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6章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6章

小说: 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承畴道:“陛下圣明烛照,臣受教了!”

    “你此去,必然遇到诸多困难,朕要你和朕一样,有推山移海的毅力,此事非此不可成!”

    “臣遵旨!”

    “还要铁面无私,现在总督全部归属监察院,朕要你心中有正道,怀有大道!”崇祯顿了顿道,“那些儒生天天跟朕说他们的圣道,依朕看,那些圣道并不能解决问题。朕求的是天道,是大势,是时势,是人心,是能让大明真正富强起来的正道,别人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但是你们不能,你们都是朕的股肱之臣,你们是大明未来的顶梁柱!”

    皇帝底气十足,每一句话都震得洪承畴内心翻江倒海,激动万分,他也感受到了皇帝每一个字里都透露出来磅礴气势。

    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够心怀如此大志?

    洪承畴越发觉得自己有幸被提拔,越发感动,能参与到这样一次大的改制当中。

    他坚定道:“陛下放心,臣就算丢了这颗脑袋,也不会辜负陛下对臣的期望!”

    洪承畴离开了,他一路去了宣府。

    洪承畴和许多读书人一样,心中有梦想。

    所以崇祯就给了他梦想。

    洪承畴和许多读书人不一样,他这个人在历史上办事相当狠辣果断,甚至心黑。

    心黑算缺点,但崇祯不是容不得别人缺点的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洪承畴过去后,是不是都交给洪承畴来改制了?

    当然不是,军事改制绝非洪承畴能改过来的。

    他新上任后,主要是调动当地的资源,重振军队,复盘、核查前任的记录,安抚军心,拟定明年的计划。

    至于接下来的清查、换人,这都不是洪承畴一个人能决定的。

    监察院会派出专门的调查小队前往宣府,一个个查。

    崇祯要确保这一次的调查,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必须严查,绝不姑息!

    这就是崇祯的态度。

    当然,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去做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也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是不是只罚呢?

    当然不是!

    大部分人其实都是鼓励出来的,勇士都是奖赏出来的,这是张凡上一世在工作中就得出来的结论。

    所以他从来不吝啬奖赏。

    要奖赏哪些人呢?

    宣府总兵侯世禄!

    为什么要奖赏他?

    因为他陪同卢象升一起去了张家口。

    如何奖赏?

    升左都督头衔,调回京营。

    为什么要这样做?

    告诉你,侯世禄也在汪正奇的名单中,虽然他没有参与卖粮食,但克扣士兵的军饷这种事他干过,扣的不多,但扣了!

    那为什么还要奖赏?

    这叫明升暗降。

    侯世禄是武将,而且是总兵,一品武将,武将与下面的军官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

    他和下面的关系,与沈棨与下面的关系是不同的。

    沈棨是总督,本身朝廷派总督去就是为了监军,为了辖制地方的武将跋扈。

    从权利这种游戏的角度来分析,总督、巡抚都是派去军镇做坏人的,且总督、巡抚是有任期制度的。

    到期之后就要调回京师,所以双方之间很难产生真正的依附,形成尾大不掉。

    但是总兵就不一样了,总兵的角色是统兵,带领将士们一起打仗,将士们很容易对总兵产生依赖感和归属感。

    所以要动侯世禄,就得用这种对付毛文龙的办法。

    将毛文龙从皮岛召回来,让袁可立去,崇祯就是用的这种明升暗降的办法。

    百试不爽!

    当时张家口开城门的那个游击将军李常山有没有问题?

    有!

    这货也参与了卖粮食,是大罪。

    但是也不可能立刻就捉起来,流程上得这么来。

    先赏,因为你开城门了,你是忠于朝廷的!

    这是告诉所有人,忠于朝廷的人该赏。

    等过段时间,再把案子翻出来,抓起来,因为你私下卖粮食!

    这叫什么?

    这才叫赏罚分明,赏与罚必须分开,才能让其他人感知到赏罚分明,如果放在一起,吃瓜群众能立刻分辨出来么?

    所以,搞人那都是有技巧的,别看崇祯天天发飙,但心里都有一杆秤!

