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仙吏-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的事情之后,刘青自己,虽然没有得到赏赐,但他的夫人,却获得了一个命妇的身份。
这意味着,这位新任的礼部侍郎,及其家人,真正的踏入了神都的权贵阶层。
刘府。
书房之中,刘青弹了一个响指,虚空中,凭空出现了一团火苗。
桌上的一只铜镜,缓缓飞起,被那火苗包裹之后,迅速融化,最终化为一团铜汁
第106章 科举
科举是大周官员的摇篮,李慕猜测,大周的敌对势力,应该不会放过这次的机会,但也没想到,魔宗居然这么的明目张胆。
只可惜,他们费尽千辛万苦,打通地方,将卧底送到神都,最终却输在了意想不到的地方。
卧底因为长得太帅而被怀疑,这次的事情过后,恐怕魔道几宗,很大可能会改掉以貌取人的恶习,长得越越漂亮越俊俏的卧底,越容易引起怀疑,也越容易暴露。
当然,这对朝廷来说,也未必是好事,魔宗若是改掉了以貌取人的习惯,朝廷找到卧底的难度,必然更大。
崔明和刑部审查一事,让李慕意识到,魔道对大周朝廷的渗透,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程度。
这个遍布祖州的势力,宛如恐怖组织一般,在各国搅起风雨。
大周看似强大,但朝廷内部,被新党旧党割裂,内忧之余,外患也不少,鬼域,妖国想要走出幽都和蛮荒之地,龙族也不想永远待在幽暗的海底,周边诸国,看似臣服,背地里可能早已离心离德,乐于见到大周消亡崩塌
再加上魔宗的侵蚀,这繁荣昌盛的大国,其实已经千疮百孔。
女皇恐怕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她不愿意做皇帝,却又不得不坐在那个位置。
整个大周,只有她坐在那个位置,才能让所有人信服。
一旦她放弃,新党和旧党,必然会掀起更大的纷争,到时候,内忧外患之下,大周江山,或许会止步于当朝,她也会成为大周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
女皇肯定不愿意成为亡国之君,所以她现在面临的,其实是两难的境遇。
李慕坐在院中的石桌旁,看着正在和小白在花园中浇花的女皇,心想一国兴亡的压力,都压在她一个女子的身上,她会出现心魔或是人格分裂的情况,也就不奇怪了。
科举一事,他还要再上心一些,只有通过科举,他才有资格,为女皇多分担几分压力。
在神都一片紧张的氛围中,大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科举,如期而至。
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朝廷首次绕过四大书院,拥有选官的权力。
科举之制,是中书省耗时一个多月,才制定下来的,考生需在三天之内,完成四科的考试。
这四科,前三科是科,分别为算学,刑律,策问,最后一科,是武科,考察考生的修为。
其中,前三科最为重要,武科修为只作为参考,除了三十六郡地方主官,需要具有高深道行的官员镇守,朝中大部分官职,对官员是否修行,道行深浅是没有要求的。
算学一科,由户部出题,刑律则是由刑部出题,至于策问一科,题目出自中书令和六位中书舍人之手。
工部早在一个月前,就以最快的速度,在神都之内建造起了考院,考院内,可以容纳数千考生。
今日上午,进行的是第一场算学的考试。
考院之内,来自朝廷各部的官员,轮流监考,监考官员的修为,没有一位低于第四境,其中不乏第五境,第六境的中书令,更是亲自镇守考院。
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作弊。
考院,某一座号房内,李慕拿到了算学一科的试卷。
算学作为必考科目,单独成科,是他极力争取的,当时在中书省,甚至为此和几名中书舍人吵了起来。
那几名中书舍人认为,算学是偏门科目,不应该独占一科,后来李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才说服了几人。
这张算学考卷,对李慕来说,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户部尚书就是按照他的考纲出题的,虽然变了形式和数字,本质还是一样的。
单论算学造诣,李慕可以笑傲大周。
算科的题量很大,就算是李慕,也用了小半个时辰,才写完了整张卷子,然后将考卷装进一个纸袋,贴上符箓封存。
算学一科,是户部尚书亲自出题。
考算学的时候,他就在场中巡视,以他的估计,两个时辰的时间,这数千考生,没有几个人能答完所有的题目。
然而只过了半个时辰,他就看到有人交卷离开考场。
他认出了李慕,看着他离开的背影,不屑道:“不过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才能在朝堂上蹿下跳,遇到考验真才实学的时候,便要现出原形。”
刘仪就在他的身旁,问道:“尚书大人说的可是李慕?”
