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浴温泉项目,潜力值不低。
以后的收益,将会不可估量。
这么大份额的股权交给她,慕容卿还没有那个从容的心思去接纳。
即便这是唐顺的,那也不行。
二人彼此之间都还没有成婚,法律意义而言,并没有任何关系。
所以,这份礼,慕容卿坚决不愿接受。
“卿卿……”
唐顺认真起来,讲述道:“我这么做,不仅是对我们的以后有所憧憬,更是因为你的专业知识,比我更强。”
“商业经济这方面,我是一窍不通的,完全是个外行。交给我,我也是什么都不懂的。”
“你不一样,你是这个专业出身的,又做过类似的职务,对这行都很清楚。所以,交给你管理,无疑是比我更合适的。”
慕容卿见状,面不改色,淡然道:“管理和股权是两码事,你不会管理,我可以帮你管理。但是,股权的受益,不能归我。”
“卿卿……”
唐顺还想劝说,却被慕容卿直接打断:“唐顺,你如果真的喜欢我,那就应该尊重我,并尊重我的决定。”
唐顺见状,所有的话,全都卡在了嗓子眼。
酝酿的劝解,不得以咽了回去。
如果他再坚持下去,未免显得太不懂尊重慕容卿了。
可是……
唐顺想要将最好的,都给慕容卿。
之前慕容卿为了帮他解决麻烦,不惜劝动老爷子,耗费人情。
这份情,唐顺想还。
药浴温泉的股份,是他目前最大的筹码,也是最具价值的东西。
所以,他想借此机会,托付给慕容卿。
一来是还人情,二也是唐顺所说,他没打算再跟慕容卿分彼此,算明账。
可惜,慕容卿不傻,这个女人啊,也是聪明的。
她肯定也是知晓,唐顺有这方面的想法。
所以,拒不接受。
她不希望彼此的感情,掺杂任何利益进去。
“对不起,是我孟浪了……”
唐顺苦笑,无奈一叹。
是他考虑不周,没有想到这点。
女人的心思,比男人要敏感得多。
沉默了一会儿,唐顺最终没再强迫坚持。
拿起旁边的签字笔,迅速的签下了名字。
第八百七十六章 投资窑厂
唐顺推让股份的事情,虽然没能成功,但慕容卿却是很动容。
这件事情,慕容卿私下也曾向老爷子提及。
慕容老爷子得知消息,也是一阵惊讶。
老人的心中,对唐顺不由多了几分信服。
不论唐顺这份心意,到底是真是假。
但能够主动提出来,都表明了一种诚意,一种真挚。
至少,他对慕容卿是无所隐瞒的。
愿意将自身最大的筹码,最贵重的东西,让给慕容卿。
这份心,无论怎样,都是值得珍重的。
毕竟,这项股份的利益,可不是小数目。
以燕家、霍家、张家这样的豪门鼎力扶持。
未来的收益,将会十分可观。
燕家不缺有钱人,药浴温泉,都泡得起。
每年下来,数钱绝对会数到手抽筋。
但唐顺都没犹豫,或者早有考虑,将这项股份让给慕容卿。
就可以想象,慕容卿在唐顺心中的份量。
虽然慕容卿没有接纳,但是,唐顺开口之前,他知道慕容卿会推拒吗?
也许知道!
但那又怎样?
唐顺做了,就表明了一种态度,对慕容卿真诚无私的态度。
有这种态度,就够了!
慕容二爷得知这个消息,也是一阵沉默。
他对这个项目,也有所了解,并且亲眼目睹过药浴的效果。
作为商人,他无疑更敏锐,更清楚这个项目开发出来的背后利益。
所以,唐顺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慕容二爷都是深深地震撼了下。
心中对唐顺的印象,不由稍稍改观。
或许,这个女婿是可以的……
慕容二爷的心中,不由自主的掠过了这样一丝想法。
只是,很快,被他掐住,没敢深思。
……
唐顺并不知道幕后发生的这些事情,或许有所预料。
但他都没在意,忙碌着自己的事情。
自从股份协议签署之后,慕容卿也是忙碌起来。
每天奔波在外,入夜才归。
唐顺心疼,却也无法照料。
因为,古玩店也已经装修结束。
并且,穆子枫也传回来了消息。
穆家长辈方面,已经同意跟唐顺合作,为唐顺在燕京的店面,提供货物。
不过,数量不多,总共仅有寥寥十样。
并且,价值都不高,普遍都是十几万的样子。
唯一一件价值高昂的,也没超过五十万的估价。
但有个便利,穆家允许唐顺‘活拿’。
活拿是古玩行话,是指拿货的时候,不必付款。
等东西卖出去之后,再回头结算。
说白了,就是无本买卖。
这个便利,倒是打消了唐顺心中的些许不快。
十件古玩,这对一家古玩店来说,未免也太小了些。
根本撑不起一家店面来!
