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宗师-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陶云金和他请来的鉴定师,都是看不准这件宣德青花缠枝花纹罐的真伪。
第三百一十二章 几点疑惑
面对着陶云金的邀请,唐顺蹙起了眉头,略有些犹疑。
倒并非是对陶云金有任何疏离,或是不悦。
只是,他受乔三爷等邀请而来,正欲和乔三爷他们商讨这件青花大罐。
若是受邀去了陶云金处,空留下乔三爷等人,岂不是失了礼数?
特别是陶云金的身价和声威,远胜乔三爷等人。
贸然应承而去,恐显得趋炎附势了些。
因此,略作迟疑,唐顺看向保镖,道:“陶总盛邀,唐某莫敢不从。只是,唐某应朋友所邀而来,正和朋友商讨交流。所以……”
保镖闻言,瞬间懂了。
能做陶云金的保镖,显然不是蠢货。
“唐先生请稍待!”
保镖不敢轻易做主,匆匆返回座次,将唐顺的话,转述给了陶云金。
“请唐先生和他的朋友都过来!”陶云金爽朗一笑,挥手示意。
保镖匆匆返回,将陶云金的意思再次转述给了唐顺。
事已至此,唐顺便不再推辞。
“陶老板盛邀,走吧,我们一并过去坐坐!”
唐顺起身,看向霍元伟、乔三爷、谢高秋、龙七哥和章立宝笑道。
众人都不犹疑,纷纷起身,和陶云金他们汇成一桌。
这样的举动,引起了堂中不少人的注意。
不过,这种拍卖倒也没有明文规定,不许合桌。
因此,倒也无人制止。
只是,这样的举动,却也引起了不少喧哗,掀起了不少疑虑。
不少相熟的人,也都是纷纷聚合,汇集在了一起。
显然,都是抱着共同商讨,彼此交流的心思。
这件青花大罐深浅难定,真伪难辨,由不得他们不谨慎对待。
女子拍卖师始终保持微笑,安静地站在拍卖台后,镇静自若的等待着。
唐顺带着霍元伟他们落座之后,便是和陶云金寒暄招呼。
逐一将霍元伟、谢高秋、乔三爷、龙七哥和章立宝介绍了遍。
“这位是贾志远,贾先生!”陶云金也是做起了介绍。
“贾前辈,久仰!”唐顺抱拳一笑。
“客气了!”
贾志远拱手一笑,神色从容,不见异色。
双方相互招呼之后,陶云金便是开门见山道:“唐老弟,叙旧寒暄这些事情,咱们留待稍候。现在还是抓紧时间,说说这件青花吧?”
“好!”
唐顺颔首一笑,没有推辞。
陶云金见状一笑:“唐老弟既然已经上手过了,陶某也不多言,还请唐老弟指教!”
“不敢!”
唐顺摆摆手,不敢托大,随即看向贾志远,道:“贾前辈意下如何?”
“贾某看不准!”
贾志远淡然一笑,显得十分随意。
“那小子斗胆,谈谈些许疑惑,还请贾前辈斧正!”唐顺拱手笑道。
“请!”
贾志远抬手示意。
唐顺微微颔首,便是不再犹疑,沉吟讲述:“这件青花罐,大家都是看过了。其器型优美,纹饰图画十分规矩,线条流畅,纹路清晰,有一气呵成之感。”
“且其包浆厚重,年代感十足。无论从何处来看,都算得上是一件开门到达的精品之作。”
众人闻言,皆是纷纷颔首,不失赞同。
贾志远、章立宝这样的大家人物也都是没有反对,纷纷点头。
唐顺看了一眼众人,随即笑道:“在下起初观摩,也是挑不出丝毫瑕疵。只是,秉存着谨慎之心,多加验证,却是发现了些许疑惑之处。”
“还请唐老弟快些示意!”陶云金迫不及待地催促起来。
“好!”
唐顺颔首一笑,讲述道:“众所周知,宣德青花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但是,在下验证之下,却发现这件青花罐的胎质之中,白中微微泛黄。”
“噢?”
贾志远、章立宝等人纷纷挑起了眉头。
唐顺笑了笑,接着讲述:“除此之外,我们再谈谈青花用料。诸位都清楚,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主要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两种。”
“从如今传世的宣德青花器之中,用料还是以进口料为主。这种进口青料,来自波斯,俗称‘苏麻离青’。”
“以苏麻离青烧制出来的青花瓷呈色黑蓝,深沉浓艳,有自然晕散的艺术效果。料色熔融在釉中,好似深入胎骨,特别浓色处便会出现银黑色结晶斑点。”
“在一定光线下,会有锡光色,呈三角形结晶。用手触摸的话,釉面也会有凹凸不平的触感。”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
贾志远和章立宝更是眉眼紧蹙,神情紧绷。
唐顺讲述的这些,都是鉴别宣德青花的要点。
之前上手之时,他们都是这样鉴别的。
唐顺扫了一眼众人,随即讲道:“这件青花罐,其色浓且通透清晰,但是,却缺乏丝丝绚丽,不够明艳。”
“另外,其晕散效果,略显呆板,不够自然,缺乏一种变化多端的感觉。并且,其釉面凹凸感失衡,略显光滑。”
“除此之外,最大的疑惑是气泡!”