    就这样,这一次配合的人,大多数得到了表彰,还额外得了一点钱。

    大家都喜滋滋,气氛比过年还轻松,都对天子感恩戴德。

    连朝廷的大臣们对皇帝的这种做法也非常满意,皇帝总算是想通了,知道妥协的手段了,知道眼下不应该大动干戈了。

    十二月初三,由黄得功主导的朝廷调查小组再次抵达宣化城,开始对宣化城驻扎。

    调查小组也表明了来意,主要是复查沈棨的案件,大家不要紧张。

    十二月初五,侯世禄回京任职,洪承畴上任宣府总督。

    一封新的任命书也在从京师到辽东的路上,新任的宣府总兵人选也出来了,辽东的曹文诏,在此次辽东战役中战功赫赫,被升为宣府总兵。

    曹文诏先是快马加鞭到了一趟北京陛见,崇祯又是一顿语重心长地重托,说得曹文诏声泪俱下。

    新的总督和总兵都悄悄上任,整个宣府的一切都很太平。

    直到两天之后,宣府副总兵张知远突然被宪兵抓起来,罪名是私卖军粮、克扣士兵军饷。

    当天下午,有人举报张家口游击将军李常山私卖军粮、克扣士兵军饷,也被捉拿起来。

    这两个人连夜被押送回北京。

    一场如同狂风骤雨般的清查,正式在宣府上演了,调查小队在宣府开始放飞自我,消息传到京师,震撼人心。

    这时,人们才真切感受到了皇帝对军政整顿的决心,才意识到之前那些不过都是皇帝稳定全局的手腕。

 第12章 总算找到人了!(第三更)

    十二月初六,张口家参将汪正奇和都司何忠祥被推到城外斩首。

    人头被送到宣府各城示众。

    这就结束了?

    当然没有!

    汪正奇和何忠祥全家被发配戍边。

    所谓的发配戍边就是去边疆干苦力活。

    一大早,就有一大堆的奏疏搬到崇祯的桌案上。

    崇祯简单翻阅了一下,竟然全部都是为沈棨求情的。

    这些人从沈棨的功劳上说事,表示沈棨在宣府的时候,军政还是很稳定的,军费也没有大涨,前几年,北边的蒙古人也不敢进犯。

    这两年和蒙古逐渐扩大互市,局面稳定下来,沈棨也有不小的功劳。

    然后还说了各种细节小事,都在证明沈棨是可用之才,陛下当从轻发落。

    还有人从党争的角度出发,说现在朝中有奸臣打算借这个机会扫清异己,独揽朝纲,败坏社稷。

    又举了天启年间阉党祸国的例子。

    就差没有指着以孙承宗为代表的新军派的鼻子骂他们专权了。

    崇祯也不理睬这些人,把奏疏扔到一边。

    沈棨的审问还在继续。

    沈棨这个人背景非常复杂,他在辽东干过,和袁崇焕以前还是同事,他的女儿又嫁给了大明朝知名的富商家族屠氏一门。

    他的背后到底牵扯到了什么?

    现在外面没有人知道。

    能够公开的也就只有他贪污军饷、私卖军粮这两条罪名而已。

    但是张家口那个巨大的利益交换场所,绝对不止这么一点点。

    当年的八大蝗商,在那里赚得盆满钵满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到底有多少商人通过张家口赚了黑心钱?

    沈棨自己有没有名单记录下来?

    朝堂上现在关于沈棨的议论,搞得风起云涌,私下到底有多少人在不断塞钱救沈棨?

    那些人救沈棨的动机是什么?

    是真的觉得沈棨是个人才要留着?还是说担心沈棨最后扛不住了将名单交出来了?

    这场宣府案,到这里,应该说才刚刚开始。

    十二月初七早上,用完早膳。

    崇祯在乾清宫教皇后周婉言骑自行车。

    周婉言坐在自行车上,神色紧张:“夫君,不要放手哦,一定不要放手。”

    “放心放心,朕一定不放手。”

    周婉言双脚踏着脚踏板,还不停说道:“夫君,这自行车真的能够平稳吗?”

    崇祯有些哭笑不得,周婉言这妹子确实没有什么运动细胞,倒是一双手灵巧得很,尤其是绣花,简直是浑然天成。

    反观一边的田秀英,已经骑在自行车上,在乾清宫里来回溜达,神色自若,优哉游哉。

    而张嫣呢?

    骑了几下就停下来,又骑,半会半不会的,气得她直跺脚,偏偏还喜欢骑,一直皱着眉头。

    看来这人美,生气的样子都美得惊心动魄。

    周婉言继续紧张地骑着,崇祯在后面搀扶,慢慢就放手了,周婉言还很紧张:“夫君,我觉得好像学不会了,要不还是算了吧。”

    崇祯一直在后面跟着,周婉言根本不知道崇祯已经放手,直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差点没有坠倒,还要崇祯眼疾手快,一把抱住周婉言,自行车倒在地上。

    周婉言吓得大叫一声,眼睛都闭上了,躲在崇祯的怀里不停颤抖,就像受到惊吓的小兔子。

    “没事没事,都是小问题,都是小问题,夫君在这里。”

    张嫣看到后,跺脚道:“陛下,我也不会骑!”

    “好好好,我马上过来。”

    卧槽,这妹子多了也有烦恼啊!

    还好红娘还没有进宫。

    田秀英停下来,一只脚踏在地上,她身高本身就有一米七五,大长腿,又喜欢骑马、练剑,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流露出来的气质自然是非同一般。

    “夫君,臣妾这算是骑会了么?”