甚至,连一样压堂的都没有。
这样的底蕴如果开店,未免贻笑大方。
张老板得知消息,不由规劝道:“老三,要不,咱们也兜卖文艺品吧?”
这个提议,让唐顺陷入思索。
文艺品,说白了就是仿制文物。
这个策略,在开店之初,未尝不是好办法。
毕竟,唐顺初来乍到,都还没有机会,逛逛燕京。
所以,手中的货物,真的太少太少。
不过,兜卖文艺品,也需要稳定地进货渠道。
张老板当即表示,他来负责这块。
只是,其中的利润,也许就会小得多。
既然是仿制文物,数量肯定不会少。
各大店面都会有兜售,价格方面肯定就不会太高。
“这个事情,容我考虑一下。”
唐顺揉了揉额头,有些头疼。
开店,并不是简单轻松的。
这不像在锦城!
锦城开店之前,唐顺好歹有存货。
虽然也不多,但仰仗着跟高掌柜的联系,倒也勉强撑得住场子。
如今在燕京,人生地不熟,那可就有些困难了。
燕京似乎也有万宝斋吧?
不过,唐顺跟燕京的万宝斋分店的负责人并不熟悉。
贸然登门求取合作,只怕会吃闭门羹。
大家都是开店的,那可是竞争对手的关系。
人家跟你不熟,会把生意让给你来做?
这不是痴心妄想吗?
当初高掌柜愿意跟他接触,更多的还是高掌柜自己有私心。
想要跟唐顺交好,顺带着攀上慕容家的关系。
说白了,很多事情,都是高掌柜瞒着上面的老板做的。
燕京之地,别人又不熟悉他,不了解他,凭什么帮他呢?
所以,这也就断绝了唐顺一个出路。
所幸,还有穆家送来的十件,勉强可以摆摆排面。
唯一欠缺的,就是价值不高,镇不住场面。
之前唯一一件拿得出手的明朝圣旨,被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馆。
正在唐顺心烦苦闷的时候,杨德奎突然打来了电话。
一个突兀的消息,传了过来。
唐顺得知这个消息,猛然一惊。
紧接着,骤然大喜。
因为,杨德奎从之前那件元青花之上,研究出了精仿做旧的技艺。
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杨德奎可以造出以假乱真的精仿文物。
这个消息,可谓是解了唐顺的燃眉之急。
如果杨德奎的技艺稳定下来,那唐顺这边就将有了稳定的自我供货的渠道。
张老板不是提议兜售文艺品吗?
文艺品也需要渠道去收货啊!
可是,燕京这边的渠道,只怕早就被各大知名店铺把控。
唐顺现在插足进去,能够拿到的货物,未必会有多少。
并且,很大可能还都是次货。
这意味供货渠道,会十分不稳定。
现在杨德奎自身研究出了更加精明的技艺,一旦大规模生产起来,唐顺也就可以高枕无忧。
“唐兄弟,有没有兴趣,投资窑厂?”
正在唐顺心中惊喜时,杨德奎突然含笑询问。
投资窑厂?
唐顺心头一跳,还真是打瞌睡就有人送枕头。
“哈哈,杨叔这个问题,可是正中我的下怀。”
唐顺不加掩饰,爽朗笑道:“杨叔有这样的技艺,如果不施展出来,岂不是暴殄天物?”
“你同意了?”杨德奎欣喜。
“嗯,这个建议,可以的!”
唐顺毫不犹豫的应承:“窑厂的选址问题,你找李老板和荆少谈谈,相关的事情,你跟他们聊吧。”
“如果资金有困难,你直接找文倩,让文倩想办法,给你供足资金。”
“总之一句话,杨叔,这个厂子,你得给我好好地扎起来!”
第八百七十七章 刑事案件
既然打定主意,想将文物产业做大。
那么,投资窑厂,未必会是一件坏事。
这倒不是说,唐顺打算卖假货。
仿制品的烧制,并不一定非得以假乱真吧?
杨德奎掌握着以假乱真的精仿技艺,如果能够大规模批量生产。
那么,唐顺的店内,兜卖的文艺品的档次,岂不是就会高很多?