略作停顿,唐顺脸色肃然起来:“诸位都是知晓,真正的苏麻离青在放大镜下面,其气泡的分布多呈大小不一、间距不一的形状。而这件青花罐的气泡,却略显差异,似乎太工整了些。”
说完这些,唐顺便是沉默下来,目光平静地看向贾志远,等待着贾志远的反驳。
却见贾志远一阵沉吟,蹙眉思索。
好一会儿,都不见动静。
唐顺见状,拱手示意:“晚辈所存疑惑,仅有这些。不足之处,还请贾前辈斧正!”
贾志远闻言,从沉思中醒悟过来。
随即摇头一笑,无奈道:“贾某无从斧正,这些疑惑,贾某都未曾察觉。倒是唐兄弟观察入微,思维缜密,让人钦佩。”
陶云金见状,紧绷的神色,浮现笑容。
事已至此,这件宣德青花缠枝花纹罐的真伪,大致可以敲定下来了。
赝品!
仅从唐顺的这几点疑惑,便不敢轻言真品。
心下一叹,陶云金彻底放下不甘,放弃竞拍。
“这黑市的家伙,心思还真是狡猾呢!”
众人唏嘘之时,霍元伟的嘀咕声,突兀响起。
刹那间,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唐顺等人纷纷对视,眼神变幻起来。
陶云金更是眉宇挑动,神情之间,有所恍然。
显然,霍元伟的话,让众人都意识到了什么。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一代国宝
上一件拍品,乃是一件宣德青花竹节鸟食罐真品。
紧接着出现一件假可乱真的宣德青花大罐,稍不注意的人,普遍都会先入为主,不会过多生疑。
如果不是唐顺讲解的几点疑惑,揭露出微妙差异。
以陶云金见猎心喜的激动,便会按捺不住情绪,出手竞价的。
到时候,这件青花大罐还不得拍出天价?
若是这种猜测为真,那不得不说这次拍卖会的主办者,用心良苦。
“各位老板,时间紧迫,都看真了吗?”
眼看着时渐推移,将近半个小时过去了,女子拍卖师终于是按捺不住,催促起来。
一时间,堂中哗然。
部分人脸色犹疑,满腹心事。
但大部分人却是咬咬牙,做出了决断。
“120万!”
抱着尝试一番的心态,报出了价格。
“120万就想买宣德青花?哪有这样的好事哟!我出150万!”
有人衬头,便有人跟着竞拍起来。
“150万?这是想捡漏噢?我出180万!”
眼看着有人跟价,其他犹疑的人也都是纷纷出价。
“200万!”
“230万!”
“250万……”
一时间,竞价者云从,此起彼伏。
原本寂静的大堂,瞬间喧嚣起来。
短短片刻,价格突破了500万。
并且,这个价格仍在持续增长,且幅度依旧不小。
又是片刻,拍卖价格突破800万。
“850万!”
有人斗出了火气,咬着牙大力加价。
“880万!”
有人不甘心,持续追价。
“900万!”
“930万……”
一时间,价格临近千万大关。
激烈的竞拍,持续不断,依旧没有停歇。
唐顺等人都是看得眼皮狂跳。
若是这件青花大罐是赝品,这些家伙也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情?
霍元伟嘴角勾起,扫视着那些疯狂竞价的人,心中不禁恶趣味的期待。
最后的倒霉蛋,会是哪个呢?
“1100万!”
价格飙涨,突破千万。
“1110万……”
竞拍的人,依旧疯狂。
这样的激烈较量,持续了好一会儿。
最终,价格抵达1200万,才渐渐平息。
这个价格,放在正规市场都算是不低了。
再继续加下去,想捡漏的人也都没多少赚头。
“还有人出价的吗?”
价格停滞下来,女子拍卖师巧笑嫣然,环视四周,询问起来。
大堂渐渐沉寂,不少人犹疑不定,没敢轻易开口。
“1200万一次!1200万两次!1200万三次!成交!”
随着一声槌响,这件青花大罐被拍定下来。
买家是一位身材消瘦的斯文中年,深陷的眼眶,好似营养不良。
一锤定音,这件宣德青花缠枝花纹罐被送了下去。
拍卖台清理出来,女子拍卖师环顾大堂,嫣然笑道:“诸位,接下来的一件拍品,乃是本次拍卖会的最后一件!”