    “会了,秀英已经会了。”

    崇祯一边说,一边朝张嫣走去。

    张嫣感觉自己总是差一点点就会了,但这一点点无论怎么学,都学不会,气得她脸涌起了红潮。

    便在此时,王承恩飞快跑进来:“皇爷,骆大人回来了,正在外面听宣,说是找到易县知县陈忠行了。”

    崇祯微微一怔,找到了?

    太好了!

    不过他还是道:“让他先等着,朕稍后再见他。”

    事情是处理不完的,好不容易抽时间出来陪陪家人。

    张嫣道:“陛下还是先处理政务吧,我们就不打扰陛下了,秀英,走,咱们去别处去,你来教我和婉言。”

    “走走走。”

    说完,周婉言也道:“夫君,我们先走了。”

    “诶,还没完呢……”崇祯抬起眉头,一脸的懵逼,怎么说走就走了。

    收回心思,崇祯走过去喝了一杯茶。

    这样也挺好,后宫嘛,就不要拘束太多,他这个穿越者本身也讨厌各种繁文缛节,现在这几个妹子越来越活泼了,家庭氛围轻松一些也好。

    “传骆养性。”

    骆养性快步走进来,道:“臣参见陛下。”

    “免礼,人找到了?”

    “找到了,就在外面。”

    “赶紧叫进来。”

    不多时,易县的知县陈忠行进来了,他一进来连忙匍匐在地上:“臣参见陛下,万岁万万岁!”

    “易县知县陈忠行?”

    “是小臣。”

    “这些天你都去哪里了?”

    “易县暴民,小臣在易县平乱。”

    “平乱?”崇祯冷笑了两声,“你是如何平乱的,来跟朕说说。”

    “这……小臣苦口婆心劝解那些暴民,但是那些暴民实在太刁蛮,不仅不听小臣的话,还将小臣打伤,小臣的头就是被他们打破的。”

    陈忠行的脑袋上还包裹着纱布。

    崇祯语气平淡道:“真是好大的胆子呀。”

    “陛下,那群暴民胆子确实大,他们目无王法,目无朝廷,更是目无陛下,陛下新农政利国利民,他们不但不感激,还恩将仇报……”

    “住嘴!”

    崇祯强行打断了他。

    陈忠行吓得连忙把头埋在长袖之间,心里七上八下,感觉头顶仿佛有一座山岳压下来了一样。

    “朕问你,你可认识一个叫周允乐的人?”

    陈忠行全身一颤,顿时冷汗直冒:“臣……臣不认识……”

    “你还睁着眼睛说瞎话!”崇祯直接一脚踹过去,将陈忠行踹得在地上翻滚了一转,“周允乐的人头现在就在易县,你说你这段时间都在易县平乱,你不知道此事?”

    陈忠行吓得牙齿都在打颤了,他最近这些天根本不在易县,而是在京城里躲着,天天足不出户,哪里会知道?

    还好锦衣卫的眼线足够多,饶是如此,也花了好些天才将此人给揪出来。

    “陛下饶命!陛下饶命!小臣知罪……”

    “说,是谁让你包庇周允乐的,全部说出来。”

 第13章 兵部的烂账(第一更)

    “陛下,小臣知罪,小臣知罪,小臣也不知道哪个周允乐为人如此卑鄙无耻,小臣秉承着陛下仁德爱民的原则,才对他既往不咎,岂料他变本加厉,是小臣一是疏忽,请陛下饶命!”

    哎哟卧槽,这个时候还在狡辩,看来不进棺材不落泪。

    他也懒得在多问,给骆养性使了一个眼神,骆养性从背后拿出一把锤子。

    旁边几个锦衣卫将陈忠行摁在地上,陈忠行一脸懵逼,还没有搞清楚状况,骆养性的锤子已经捶在他的手背上,直接将他的手背骨捶得凹陷下去,手背骨裂开。

    陈忠行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叫,他完全没有想到皇帝居然会在乾清宫里对自己用刑。

    这里可是乾清宫啊!

    对于穿越者来说,哪有那么多规矩。

    朕现在就只想知道背后到底他娘的是谁在搞鬼。

    这一锤子下去,陈忠行不停惨叫:“陛下,是有人跟小臣说要放了周允乐的。”

    “谁?”

    “是……是闵大人,是闵洪学闵大人!”

    “胡说!他一个兵部郎中,你是地方县令,你们二人毫无关联,他怎么会唆使你做这种事!”

    “陛下,真的是闵大人,他是小臣的推荐人,两年前就是他推荐小臣任的易县知县,他的话小臣不敢不听。”

    崇祯深吸了一口气,道:“王承恩,立刻去吏部查陈忠行的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