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鉴宝宗师 >

第291章

鉴宝宗师-第291章

小说: 鉴宝宗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摇过骰盅,穆子枫点数略大,他占优先权,唐顺并不介意。

    穆子枫也没客气,借助着工具,开始仔细观摩起来。

    15分钟时间,听起来似乎很长。

    但是,在鉴定文物时,却很短暂。

    一件文物的判断依据,基本都有数点。

    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逐一验证,才能够准确无误的判断出文物的真伪。

    一眼看破真伪的文物,少之又少,只有那些粗制滥造的假货,才会省去诸多时间。

    这次文物局特地设立的比试,显然不可能那么简单。

    所以,无论是唐顺,还是穆子枫,都是不敢轻怠,不敢掉以轻心。

    即便是赝品假货,也得百分百用心,仔细观摩。

    穆子枫戴着眼镜,借助着放大镜,手电筒等各种工具,逐一观摩了遍。

    15分钟时间,很快过去。

    轮到了唐顺,唐顺也没怠慢。

    早已戴好手套,迅速上手。

    他同样借助了工具,从各个方面进行观摩验证。

    15分钟时间,同样一秒钟都没有浪费。

    “时间结束,请在一分钟时间内给出答案!”

    时间很快消逝,申功华大声提醒。

    唐顺和穆子枫没有犹豫,迅速书写下答案。

    穆子枫率先写完,举起了笔记本页面。

    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去,只见上面清晰地书写着两个行书大字:“现仿。”

    “又是仿品?”

    “不会吧?文物局搞什么?接连两局都是假货?”

    “不会出差错吧?”

    不少人都是诧异起来,纷纷失声。

    这时候,唐顺也是书写结束,举起了笔记本页面。

    众人的目光,迅速看了过去。

    只见上面书写着几个行楷大字:“现代仿制。”

    “哗!”

    又是出乎一致的答案。

    原本还担心穆子枫看错的人,全都唏嘘起来。

    唐顺也是判断为现代仿品,毫无疑问,表明了这件鎏金佛像,定是仿品无疑。

    这种笃定,倒不是唐顺具有一言定乾坤的声望。

    而是唐顺和穆子枫都是新一代鉴宝天才,同时给出同样的答案,也就打消了众人的疑虑。

    “又是一样的答案啊……”

    申功华也是唏嘘起来,接连两局,唐顺和穆子枫都是答案一样。

    三局两胜,看来是没得戏了。

    现仿和现代仿制,虽然字数不一样,但是意思明显都相同。

    “两位的答案,再次一样,第二环节再次以平局结束。”

    申功华沉吟了下,随即宣布道:“接下来,开始第三环节极速斗宝。”

    在申功华的示意下,礼仪小姐将佛像带了下去。

    之前的两位礼仪小姐,再次送上来第三件文物。

    这次依旧没有遮掩,走进会场时,众人便是看清了文物的样子。

    这次的文物,是一枚端砚。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洮砚、歙砚、澄泥砚齐名。

    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

    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

    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

    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

    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2004年10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端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这枚端砚,砚台表面清新质朴,空间构图比例协调。

    把玩处刻有剑兰浮雕,花叶花蕊配合假山垒石。

    兰花花蕊采用白色石皮为心,镂剔精细,一点玉白点缀整个墨色砚台,看起来倍感精美。

    兰花叶片修长,纤秾合度。

    叶上还有墨蝶浮雕,展翅欲飞,显得栩栩如生。

    端砚背面,刻有花篆体四行诗:

    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

    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砚台侧面,还雕刻着楷书印章:十砚轩。

    “5分钟上手时间,判断出这枚端砚的年代、来历。表述越详细者,越准确者获胜。”申功华宣布道。

    还真是极速斗宝呢!

    5分钟时间,对于文物鉴定师而言,无疑是极为短暂的。

    一件文物的人文历史,普遍都很复杂。

    特别是年代感越久、身份越高的文物,判定越难。

    这枚端砚,乍然一看,便不像是简单的文物。

    5分钟之内鉴定清楚,难度无疑极大。

    这种方式斗宝,倒是有意思得很。

    唐顺再次抬手,示意穆子枫先行观摩。

    穆子枫蹙起了眉头,看了唐顺一眼,才快速的戴好手套,迅速上手观摩。

    时间紧迫,耽搁不得。

    唐顺慢悠悠的戴手套,一边准备,一边观看着穆子枫的鉴定手法。

    并且,趁此机会,提前端详这枚端砚的外表样式。

    在这种极速鉴赏之中,后上手的人,无疑更占据优势。

    5分钟时间,很快过去。

    “时间到!”