户部尚书道:“不是他还能是何人,本官的考卷,寻常人两个时辰,也难以解答,他半个时辰就离场,恐怕根本没算出几道。”
刘仪摇头道:“尚书大人可知,算学一科的考纲,是何人所出?”
户部尚书问道:“不是你们尚书省吗?”
刘仪道:“是李大人。”
户部尚书愣了一下,然后问道:“你的意思是说,本官所拿到的考纲,是他出的,算学一科,是他自己出题自己答?”
刘仪点了点头,说道:“也可以这么理解。”
户部尚书皱眉道:“焉有此理?”
刘仪道:“尚书大人不必怀疑算科的公平,李大人在算学一道的造诣,恐怕整个大周,无人能及,如若不然,中书省也不会让他出算科考纲,以李大人的能力,根本无需科举证明”
在中书省的那一个月,刘仪等人,对李慕有了深刻的了解。
别人对他的印象,可能只停留骂天骂地的愣头青上,但六位中书舍人却深知,李慕不仅精通算学,刑律,在策问一道上,谈及朝政大事,也时常有独到的见解。
他不需要用科举来证明他的能力,因为这场科举,就是以他所具备的能力为蓝本,来选取人才的。
科举的时间为三日,第一天上午考算学,下午考刑律,第二日考策问,最后一日考验修为。
算学对于李慕来说很简单,第二场的刑律则不同。
刑律是科举四科之一,极为重要,拿到试卷之后,李慕就知道刑部的出题之人,有点东西。
整张考卷,没有一道题目,是考大周律原的,所有的刑律题目,全是案例分析,且并不是简单的案例,所涉及的案情往往较为复杂,有时候还会涉及法律和道德的探讨,许多题目,李慕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下笔。
考完离场的时候,李慕碰巧遇到刑部郎中,便多问了一句。
据刑部郎中所说,刑律题目,是刑部侍郎周仲所出,这和李慕的猜测相同,也只有他,才能想出这种稀奇古怪的题目。
第二天的策问对他来说,反而简单一些。
这一科,考的是治国理政之法,三大书院的学生,极其擅长这些,策问题目是中书省出的,那一个月里,李慕和六位中书舍人不知道探讨了多少遍。
算起来,考过的这三科,除了刑律有点难度,其余两科,几乎等于李慕自己出题自己答。
以后如果缺钱了,他完全可以出几套模拟试卷,开办一个科举考前冲刺班什么的,有资格接受教育,能参加科举的,大部分都是不差钱的富家子弟,几套卷子,就能让他赚的盆满钵满,这可比开店铺赚钱快多了,十足的无本买卖
第107章 谁是考官?
李慕仔细思索之后,还是打消了开办考前辅导班的想法。
科举是朝廷选官的渠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真这么做,未免有些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修行者若要追求钱财,再也简单不过,随手画几张符箓,卖给凡人,就能得到数不尽的金银之物。
前两天的三场考试已经考完,从现在开始,这次科举的所有考生,命运便已经注定。
试三场的成绩,决定他们能不能通过科举。
至于武试,并不会影响科举的最终结果,武试一科,单独排名,武试中表现优异者,会受到朝廷更多的重视,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担任朝中要职。
最后一场策问,李慕没有提前交卷,而是等到锣响之后,在外面等李肆出来。
看到李肆走出来,李慕走过去,问道:“怎么样?”
李肆道:“有几道题目不知道怎么答,不过问题不大。”
说完,他才用异样的眼神看着李慕,问道:“科举的考题,真的不是你出的吗?”
