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18章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18章

小说: 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两条运输线路,湖广的粮食运输出去就是这么走的。

    三月的湖广已经回暖,前边一排排在冬天的时候已经掉光叶子的杉树,现在都开始抽芽了。

    光秃中的新绿,充满了生机,让人心情格外的好。

    张凡上一世是湖北人,按理说,他这是回老家了。

    不过古代的风貌和后世的区别还是有一些的。

    崇祯正在眺望前面清澈的河流,不由得感慨古代没有污染,河流的水在夕阳下流动着清澈的光泽。

    骆养性回来道:“公子,前面十里,有一处驿站,咱们可以去那里歇脚。”

    “好,走,争取天黑之前到。”

    锦衣卫是有全国情报网的,骆养性记得附近是有驿站,所以他去打探了一下,还真有。

    此时的北京城,大臣们还在讨论,怎么皇帝打猎打了十来天了,没有动静?

    在南海子住下了?

    钱龙锡跑去问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也不清楚。

    最后猜来猜去,钱龙锡得出了一个结论:皇帝微服私访去了!

    这下可把不少大臣惊吓到了。

    皇帝也太任性了,借着打猎的名头,竟然跑了!

    等回过神,大家才意识到,还不知道皇帝到底跑哪里去了!

    最近新农政的一些官员都在陆陆续续推荐到吏部,推荐信不仅仅局限于北京,全国各地都会推荐信到吏部。

    吏部最近是最忙的一个部院。

    偏偏这个时候皇帝跑了。

    他们是在担心皇帝不在政令不通吗?

    并不是,明朝的行政体系非常完善了,只要司礼监和内阁能够良好运转,问题不大。

    他们是在担心,自己的人会不会在拿钱的时候,栽在神出鬼没的皇帝手里?

    于是,这一天所有官员都开始给地方上自己的人写密信了。

    密信只有一个核心点:皇帝微服私访了,大家小心一点。

    这特么的怎么感觉仿佛是流氓进村了一样?

    大家快把东西收起来,藏好,小心一点,流氓又来啦!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有人也试图打探皇帝的行踪,皇帝的行程飘忽不定,又已经过去十来天,要打听到是不可能了。

    沿途估计也做了保密,要不然地方上肯定八百里加急信已经送来了。

    看样子,地方上某些人可能又要倒霉了。

    天快黑了,崇祯已经带人抵达驿站。

    张之极散落了四千人,在方圆十里设立哨点放哨,皇帝的御驾所在方圆自然是要严加防范的。

    哨点里里外外,密密麻麻。

    这座驿站到还算大,有几个驿卒刚刚砍完柴回来。

    驿卒穿的比较破旧,比较脏,应该是很久没有洗过了的,有一个手里还长了冻疮。

    长江一带的冬天也非常冷,而且是阴冷的那种。

    不过现在温度升起来,人也都精神了。

    他们看见崇祯一伙,一看那么多骑马的,微微一怔,连忙过去,一个年纪大一点的连忙点头哈腰问道:“官人有何贵干?”

    骆养性扔了一小包银子,大概有个十两(约6500元),冷冷道:“今晚我们要在这里住一晚。”

    这人大吃了一惊,双手颤抖打开袋子一看,真的是银子,兴奋地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连连点头:“好好好!官人这边请!这边请!”

    他全身都在发抖,活了四十几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银子。

    后面几个驿卒也连忙跟上。

    一个便衣锦衣卫先进去搜查了一遍,也没有什么危险人物,出来后在骆养性耳旁说了几句。

    骆养性又汇报给崇祯。

    原来里面有人歇脚,而且还是一个……

    崇祯在锦衣卫的簇拥下进了驿卒。

    那驿卒头头姓胡,人称胡菜头,胡菜头点头哈腰道:“这位官人想要吃点什么,咱们几个现在去给您准备。”

    骆养性道:“不必了,你们下去吧,其他的事情我们自己来。”

    便在这时,一个很不和谐的声音传来。

    “怎么回事儿!哪里来了这么多人!我们老爷睡眠浅,胃口差,人多睡不着觉,吃不下饭!掌事的呢!快滚过来!”

    胡菜头连忙小跑过去。

    那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穿着一身长衫,看得出来是一个读书人。

    在驿卒的正中间,摆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摆了六道菜,有鸡肉、野鸭肉,还有鱼,以及几个蔬菜,旁边还摆着茶。

    桌边坐着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刚才说的年轻人,另一个约莫四十出头,穿着一身官袍,一看就是一个官员。

    胡菜头小跑道那桌子前道:“大人,这天黑了,他们来此歇歇脚,不会打扰大人您的。”

    那年轻人站起来就是一巴掌抽过来,抽得胡菜头趔趄了两步,年轻人怒骂道:“你个狗东西,也不看看这里坐的是谁!”

