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仙吏-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白跑过来,一边为他捶背捏肩,一边说道:“恩公不要急,慢慢学,总能学会的。”
晋级神通,李慕能学习的神通多了起来,修行者斗法,斗的就是神通法术,彻底稳固境界之后,他便开始学习第四境神通。
苏禾赠予他的那本道书上,记载了很多他现阶段能够学习的神通。
如履水坐火,吞刀吐焰,隐形匿踪等。
李慕考虑过后,决定先学最有用的,从隐形开始学起。
他还在下三境的时候,也能学习一些基础的法术,小范围内呼个风,唤个雨,也手到擒来,当初学习它们的时候,长则一天,短则半个时辰,基本上入手就能学会。
但中三境的法术,和下三境完全不同,给李慕一种刚上大学,刚刚从初等数学迈入到高等数学时,一头雾水的感觉。
这些神通法术,手印更加复杂,即便是配合咒语和手印,也需要靠个人的领悟,才能成功施展。
否则,就会出现像李慕这样,时隐时现,只隐一半的情况。
相比而言,还是道术更加容易。
若是新的道术,初次引起天地共鸣,道术的创立者,被天地认可,连手印都可以省去。
便比如,李慕只需一个念头,就能让小玉的道术散去,以后若是横渠四句也能具现出道术来,施术之人,也无法在李慕面前施展。
前提是有人能够施展。
大多数道术,都是可以凭借真言和手印直接施展,但也有一部分不是。
小玉的道术,是以怨念沟通天地,李慕没有她的经历,所以无法施展,否则,早在他在云烟阁讲故事时,便会引起天地共鸣,产生震动北郡的异象。
横渠四句亦是如此。
它是读书人,或是朝廷官员的至高追求,当有人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为百姓所信赖,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时,才能通过这四句,沟通天地。
李慕除了在殿上那次之外,也不能再通过这四句引起天地共鸣。
或许是在天道看来,他还没有做到这一点。
李慕又练习了一会儿隐形法术,还是不得要领,感应到外面的熟悉气息,他快步走过去,打开院门,问道:“梅姐姐怎了来了,陛下又有吩咐吗?”
梅大人瞥了他一眼,问道:“陛下没有吩咐,我就不能来了吗?”
李慕道:“当然不是,梅姐姐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来,这里永远欢迎你。”
梅大人走到院子里,抬头看了一眼,说道:“这里的阵法布置的不错,就算是第五境的强者,想要破阵,也要花费一些功夫,这是你布置的?”
李慕不好意思的笑笑,并没有否认。
对于阵法方面,李慕有自傲的资本。
不对,是千幻上人有自傲的资本。
魔道十宗中,有一宗名为禁宗,以阵法闻名,千幻上人曾经凭借实力,抢夺过禁宗的阵法宝典,再加上他本人超强的阵法天赋,拥有千幻上人记忆的李慕,如果有足够的材料,布置一个困死洞玄的大阵,也不是难事。
梅大人抬头观察阵法,李慕道:“我和小白正准备做饭,梅姐姐要不要留下来一起吃?”
梅大人摇了摇头,说道:“今天没机会了,陛下让你进宫一趟。”
李慕疑惑道:“今天休沐,陛下召我有什么事?”
梅大人道:“陛下命令中书省在一个月内,制定好科举的一应政策,以前朝廷选官,都是选自书院,百余年前,则是各家举荐,中书省没有先例参考,不知从何下手,科举是你提出的,陛下要你前去指导中书省的官员,制定科举政策。”
李慕有些遗憾,上衙的时候,他很忙,每天都要巡逻,好不容易等到休沐,才有时间陪小白,和她约好了一起出去买菜下厨,又被女皇临时征召。
小白明媚的大眼睛中闪过一丝失望,很快就露出笑容,说道:“恩公你去吧,我在家里等你。”
李慕察觉到了她那一丝失落的情绪,想了想,问梅大人道:“我可以带她一起去吗?”