    随着申功华的提醒,穆子枫不得不放下端砚。

    “下一位候选人开始!”

    申功华再次提醒,唐顺没有犹豫,急忙上手。

    双手快速的翻转,粗略地看了一眼端砚的周边。

    然后,直接张开嘴,对着端砚哈了口气。

    紧接着继续翻看着砚台侧面的题款,手指轻轻抚摸,验证着字迹的真伪。

    5分钟时间,同样快速消失。

    “时间结束!”

    随着申功华一声宣布,唐顺也是不得不依依不舍的放下砚台。

    “请在一分钟时间内,袒述你们的观点。”申功华示意道。

    唐顺和穆子枫对视一眼,随即提笔,迅速书写出各自的答案。

    唐顺率先写完,举起了笔记本页面。

    “清代正品亲娘砚,赠十砚老人。”

    众人纷纷观望,不由讶然。

    片刻间,穆子枫也是书写完,举起了笔记本。

    众人的目光,又纷纷看向了他的答案。

    “清代顾二娘赠十砚老人之作。”

    这次的答案,似乎略有些出入了啊?

    不少人纷纷讶然,哗然低语起来。

    观众席前坐着的慕容卿、霍元伟、严绍杰等人都是眉眼跳动,心神悬提了起来。

    【作者题外话】:三更到~继续写第四更~

 第六百一十章 花落谁家

    会场观众席,一片哗然。

    不少人窃窃私语,低声纷议起来。

    但是,唐顺和穆子枫对视一眼,彼此看了一眼对方的答案。

    然后,不约而同的放下了笔记本。

    相视一笑,皆都有些无奈。

    评赏席的诸位嘉宾,彼此对视,也都是一阵沉寂。

    申功华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一句话来。

    三个环节的较量,彼此的答案,都是如出一辙。

    这场比试,显然得以平局论终。

    顾二娘因为人亲切,晚年时期,不少购置砚台的人,便笑称为顾亲娘。

    所以,顾二娘所制的砚台,也被称之为‘亲娘砚’。

    唐顺和穆子枫的答案,虽然表述略有差异。

    但是其中意思,却是一个样的。

    这枚砚台,是顾二娘赠予十砚老人的作品。

    沉寂了片刻,申功华拿起话筒,看向唐顺和穆子枫道:“二位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唐顺和穆子枫对视一眼,随即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事已至此,还有什么好补充的?

    既然双方都看破了这枚端砚的来历,毋庸置疑,彼此也都对这枚端砚了然于胸。

    眼看着二人不做任何补充,申功华犹豫了下,不得不当众宣布:“三局比试,正式结束。我宣布,这次比试,平局。”

    评赏席上的众人,都没任何反对。

    即便是魏无别、段承国这些看好唐顺的老前辈,都是纷纷摇头,没有半点异议。

    “怎么就平了呢?”

    “他俩这次的答案,明显有差异啊!”

    申功华的宣布落下,观众席有人提出了质疑。

    “对呀!怎么回事啊?”

    霍元伟也是站了起来,有些莫名其妙。

    “……”

    申功华无语凝噎,沉默不言。

    唐顺和穆子枫对视一眼,穆子枫笑道:“唐老板学识渊博,不如,请唐老板为大家伙解解惑吧?”

    唐顺见状,没有推拒。

    他转过身,面向观众席,拿起了那枚端砚,道:“据《吴门补乘》等书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嫁到世代以治砚为业的顾家。”

    “她的公公是顺治年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高手顾德麟,号称顾道人。其制砚技艺高超,镌镂精细,制砚作风‘自然古雅’,因而在当时‘名重于世‘。”

    “顾德麟死后,制砚技艺传给了顾二娘的丈夫。可是她丈夫不寿早逝,于是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这门手艺。”

    “顾二娘心灵手巧,又肯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制砚技艺,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因其为人亲切,人们都叫她‘顾亲娘’,称她制作的砚台为‘老亲娘砚‘。”

    说到这里,唐顺翻转砚台,指着砚台侧面的题款道:“这个题款,是特制的,是顾二娘为十砚老人亲自特制的证据。”

    “十砚老人,本名黄任,1683年一1768生人。字于莘,又字莘田,因喜藏砚,自号十砚老人、十砚翁。是清代著名诗人,书画家,砚台收藏家。”

