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476章

盛唐陌刀王-第476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坐在建康的皇帝李豫大惊失色,一面派人前往鄂州去见郭子仪,请他迅速回建康主持占据,一方面给驻守在京口的仆固怀恩下令,命他调集水军前来守卫建康。

    仆固怀恩既知李嗣业的雍军战胜郭子仪之后,实力已经无敌与长江水域,但他依旧调集了两百多艘战船向西救援建康,双方在长江江面上激战片刻,炮火肆虐之下,仆固怀恩退守到建康城外的长江滩头,并且凿沉了大量装满石头的船舶,并在上面打上木桩做成人工暗礁,意图阻止雍军登岸。

    建康下游处就是对岸的扬州,李嗣业曾派大将白孝德在此地率五六万人驻守,城中的府库中储藏了大量的弹药和粮食。

    李嗣业有这样的后勤基地,自然可以大打一场舰炮攻城战。他一面派出水鬼潜入到水下将所谓的人工暗礁拆毁,一面将炮舰横排在江面上,对着建康城头上进行连番炮轰。

    火炮的威慑力是惊人的,不但可以摧毁工事,也可以大量杀伤敌人,李豫坐在建康城的宫殿中,都能够隐隐听见城头上的闷雷声,心中的胆怯可想而知。

    他连忙将宰相元载和王缙请来,希望两人能给他出谋划策。元载似乎早就预料到建康城不能久存,所以早在暗地里往杭州转移财产,同时也暗中向北方朝廷李嗣业通书信,以脚踏两只船。等待将来唐朝这座船沉没的时候,他好继续到新朝当官。

    很不幸王缙心中也存在这样的想法,只是他出身太原王氏这样的高门大兴,还不至于露骨地出现这样的想法,但也多半对投降之事没有忌讳。

    李豫忧虑地向两人问道:“如今叛军就在长江的江面上开炮。建康城危在旦夕,朕将何去何从,两位爱卿请给朕指点迷津。”

    元载为人精明,自然不肯轻易地表露出自己的态度,但他也不想把自己的性命陪同皇帝一起葬送在这建康城内。他立刻向李豫提出建议:“叛贼兵势汹涌,恐建康有失,陛下您才是国之根本。不如暂时率文武百官暂时避退至余杭,等诸军守住建康击败雍军之后,再率众官回到建康。”

    李豫也想撤走,但心中也有忧虑,疑心地问道:“现在城内外我大唐士卒一心抗敌,正是需要朕激励士气的时候,这个时候我若弃城而走,会不会使得士卒士气不振,使得建康失守。“

    元载给王缙使了一个眼色,王缙也只好颇不情愿地上前说道:“陛下撤离建康,虽使军心有一定的不稳,但如今大敌当前建康危急,但一城一地的得失如何能比得上陛下作为社稷之本,所以臣也斗胆建议,陛下先撤出建康前往余杭躲避兵灾,只有陛下尚在,军心才不会有失。”

    李豫一时间也没有了主意,他心底里实在是不愿意抛弃建康逃跑的,因为建康的意义不同于别处,自古以来便是东南首府。过去他的祖父和父亲两次逃离长安,才致使大唐今日的半壁河山,如今再弃建康,整个天下便再无他的容身之地了。

    他认为不应该只听文官的意见,也得听听武将的想法,只是武将都征战在外,郭子仪速度再快,也一时半会儿赶不回来。

    他只得摆摆手说道:“迁都事关重大,朕要慢慢考虑。”

    两位宰相还要说话,被李豫摆摆手赶了出去。

 第九百三十章 李豫固守建康

    建康城自古以来就是帝王气象之地,它北临长江天险,东有钟山如龙盘虎踞,六朝古都无不以此为基。

    一般来说南京有长江天险屏障,又有以钟山为首的许多山头作为屏障,不利于大兵团展开。李亨李豫在这里修建的建康城又固若金汤,只要唐军士气尚在,上下一心坚强抵抗,李嗣业想要登陆没有那么容易。