梅大闻言一愣,目光望向李慕,见他不像是开玩笑,想了想,点头道:“可以,但是一会儿进了宫里,要跟在我们身旁,不能乱跑。”
小白高兴的挽着李慕的胳膊,说道:“我不会离开恩公的。”
有小白跟着,一路之上,连气氛都活跃了许多。
进了皇宫,她挽着李慕的同时,还在四处东张西望,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她,对宫里随处可见的宏伟建筑,十分惊叹。
中书省官衙位于皇宫之内,紫薇殿的西边,又有西台之称。
三省之中,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掌管机务要政,大周的各项政策,都是从中书省制定,可谓是大周智库。
从某种程度上说,中书省,决定了大周未来要走的道路。
这也是女皇将制定科举政策一事交给中书省的原因。
李慕被梅大人带到中书省门前时,一名官员已经在那里等待,他先是对梅大人行了一礼,说道:“见过梅大人。”
梅大人淡淡道:“李大人我带来了,你们中书省好生招待,不得怠慢冒犯,耽误了科举要事,你们中书省自己负责。”
那官员苦笑道:“不敢,不敢”
冒犯李慕的下场,他在大殿上可是亲眼目睹,谁也不想遭天谴,更何况,他们这次是有求于人,更不会冒犯于他。
中书省是机要之地,即便是其他各部的官员,也不能轻易踏入,梅大人去小白道:“我带你去前花园吧,那里的花开的很漂亮。”
李慕摸了摸小白的脑袋,说道:“先让梅姐姐带你玩,等我忙完了这里的事情,就去找你。”
小白乖巧的点了点头,梅大人带她离开。
那名中书省的官员对李慕笑了笑,伸手道:“李大人,请吧。”
李慕踏进中书省,问道:“不知这位大人怎么称呼?”
那官员道:“本官刘仪,任中书舍人。”
李慕不由多看了此人几眼,观他样貌,不过三十余岁,和张春差不多,李慕原以为他会是主事主书之流,没想到他居然是中书舍人。
中书舍人的官职只有五品,和张春相同,但朝中地位却截然不同。
五品的神都令,在朝中可有可无,哪天不来上朝可能都不会有人注意到。
但中书舍人,可是中书省的骨干,大周大部分的政事,都是六位中书舍人讨论决策的,能担任中书舍人的,只要不出意外,未来都是朝堂上的一方巨擘。
两人走进中书省,穿过右侧的长廊时,一名年轻男子,从一旁的衙房内走出来。
男子蓄着短须,样貌英俊,看着只有三十岁出头,眼角的几道皱纹,表明他的年纪,并没有看上去这么年轻。
但这皱纹所带来的一丝沧桑,却并没有减少他的魅力,相反,结合他的棱角分明的面庞,反而又为他增添了几分气质。
同为男人,而且是英俊的男人,看到这中年男子的第一眼,李慕也不得不承认,此人极有气质。
同样是中年,张春则要油腻的多,此人身上,没有一丝油腻的感觉,走在街上,大概可以令一部分少女和少妇痴狂。
这种属于成熟男人的气质,是目前的李慕还不具备的。
刘仪停下脚步,对男子拱了拱手,说道:“崔侍郎。”
男子看了看他旁边的李慕,问道:“他是何人?”
中书省作为机要衙门,所掌皆机务要政,故特规定四条禁令,禁漏泄,禁稽缓,禁违失,禁忘误,更是不允许外人外官进入,刘仪解释道:“这是李慕李大人,是我们请来共同制定科举之策的。”
“李慕。”
男子看了李慕一眼,目中浮现出一丝异色,没有再说什么,转身走进了衙房。
两人继续向前,刘仪解释道:“这是崔侍郎,昨日刚刚回神都,因此不认识李大人。”
“崔侍郎?”李慕脚步停下,问道:“哪个崔侍郎?”
刘仪道:“中书省只有一个崔侍郎,就是中书左侍郎崔明,云阳公主的驸马。”
李慕沉默片刻之后,扯了扯嘴角,说道:“崔侍郎啊,久仰大名了”
第62章 宠臣
刘仪意外道:“李大人也知道崔侍郎吗?”
李慕来神都之前,崔侍郎就离开了,直到昨日才回来,他没理由知道崔侍郎。
李慕笑道:“当然知道,本官来自北郡,崔侍郎曾经在北郡做过一段时间的县令,至今北郡还留有他的传说。”
“难怪。”刘仪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恍然道:“崔侍郎容貌俊朗,英姿伟岸,所过之处,无数女子为他痴狂,想不到他来神都这么久,北郡还有人记得他。”
李慕以前对崔明只是有所耳闻,今日一见,才知道他为何能借助女人,一路青云直上。
此人的样貌气质俱佳,若是在后世,荧屏出道,很容易吸引到一群女粉丝,背后“老公”“老公”的叫。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颜值的追求是不变的,不管是少女还是少妇,都很难抵挡这种气质。
楚夫人,九江郡守之女,以及云阳公主,都沦陷在他手里。
李慕想要借助刘仪之口,打听到更多有关崔明的消息,露出一副八卦的表情,说道:“听说崔侍郎有过数次婚姻”
刘仪点头道:“我也听说,崔侍郎原先是九江郡守的女婿,后来九江郡守勾结魔宗,被崔侍郎无意中发现,崔侍郎大义灭亲,向朝廷揭发了自己的岳父,九江郡守一家都被先帝下令处死,唯有崔侍郎,因为揭发有功,反而被调到了神都”
他摇了摇头,说道:“九江郡守的女儿,可是他的结发妻子,崔侍郎也狠得下心”
李慕问道:“云阳郡主和崔侍郎,又是怎么走到一起的?”