考过的三场中,他觉得难的,只有刑律。
他背了的律法条,几乎都没有用上,好在他在阳丘县,有着多年的捕快经历,就算是自己没断过案,也见张大人断过不少。
更何况,律法是用来维护社会公正的,很多题目,其实根本不用依照律法,一个正常人,凭直觉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至于算学和策问,除了寥寥几道之外,大多数题目,他都轻而易举的答出了,不是因为他精通这两道,而是这些题目,都在李慕给他划的重点里面。
这让他不得不怀疑,科举考题,是不是根本就是李慕出的。
李肆没什么大问题,李慕也就不用管他了。
对李肆来说,只要不落榜就足够,以他的修为,明日的武试,也能获得至少是“乙”的评价,以后的发展,还在他的便宜岳父之上。
武试并不是考生间的比试,而是由考官根据学子的表现,对他们的实力做出评估。
武试成绩,从上到下,分为“甲”“乙”“丙”“丁”四大等,每一等,又细分为三小等。
第三日的午时,所有的考生,在考院的校场上集合。
未曾修行的考生,不用参与武试,可在周围观看,这次科举数千考生,修行者有近一千人的样子。
武试一科,由兵部举行,朝廷三省六部中,兵部是一个很特殊的部门。
大周立国以来,兵部存在的意义,就是抵御外族入侵,很少参与平常的国事,大周所有将领,归兵部统领,他们领兵镇守在大周边境,提防着鬼域和妖国,一般不会轻易离开。
这次科举改制,对其余三大书院影响甚大,但对白鹿书院,却没有多大影响。
白鹿书院培养的是将才,白鹿书院的学子离开书院之后,会前往边境镇守,而不是留在神都,自然也不会在朝中结党营私。
兵部官员,都有很深的修为。
兵部尚书,是白鹿书院的院长,也是朝廷官员中,唯一的第七境强者。
两位侍郎,都有第六境修为。
几位兵部郎中,修为是第五境,就连小小的员外郎,都是第四境巅峰。
主持这次武试的,是兵部左侍郎。
一千名有修为在身的考生,被分为十组,每组百人左右,每个组会有两名考官,对考生的综合实力做出评估,最后得出成绩。
兵部培养将才,十分注重考生的实战能力,武试的考核方法,也很简单。
在不用符箓,不用法宝的情况下,仅凭自身修为,攻击考官,在考官手中坚持的时间越久,得到的成绩就越高。
校场之上,李慕所在的一组,一名考官指向队列最前方的一名考生,说道:“你,出来,选一件兵器,全力攻击本官。”
那名考生看起来斯斯的,只有炼魄修为,而且是刚刚炼化两三魄的样子。
他从一旁的兵器架上,选了一把剑,直直的向那名考官劈去。
砰!
他刚刚靠近那名考官,就被踢飞了手中的剑,茫然的站在原地。
那考官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丁下。”
校场旁,一名令史将他的成绩记录下来。
那考官失望的摇了摇头,看向下一人,说道:“你,出来。”
第二位考生,已经炼化了五魄,显然学过跃岩之术,步法身形隐隐有着某种套路,在那考官手中,多坚持了几招。
一脚将他踢飞之后,那考官平静道:“丁上,下一个。”
“丙,下一个。”
“乙下,继续”
李慕站在人群中,看着排在他前面的考生,一个一个的接受考试。
他们取得的成绩,和修为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若是炼魄境,便会被划分到丁等,至于到底是丁上,丁,还是丁下,要看考试中的表现。
武试可以用自身的法术神通,但不能借助符箓法宝等外物,李慕看的出来,兵部很在乎考生的实战能力,只有炼魄修为,但实战尚可,能在考官手下多走几招的,也有可能得到丙等的评价。
具有凝魂修为,但空有法力,一两招之内就落败的,只能得到丁等。
这考官倒也没有欺负考生,遇到炼魄修为的考生,他便只用出炼魄境的法力,遇到凝魂和聚神时,他又会将法力提升,和考生保持在同一水平。
不过,同等境界的修行者之间的差距,有时候也能大到无法想象。
这名考官,实战经验非常丰富,对上这些考生,即便是同等修为,也能将他们轻松碾压。
这必然是从百战的经验中练就的,他身上时而散发出的杀伐之气,不难猜测,他以前上过真正的战场。
不管是炼魄还是聚神,在他手中,都毫无招架之力。
至于神通境考生,在这一组,李慕暂时没有见到过。
这种碾压式的战斗,开始的快,结束的也快,很快就轮到了李慕。
那名考官看着李慕,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李慕走出来,说道:“李慕。”
兵部官员若无要事,一般不会上朝,这名兵部郎中此刻才知道,眼前之人,就是这段日子,将神都搅得鸡犬不宁的李慕。
此人的修为,显然已经晋入了中三境,兵部郎中将自己的法力压到第四境,说道:“你选一件兵器吧。”
李慕道:“我习惯用拳头。”
兵部郎中也没有再废话,淡淡道:“那就开始吧。”
他话音落下,以前已经失去了李慕的身影。
砰!
他一拳挥出,两拳相撞,两人都后退出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