 第37章 崇祯的套路(第一更)

    其他几个驿卒都露出惊恐害怕的眼神。

    在明朝,驿卒的地位是非常低的。

    历史上的李自成就是个驿卒,银川驿的驿卒,还经常被人欺负。

    更何况,明朝的官员,尤其是文官,一个比一个狂。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虽然文官之间也内斗不止,但一层又一层的依附关系,组成的一个巨大而结实的网,匍匐在大明朝。

    只要这里的一个驿卒敢有丝毫不敬,很快他们不仅仅会丢饭碗,还有被各种莫须有的罪名抓起来。

    这就是大明朝。

    胡菜头站稳脚道:“大人,这……”

    那年轻人拍了拍胡菜头的脸,冷笑道:“这什么这!我们老爷是新上任的荆州府通判,朝廷任命的,现在要去荆州任职!知道新农政么!那是当今天子亲自颁布的新政!耽搁了我们老爷的行程,你有几个脑袋够砍的!”

    几个驿卒听得也是一头雾水,心中也十分害怕,但是骆养性又给了他们十两银子,他们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骆养性正准备上前,被崇祯拦住。

    本来看到这种官员在驿站横行霸道,侵占驿站资源,崇祯是想发飙的。

    但一听说是新农政的官员,而是是荆州府的通判,崇祯就决定先留他的脑袋。

    为什么呢?

    是崇祯包庇新农政的官员?

    当然不是!

    通判是管理一个州府的水利、农田的官员。

    从去年开始,崇祯颁布新农政,在全国各地发下指标,建立以甲里(明朝最小的农村组织)为单位,每个甲里都要配置一个新农政指挥所,专门来帮助农民攻克种田难题。

    这场对农业的战争就已经打响了。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要建立几千个新农政指挥所,有专门的人来协调指导每一个地方的农业。

    而通判呢?

    通判作为每一个州府农业的文职官员,要负责收集、汇报、总结和给一个州府的新农政进行全面的策划。

    这相当于崇祯新军制里的参谋部的角色一样。

    通判和新农政指挥所都已经划归到宋应星的农政院。

    但是官员基本上还是由各地方官员推荐到吏部,由吏部任命。

    崇祯就是想看看,这个刚刚要上任的荆州通判,到底是一个什么水平,他到底打算怎么来做。

    这也能侧面的反应出大明朝选拔人才的流程的优缺点。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与新农政有关的官员,当然不能如此轻易就砍了他。

    但在驿站的这笔账肯定是记下来了。

    崇祯走过去,那个年轻人见崇祯走过来了,身边还跟着一群人,这些人每一个都佩刀。

    他心中还是有些害怕的,一看就知道对方有些来头,要不然怎么会带这么多人。

    年轻人立刻道:“新任荆州府通判郑大人在此,你们是什么人?”

    骆养性正要动手,依然被崇祯拦住了,他笑着从骆养性手中拿过来一包银子,说道:“在下姓张,路过此地,进来歇歇脚,打扰了大人,还望见谅。”

    说着,他将那包银子轻轻放在桌上。

    正在吃鸡肉的郑大人微微一怔,耳朵立刻就竖起来了,银子的声音?

    他定眼看去,鼓起来的一大包,少说也有个几十两。

    崇祯继续道:“刚才在路上捡到了一包东西,我寻思这附近也没啥人,应该是这位大人丢失的。”

    一边的骆养性和张之极心中慢慢佩服皇帝这行贿的本事,不动声色啊!

    那郑大人一听,脸上的表情都笑开了花:“哎呀,本官怎么说不见了,原来是不小心丢了,谢谢这位小兄弟。”

    一边那年轻人见状,也不好说什么了。

    崇祯干脆坐下来,说道:“郑大人,在下是从大名府过来的,家里做的是粮食生意,也是第一次来湖广省,不是很清楚这里的规矩。”

    收了钱的郑大人,态度当然就好了不少。

    岂料崇祯又拿出一包钱来:“郑大人,其实您是丢失了两份。”

    郑大人微微一怔,旁边那个年轻人眼睛都看直了。

    卧槽!这家伙太挺有钱啊!

    郑大人笑得合不拢嘴。

    收下崇祯的第二包钱,态度已经更加亲和。

    “原来张公子是大名府来的,失敬失敬,不知张公子来湖广省来做什么?”