刘仪想了想,说道:“崔侍郎当时是主书,在中书省供职,中书省在宫中,云阳公主也时常进宫,两人可能是碰巧认识的,后来云阳公主的驸马莫名暴毙,过了半年,崔侍郎就成为了新的驸马,在之后的十年里,从主书升为中书舍人,几年前,又升任左侍郎”
李慕还想问一问更多的细节,刘仪已经带他走进了一座衙房,对房内的几人介绍道:“诸位,李大人来了”
衙房内的五位官员,有四人站起身,对李慕抱拳见礼。
刘仪为李慕介绍道:“这是另外五位中书舍人,从左起,分别是周雄周大人,王仕王大人,张怀礼张大人,宋良玉宋大人,萧子宇萧大人”
刘仪一一介绍之后,李慕得知,这五人,是中书省其余几位舍人,往日中书省内的要务,都是由他们处理。
此六人,参与大部分国家大事的决策,虽然这些决策有可能被门下省驳回,但他们,无疑是最了解国家大事的人,这一点,连女皇都比不上。
六人大都中年,三十岁左右的刘仪,看着是其中年纪最小的。
李慕目光在周雄身上一扫而过,五人中,刚才有四人和他打了招呼,只有此人坐在椅子上,纹丝不动。
刘仪轻咳一声,说道:“周大人,我等奉女皇之命,聚在一起,希望周大人能以大局为重,放下往日的恩怨,共同商议科举之事”
李慕问道:“他和我有仇?”
刘仪走到李慕身边,附耳小声道:“周雄大人,是周处的叔叔。”
李慕这才明白,难怪明明是第一次见,他却看周雄有些眼熟,此人和周庭长得有些相似,也不知道是周家四兄弟中的老二还是老三。
刘仪将一份整理好的卷宗递给李慕,说道:“这是我等商议之后,初步拟定的草案,李大人先看看,觉得这份草案有什么不妥,我等再讨论”
李慕拿过草案,扫了一眼之后,便发现了很多不合理之处。
另一个世界的古代王朝,经历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其优点,弊端,对科举制度的评价和分析,都作为重要考点,在历史考试中出现过。
这些都是中学历史的必背内容,李慕不用搜寻记忆也能说出来。
“这里有问题,看来你们还没有明白科举的意思,科举,指的是分科取仕,每一科所考察的能力都不一样,怎么能一概而论?”
“户部以算科为重,刑部以刑律为重,礼部官员才着重考周礼,改”
“神都的官员,不需要太高的修为,你们是担心妖族和鬼域打到神都吗,各大边郡,郡城主官的修为,必须造化以上”
关于科举之制,没有能够借鉴的先例,几人讨论了数日,脑海中依然是一团乱麻。
李慕不过是寥寥数句,便让他们拨云见雾,很快便有了清晰的脉络。
如传言所说,科举之制,极有可能是李慕对女皇提出的。
他们是中书舍人,每天不知道处理多少朝政大事,在某些事情上,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
科举若能如李慕所说的,取代书院选官,虽然会削弱权贵、望族对朝廷的影响,但对大周国祚的延续来说,绝对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若有大量的官员,来自民间,因为书院而产生的官员结党,会削弱很多。
底层的百姓,从此有了晋升的机会,有利于念力的凝聚。
毫无疑问,这种为朝廷选材的方式,会为朝廷找到很多书院以外的人才,无疑是比当今施行的、更好的制度。
这一刻,几人才意识到,李慕的那一句“为万世开太平”,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科举之事,虽然一时半会儿说不完,但若是李慕愿意,为他们指明方向,搭建好框架,之后的事情,他们自己就能完成。
但李慕没有这么做,他打算早点回去。
一来,这中书省,他还想多来几次。
更重要的是,他答应了小白陪她逛街买菜。
李慕站起身,说道:“今天就到这里,本官还有要事,改日有时间再说。”
刘仪站起身,说道:“辛苦李大人了。”
李慕挥了挥手,说道:“都是为朝廷做事。”
刘仪道:“我送李大人。”
两人走出衙房,名叫王仕的中书舍人道:“这位李大人,也没有他们说的那样,让人厌憎。”
张怀礼道:“他是个直人。”
宋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