    “至于这个‘十砚轩’,便是十砚老人黄任所建。十砚老人嗜砚成癖,他罢官回老家时将仅有的2000两买了十方古砚,并盖了座房子珍藏。后便将这栋房子,取名为‘十砚轩’,并自号为‘十砚老人’。”

    讲述了题款的由来,唐顺便是放下了砚台,随即接着笑道:“有关十砚老人和顾亲娘的关系,说来也是有趣。”

    “十砚老人曾在端州做官时,曾得到一块好砚石料,为了找一位制琢砚台的高手,将石料在身边藏了十多年。”

    “后来打听到苏州有位制砚高手顾二娘,便从闽省永福千里迢迢携石料赶到苏州。顾二娘见十砚老人这样诚心,石料也的确是块好料,就高兴地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砚台。”

    “十砚老人十分感激,当即写下了一首题为《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背阴。便就是这首‘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

    “这首诗,是十砚老人和顾二娘之间友情的见证,也是这枚端砚的来历背景的最佳佐证。”

    “至于这枚端砚的真伪判断,就很简单了。”

    说着话,唐顺拿着端砚,朝着墨池内哈了口气。

    刹那间,砚台墨池内部,蒙上了一层水雾。

    “在场诸位,几乎都是行家。应该都是听说过的,极品端砚,有‘呵气成墨’的传闻。”

    唐顺将墨池内的水雾,一边展示给众人观看,一边淡然笑道。

    “啪啪啪!”

    唐顺说完,穆子枫率先拍掌。

    “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啪!”

    观众席的众人,也都是恍然明悟,拍手叫好起来。

    唐顺将砚台重新放回了桌面,礼仪小姐迅速收拾起,带离了会场。

    三局比试结束,会场的喧哗声,渐渐平息下来。

    唐顺和穆子枫的这场较量,以平局论终。

    那么,协会会长的人选,到底该花落谁家呢?

    唐顺和穆子枫之间的较量,最终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收尾呢?

    一时间,不少人都是好奇起来。

    “这次的比试,让我们都亲眼见证了穆先生和唐先生的专业能力。他们都是当代年轻一辈之中,极为优秀的人物。”

    会场沉寂下来,申功华犹豫了下,道:“不过,会长职务,终归只能二选一。所以,在这样杰出的两位人才之中择选,未免有些残酷。”

    “但是,为了文物行业的发展,为了业界的兴盛,也为了大家能够在这行安居乐业。这样的残酷局面,我们必须去面对。”

    “所以,鉴于二位的表现,互在伯仲。经过我们评审席商议,给予唐先生和穆子枫一个为自己辩论的机会,为自我任职的优势做个袒述。”

    一场比试,最终演变成了辩论会。

    唐顺的脸色,略显肃然起来。

    虽然有些无奈,但他也能够理解。

    斗宝、鉴宝、猜宝三个环节,都比不出结果。

    唯一办法,也就只好进行自我辩论。

    辩论也并非表面那么简单,其中的意义,估计深厚得很。

    不仅是对双方的口才、思维、观念的一种具体表现。

    同时,也是彼此双方,展示条件的机会。

    说是自辩,更多的,还是看他们彼此能够给予协会创造怎样的条件和价值。

    最终,以价值论输赢。

    【作者题外话】:四更完~银票都别留着了啊~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一击毙命

    申功华话音落下,唐顺便是感受到穆子枫投来了戏虐的目光。

    “唐老板,自辩这个环节,我想应该没有再继续的必要了吧?”

    唐顺抬头看过去时,便是听到穆子枫淡然的笑声:“你我之间的优势对比,应该已经很明显的吧?”

    好自信的家伙!

    唐顺眉头微蹙,不由笑道:“穆公子未免也太自信了吧?”

    “事实如此啊。”穆子枫轻笑。

    “那可未必!”唐顺不甘示弱的笑道。

    “是吗?”

    穆子枫不以为意的笑了笑,随即道:“我年龄比你大,家学比你深厚,接触古玩文物行业比你更早,积累的从业经验比你更丰富。”

    这番自辩,瞬间引起一片赞成声。

    唐顺心中一凛,感受到了几分压力。

    但稍作沉吟,唐顺还是含笑争辩:“自古英雄出少年,年龄从来都不是能力高低的评判标准。所谓达者为师,不外如是。”

    “虽然穆公子的年纪,确实比我略长,但是,论能力,却未必过我太多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