“这件拍品乃是一件重器,意义不凡。各位老板,还请鉴赏!”
说完,女子再次拍了拍手。
大堂后门打开,这次由两名壮汉抬着一个物件走了出来。
众人目睹,纷纷翘首张望,抬头瞩目。
唐顺也是不例外,张望过去。
待得看清物件相貌时,不由讶然。
这竟然是一尊大鼎,以鼎耳处算起来,足有九十多厘米高。
抬近拍卖台,都是将近女子拍卖师的腰腹处。
还真是一件重器!
唐顺咂舌,这种重器,份量可是不轻。
心中讶然,唐顺不禁观望起大鼎材质。
错愕发现,这件大鼎的材质,并不是青铜,而是一种白玉。
粗略打量了一眼,这种白玉,应该是和田白玉。
所谓的和田白玉,是一个特定的玉石品种,是白色软玉的特定名称。
因为这种软玉主要产于新省和田等地,所以常被称为和田玉。
这几年,和田玉的市场价格,也是与日俱增,日渐飙涨。
在2017年的时候,苏州一件455克的和田玉籽料玉雕,拍卖了485万元。
折算下来,每克和田玉籽料价格突破万元。
其中上好的和田羊脂玉,更是高达3万元一克。
眼前这件白玉鼎,玉质虽然不是籽料,但以这般重量,也是价值不凡的。
“真是大手笔……”
唐顺目睹,不禁咂舌。
在当今时代,应该不会有人以白玉铸鼎的吧?
毫无疑问,这件白玉鼎,应该是件老物件。
“不瞒诸位,这件白玉鼎,产自战国时期,乃是生坑货。”
在唐顺心有所断时,便是听到拍卖台的女子的声音传了开来。
果然是生坑货!
唐顺眉头微挑,心神微凛。
生坑货,便是指刚刚出土的,还没被收藏和把玩的。
尽管早有预料,但乍然目睹,仍旧引发了不小的惊哗。
这些家伙还真是胆大呢,居然搞来了这么重量级的生坑货。
唐顺不禁暗自惊疑,这次拍卖会之所以召开,估计便是为了销售这件生坑货的吧?
“各位老板,有钟意的,尽管登台上手!”
女子拍卖师未曾在意堂中惊哗,她始终保持笑容,热情邀请。
“这种东西,应该是土夫子盗墓所得,经手他们的吧?”
陶云金也不禁唏嘘,神情间多有凝重。
“走,上去看看!”
霍元伟从章立宝的解释中,了解到了这件白玉鼎的来历,当即兴致盎然,起身登台。
唐顺、贾志远、章立宝、乔三爷、谢高秋、龙七哥和陶云金都没闲着,纷纷登台而去。
近距离观摩,可以发现这只白玉鼎大部分地方,受褐灰色沁。
其玉色通透晶莹,光彩夺目,非常地赏心悦目。
这件鼎器型为平口,鼓腹。
鼎两侧伸出对称双耳,鼎底附有三兽足,刻画着饕鬄纹饰。
白玉鼎的口耳处雕刻回纹,外壁高浮雕螭龙纹,弦纹和饕鬄纹。
纹饰雕刻得非常精细生动,尽显雕刻师傅的高超手艺。
仅从这些纹饰的样式,及雕刻手法,和玉质沁色等方面就足以判断,这件白玉鼎,应该出自战国时期无误。
越细看,越是惊叹,这些黑市人物的胆大包天,目无法纪。
这只战国白玉鼎器型硕大,纹饰美观,造型精致,大气磅礴,世所罕见。
无论是从其艺术价值,还是经济价值,又或者是文化价值,都堪称绝世。
这样的物件儿,绝对堪称一代国宝。
这个物件儿若是传扬出去,绝对会在国内外古玩圈掀起轩然大波。
第三百一十四章 分道扬镳
“师父,怎么样?这鼎值价不?”
观摩之后,退回座位,霍元伟便是继续发扬着不耻下问的精神,询问起唐顺。
“嗯!”
唐顺微微颔首,沉吟道:“似这种战国白玉鼎,足以称作国宝。无论是其本身的市场价值,还是历史意义,都是极为昂贵的。”
“那值多少钱呢?”霍元伟追问。
唐顺思索了下,道:“2014年,在港岛某拍卖行,曾拍卖过一件战国白玉鼎,成交价是3300万港币。如今战国鼎价位逐日增长,现目前的话,只会更高。”
“嘶,这么贵?”霍元伟大吃一惊。
“这没什么稀奇的!”
唐顺摇摇头,淡然讲道:“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国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