到时候,一家独大,指日可待。
总之,唐顺没有打算以假乱真,兜卖假文物。
他打算制造出来,并会要求杨德奎在成品之中,留下辨别的标识。
这样,可以防止成品泛滥以后,被一些居心不良的人,用来以假乱真,扰乱市场。
假货横行,充斥市场。
这样也会大大地冲击文物行业的市场的。
只要稍微有点脑子的生意人,就断然不会允许这样的状况出现的。
所以,制假贩假,唐顺怎么可能会去做?
如果唐顺真的走上了这条路,那他不知道会遭受多少人的唾弃。
首当其冲,颜知礼就会跟他割袍断交。
作为文物考古行业的老前辈,颜知礼这些人物,无疑极其痛恨造假贩假的。
唐顺做了这些事情,颜知礼能饶了他?
所以,这是一条死路,唐顺断然不可能会去踏足。
窑厂的选址问题,唐顺不懂。
杨德奎是这方面的专家,肯定会比他更专业。
所以,全权托付给杨德奎负责,是最明智的。
需要的资金,目前宏秀集团应该还能够撑得住吧?
再不济,李老板和荆少那边,也能为他想想办法。
总之,这个计划,必须实施起来。
做大做强的文物店,哪家会没有窑厂?
大理穆家从业几十年,世代经营,其幕后就掌控着几家窑厂的。
如万宝斋这些国内知名店铺,即便没有投资窑厂,那也肯定跟一些窑厂建立着密切合作的。
这是一个趋势!
也是古玩行业之中的一个无形规则。
毕竟,没有任何一家文物店,会搜集到那么多的真品兜卖。
哪家如果有几百上千件真迹,留着开私人博物馆不好吗?
别看万宝斋好像全国知名,但是,万宝斋的分店,也不多的。
仅在少数经济发达的城市才会创建分店。
并且,其店内的很多东西,都是压堂之物,是非卖品的。
另外,还有部分货物,也是寄卖品。
所谓的寄卖品,就是客人将货物交给你,你帮忙卖出去,然后抽取佣金。
这跟唐顺和高掌柜之间的合作,是一样的。
大多数的店面,都有这样的寄卖品。
总之,投资窑厂,是大势所趋。
窑厂如果成功创建,烧制的成品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窑厂的利润,也将会不可估量的。
想到这里,唐顺的心情,就格外的美好。
不过,这样的心情,还没有持续多久。
突然,颜知礼的电话,打了过来。
“喂,颜老?”
看到颜知礼的电话,唐顺第一时间接听了起来。
“唐小友,现在方便吗?”颜知礼询问道。
“颜老有什么吩咐吗?”唐顺讶异起来。
颜知礼素来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没有必要的事情,不会这么郑重的。
毫无疑问,颜知礼这样询问,肯定事出有因。
“有件事情,打算跟你聊聊,方便的话,咱们约个地方。”颜知礼解释道。
“好!”
唐顺没有犹豫,当即应承:“颜老您说个地址,我这就赶过去。”
“悦来茶餐厅,知道这儿不?”颜知礼问道。
“我一会儿导航搜一下吧。”唐顺笑道。
“好,那我们就在这里等你。”颜知礼应道。
我们?
唐顺清晰地捕捉到了颜知礼的这个用词。
这表明,这次会面,不只是颜知礼一个人。
难道,故宫方面又出了什么琐事?
董老他们也在其中?
心下狐疑,挂断电话,唐顺匆匆出门,开着车直奔地址而去。
半个多小时,终于抵达。
停好车,唐顺一边给颜知礼打电话,一边走进了茶餐厅。
电话接通,颜知礼告知了包厢位置,唐顺在服务员的带路下,顺利和颜知礼汇合。
果然!
这次会面,不只是颜知礼一个人。
只是,唯一有所意外的,是跟颜知礼来的人,唐顺并不认识。
两个中年男人,都是陌生面孔,唐顺并没有见过。
“唐小友,来,老夫代为介绍一下……”
颜知礼似乎早有预料,招呼着唐顺落座后,便是含笑介绍:“这两位是公案部的朋友。”
公案部?
唐顺诧异,这是又出了什么大事情吗?
难道,故宫博物馆又被人盗走文物了?
“这位就是老夫所说的年轻有为,对文物知识所学渊博的唐顺小友。”
在唐顺讶然时,颜知礼指着唐顺向对方二人介绍起来。
“你好,唐先生,在下吴忠庆,这是我的副手万仲科。”
两名男子纷纷起身,先后向唐顺伸出了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