    一听说崇祯自保是大名府来的,郑大人心中也有了数。

    大名府隶属于北直隶,再看看崇祯待了那么多人,心中猜想,八成就是卫所军官无疑了,又听崇祯说家里做粮食生意,这就更好解释了。

    这些年,卫所的军田早就被军官霸占,军户逃亡的逃亡,没有逃亡的都成了农奴。

    许多军官霸占良田后,就做起了粮食生意。

    这些年朝廷一直打仗,对粮食需求非常大,军官们也可以利用各种关系高价把粮食卖给朝廷。

    这不是什么稀奇事。

    郑大人想到这里,立刻了然,难怪这位张公子出手如此阔绰,想必家财万贯。

    崇祯说道:“我听说湖广有许多惠泽田,不知道这边的惠泽田……”

    郑大人放下筷子,知道自己的大生意来了。

    原来是来打惠泽田的主意的!

    惠泽田也是崇祯新农政中的一环。

    勋贵、大臣、宗室兼并的那些田,都被朝廷收回了,但是朝廷自己又无法终止,于是就零首付分期卖给普通的农民。

    只要你有手有脚,分5年还,每年还200文,完全轻而易举。

    哪里的惠泽田最多呢?

    河南、湖广,其次是四川。

    为什么?

    因为本朝第一大户福王的封地在河南洛阳。

    他当初受封的时候,万历皇帝赐了他三万顷良田,三万顷就是300万亩。

    这还不够。

    仗着万历皇帝的宠爱,福王到处兼并良田。

    河南的能并的都并了,就跑到湖广来,荆州府一带也有不少福王的田。

    崇祯元年,穿越者崇祯对福王进行清算,把福王的600万亩全部收回来,分期卖出去,这湖广这一代,就有不少惠泽田。

    说到底,惠泽田还是在解决兼并的问题,让普通的老百姓有自己的田。

    但是呈报到崇祯这里的多方密报都在表示,湖广的惠泽田有很大的问题。

    郑大人连忙道:“原来张公子问的是惠泽田,张公子问对人了,都好说,好说!”

 第38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二更)

    “郑大人,我也是刚来,许多规矩都不懂,还请郑大人明示。”

    说完,崇祯又掏了一袋钱出来了。

    这下把郑大人高兴得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让那个年轻人把那些驿卒都赶出去,然后笑起来,一笑满嘴的黄牙。

    “张公子,咱们明人不说暗话,本官这一次去荆州府,那是大有所图的。”

    崇祯一副十分好奇的样子道:“有什么发财的机会,带上小弟我呗。”

    一边的张之极和骆养性心中简直是一万只草泥马在呼啸。

    卧槽!皇帝这演技未免也太逼真了!

    什么是真正牛逼的人?

    既能在朝堂和大臣掰扯战略,还能在田里和老农唠家常,甚至可以跟贪官假装谈生意。

    郑大人道:“张公子,实不相瞒,荆州府就有50万亩惠泽田,本官这一次去,首先就是去处理这些惠泽田的,这正是一次发财的机会。”

    “此话怎讲?”

    “惠泽田卖得很便宜,每亩才1两银子,而且分五年还,现在许多人都等着买呢!而谁能买得到,还是本官说得算!若是张公子想买也可以,本官可以先卖给张公子100亩,算作初次合作的见面礼。”

    崇祯道:“郑大人,可我听说,朝廷规定,惠泽田每户不能买超过10亩。”

    郑大人笑了笑,拿起筷子自己又喝了一杯酒,道:“你就放心大胆的买吧,朝廷的事,是你能操心的吗?”

    崇祯装作不太懂,继续问道:“还请郑大人明示。”

    要是朝廷大臣在这里,肯定要惊得下巴都掉下来,狗皇帝太特么能装了,这谁玩得过啊!

    郑大人脸上露出了七分高傲和三分的蔑视,武夫就是武夫,啥也不懂。

    “如果朝廷真的管得了这事,本官现在还跟你这么说吗,你想买,本官可以卖给你,但是要有规矩,原价每亩1两银子,分五年还清,但是你一次购买100亩田,得额外给100两的安心费。”

    崇祯面色不变,继续追问道:“什么是安心费?”

    “当今天子的新农政,每户只能拥有不超过10亩的田,现在您要买100亩,与天子的新农政有出路,天子他老人家知道了必然是不高兴的,你叫100两安心费,咱们都是要上报交给朝廷,这钱是让天子安心的钱,自然叫安心费。”

    崇祯瞬间恨不得掀桌子。

    狗日的!

    你们明明就是变着花样敛财,吸老百姓的血,竟然还把朕抬出来给你们挡枪!

    到时候老百姓被逼造反了,朕丢了江山,老百姓苦不堪言,你们衣服一换,跟着建奴继续混,倒是爽得很!

    崇祯也不打算立刻就掀桌子砍人,这线要再放长一点。

    湖广省是大明最大的粮仓,巨大的利益场,这里的惠泽田水深得很,崇祯倒是想看看这背后到底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