军杀了两个,劫匪还剩三十三个人。
他们都蹲在地上,在那里做同样一个动作:拔草!
地上的草已经枯黄,但他们都在拔草,拔完草往嘴里喂。
没错,他们在吃枯黄的草!
他们面色苍白,动作看起来绵软无力,和传说中凶神恶煞的“劫匪”完全是两种模样。
崇祯问马世龙道:“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回禀陛下,他们在吃草。”
“人为什么吃草?”
“可能是,他们太饿了。”
“既然你都知道他们饿得吃草了,先拿点东西来给他们吃。”
要不然这怎么问话?
而且人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就算他们是劫匪,崇祯也看不下去了。
这和凌迟或者砍头是两码事,凌迟或者砍头之前的最后一顿饭都还加鸡腿呢!
中国人是非常讲究吃饭的,死也不能做饿死鬼。
这是把人活活饿成了野兽,失去了最后的人性啊!
人饿了,是什么都吃的,就和野兽一样。
这是何等的悲哀!
马世龙赶紧让人给他们安排了一些食物,那些人拿起食物就往嘴里狼吞虎咽,就像饿急了的饿狼。
有几个甚至活活噎死了。
过了好一会儿,这些人才缓过神来。
马世龙正要说话,被崇祯打住。
崇祯问道:“你们是什么人,为何要在山头间做劫匪?”
其中一个大约三十岁的男子几乎是爬过来的,爬到前面,周围所有人都拔出刀,准备防范他。
岂料他用前额撞地,用力撞地,给崇祯磕头,前额都撞出血来,却浑然不顾,用沙哑的声音说道:“谢谢这些大人赏的饭!做牛做马,在所不辞!”
其他人也跪在地上,给崇祯磕响头。
崇祯微微一怔,看着马世龙,疑惑道:“他们真的是劫匪?”
“回禀陛下,臣等在遇到他们的时候,他们正在追赶那些难民,那些难民也说这些人是劫匪!”
崇祯就更加疑惑了,问道:“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马世龙连忙道:“在你们面前的是当今天子,你们最好如实回答,否则就是欺君之罪,要掉脑袋的!”
那些人一听,立刻又开始磕头。
刚才那个男子突然大哭起来,情绪也失控了。
“卑职等参见陛下!”他们干枯的双唇裂开了,在流血,全身冻得发抖,“卑职等死罪!”
崇祯大惊:“你们……”
“卑职是大同镇总兵满桂麾下都司吴大松!”
马世龙等人也大吃了一惊,这些人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神色颓然,蓬头垢面,竟然是大同总兵满桂的人!
崇祯长袍下的手微微捏紧,控制住情绪道:“你们为何会在这里,为何对难民下手?”
“我饿啊!陛下,卑职等已经有六天没有进食,实在饿得不行了!”
吴大松大概有一米八的身高,体格还是很壮的,这么一个壮汉,大声说出“我饿啊”这个字,足见他已经到了完全没有办法的地步了。
“陛下恕罪!我们都太饿了!我们也没有办法!”
“你们既然是满桂麾下,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卑职无能!蒙古鞑子在十八天前突袭大同镇,一夜之间,攻克了大同镇十余座堡垒,满帅率领儿郎们杀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我军寡不敌众,满帅不知所踪,儿郎们全线溃败。”
崇祯阴沉着脸道:“一夜之间,攻克大同镇十余座堡垒,他万丹伟征就算是战神下凡,也绝不可能!”
“陛下,卑职说的千真万确,若敢有半句谎言,天打雷劈,死无葬身之地!”
崇祯几乎是低吼出来的:“张宗衡呢?大同有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如此轻易被攻克!朕前年在大同的边防砸了一百五十万两!”
“张总督从京师回来后,听说蒙古鞑子打来,立刻去了太原。”
崇祯沉默片刻,对马世龙道:“你去把卢象升给朕找来。”
“是!”
“不多时,卢象升就来了。”
“陛下。”
“传令全军,将休息时间从两个时辰压缩到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后全速赶路!”
“是!”
第129章 杀无赦!(第三更)
崇祯走的飞快,两天后,已经抵达代县,代县有振武卫驻扎,在内长城的边上,再往北几十里就是雁门关了。
一路北风呼啸,路上是不是都能看到逃难的难民。
有的拖家带口,有的独自一人。
行走在路上,每个人都沉默寡言,脸上写满了惊恐和害怕。
他们看到王军前来,有的悲天悯人的高呼:快去拯救我们的村子吧!
更多的人似乎也没有理睬。
他们即害怕军队,眼中似乎也有些鄙视和瞧不起。
崇祯派出去打探情况的士兵遭到冷遇,甚至还有人很暴躁的筹码那些士兵。
这在平时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老百姓很温和,一般不会惹事,更不会惹当官的,也不可能去招惹当兵的。
但现在很反常。
最后,终于问到了。
崇祯这才知道,现在官府的名声在短短半个月内已经臭了。
并不是因为蒙古鞑子打来了,而是听说大同镇那边的官老爷们已经放弃抵抗,全部南逃了。
结果进了雁门关,像一群蝗虫进来了一样,把代县洗劫一空,继续南逃。
起初大家还以为是蒙古人攻占大同城,突破雁门关,进入内长城了。
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官府的人,还有很多逃兵。
听说代县的知县和振武卫卫所的指挥使也已经收拾家当,准备南逃了。
现在雁门关那边都已经人心惶惶。
崇祯停下来,就一个字形容:乱!
这种局面,留下来跟这些难民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现在只有靠胜仗,才能安抚惊慌失措的民心。
但是打仗之前,总得看几颗脑袋先祭旗吧?
朕把地方上的军政、民政都交给这些地方官和卫所,结果敌人都还没有打进内长城,他们自己先扔下老百姓逃了?
不仅逃了,而且还先收刮一批,再逃!
崇祯翻身上马,道:“骆养性!”
“臣在!”
“随朕先去代县!”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