    仆固怀恩固守镇江至建康一线,曾经在江滩上修建了无数的地堡和壕沟,这些东西就是用来抵御雍军的炮舰的。由于传统的重甲行动不便无法防御炮弹破片,郭子仪和仆固怀恩还特意组建了轻甲营,这样他们手持长矛出入壕沟匍匐或站起就容易得多。

    李嗣业在江面上用炮舰整整轰了一个上午,把江滩上炸得坑坑洼洼,建康城头上也挨了无数炮,但现有的火炮技术还不至于使城墙垮塌。他也依然不敢放心地让运兵船靠岸登陆。

    他率军南下突击建康其实是想讨个巧,想要快速结束战争。若能用火炮将建康城中的李豫吓得逃跑迁都,守城兵卒的士气必然低落,也不会顽强抵抗,他只要将建康拿下,取得南唐的都城。会彻底折垮唐军的士气,其余各地的残余势力也能够很快一扫而空。

    可李豫被他给吓倒了吗?唐王李豫确实是害怕,但他更害怕撤离建康之后,整个家国落入李嗣业手中,届时天下没有他的容身之地,到时候更是死路一条。所以说这个时候他的认识还是清醒的,没有被元载和王缙误导。

    可眼前的李嗣业大军威势极大,为了组织敌军他南下的时候将运河的多处河道堵塞拥塞,可雍军依然利用强大的骑兵和机动步兵,迅速控制了江北地区,并且敲开了襄阳占据了荆襄,更掌握了汉口和江夏,长江天险已经被他从中游打开了一个缺口。

    眼见敌军水师横行在长江江面上,他有心留下来抗击强敌,却暂时没有人和他站在一起,给他以强有力的支持。他在等郭子仪,如果郭令公说建康守不住,他就放弃幻想撤退迁都,若是郭子仪说能守住,他就留在这里亲自登城督战,与唐军将士们共存亡。

    他孤零零地坐在殿中的龙榻,耳边时时听得城外那轰鸣的炮火声,仿佛这些炮声都如重锤一般擂在他的胸口上。

    皇帝心心念念的救星郭子仪正在快马加鞭回来建康的路上,他一接到皇帝的圣旨,得知李嗣业已经将船队开至建康城下,准备攻打国都,顿时心急如焚。十分担心李豫在元载等人的游说下逃离建康,那样江南局势才真正恶化到无法挽回了。

    郭子仪只带了十三名随从,星夜兼程从往建康赶路,每到驿站便换马,遇到水路则行船,连口水米都没来得及吃,更是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他刚进入健康城门便看见皇帝派的使者在门口等他,使者上前叉手说道:“令公,陛下在宫中等候已久,命我在此迎接令公。”

    郭子仪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天子还在建康,这样他就放心了。

    他在宫使的引导下进入乾元殿,皇帝李豫在殿中徘徊等待,看到郭子仪蹒跚着脚步快速走来,他有心上前去搀扶,但碍于自己皇帝身份,只是收敛去脸上的喜意,连忙对郭子仪说:“事态紧急,令公就不必行礼了,我只问你,如今李嗣业水军十几万,炮舰百艘,其余各类战船更是不计其数横亘在江面上意图攻下建康,建康城能否守得住?”

    “能,”郭子仪斩钉截铁地答道。

    “有几成把握。”皇帝又问道。

    郭子仪犹豫片刻又回答道:“江滩上有仆固怀恩率京口守军五万人,建康城中也有神策军十万,只要陛下登高一呼与三军将士同心留守,定能上下一心,使雍军水军不能逼近半步,所以臣估算的把握则在九成之数。”

    李豫这才放下心来:“既然有九成,朕又何惧敌军炮火轰鸣,当与令公一同登上城墙固守,以励三军将士之锐气。”

    郭子仪没想到皇帝肯亲自登城御敌,感动之余也连连劝谏道:“陛下乃国之根本,切不可以身涉险,登城御敌之事,让老臣来就是。”

    皇帝李豫摆摆手笑道:“太子才是国本,朕若是能亲自登城,对三军士气乃是莫大的激励,你就不要再推迟了,朕倒要看看这贼兵到底有多势大。”

    李嗣业大军已经将炮舰上的炮弹打剩下了一成,可依然没有把握登岸。当他拿出新研制的单筒望远镜观察敌军气势时,只见对面建康城的墙头上兵卒的呼喊声骤然激烈,有两人在将官们的拥护中登到了城楼前方。

    虽然这望远镜还不甚成熟,他也能够看出这两人的甲袍非同常人,能够一登城就将唐军士气拔上一个高度的,除去郭子仪和皇帝外,世界上不会再有第三人能够做到。

    既然郭子仪已经回到建康,皇帝也抱着和城池共存亡的决心,这场仗也就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就算强行登陆也只是白白折损一部分将士的性命而已。

    李嗣业快速灭亡南唐的计划已经流产了,但他已经在长江中游的对岸江夏成功站稳了脚跟,眼下只能按部就班一寸一寸地蚕食江南的土地。

    由于长江江面已经完全被李嗣业控制,南唐朝军队只能把重兵放在建康和镇江附近,因为长江水师盘踞上游,如同悬在唐朝君臣头顶上的一把利剑,万一他们将重兵调走去防御某地,李嗣业的长江水师突然挥师南下,后果实在难以想象,所以坚守建康必然是唐军的第一要务。”

    在这种情况下郭子仪向皇帝李豫上表建议,在江南各郡城中恢复府兵制,给一些胆大勇毅的百姓颁布军籍,他们可免除赋税,甚至可以领少量的粮食补助,平时也只需参加训练或者种田,但若是雍军来攻城时,就必须响应太守号召拿出武器上城墙坚守。

    暂时恢复府兵制,能够解决一部分南军兵力不足的问题,兵卒们在原地守城,也是保护自己的故土,必然会效死抗敌。

    所以雍军虽然已经渡过了长江,但每攻克一城一郡,都要耗费相当多的弹药和将士的生命,同时江东兵野战虽然力量偏弱,但他们守城的本事着实不弱。且南方人的忠君思想比较一致,绝不会出现似北方那般一州之地丝毫不抵抗就献出城池的事情。

    李嗣业将麾下十几万人马分为三军,连同炮营也分为三支,归属不同的将领统帅,全面攻占江州后,开始进攻饶州,选择进攻的路线也离长江较近,可以就近从长江上的运粮船进行补给。

    只是近来他的由于水土不服,身体每况愈下,经过随行的军医调养后,依然食欲不振,行动也越来越不便。

    这让他心中有些担忧,统一天下的大业尚未完成,他一旦出现什么意外,南征的计划就会中道搁置,自己渡过长江后的一切努力也会付之东流。

 第九百三十一章 病虚忌惮大将

    当唐军攻破饶州之后,他们又接近了建康城所在的丹阳,但是李嗣业的身体也开始每况愈下了,这是个关键的时刻,胜负的关键就在最后的这几战,大军离建康越近,遭遇的抵抗也越来越激烈。

    李嗣业担心自己支撑不到建康城被攻克的那一日,而统领南征大军中的有两位他根本信不过,田承司和李怀仙二人都是史思明投降过来的叛将,万一建康攻下来,他的大限之期也已到,这二人没有人节制,会不会干出就地割据的事情来。

    人一旦没有了知觉,身后的事情还知道多少,河北藩镇出身的这两个降将对自己有多少忠诚,内心里又有多少野心。

    他现在活着还能够震得住他们,若自己魂归九泉,万一他们攻克建康平灭唐廷产生了割据的想法,段秀实这样老成持重的老将怕是难以压服二人的。

    李嗣业怀着这样的忧虑,骑在马上跟随着大军行进的步伐,心中酝酿着解决的办法。

    不过暂时他还没有想到好的借口,直到雍军进攻采石,遇到了仆固怀恩率领的唐军精锐顽强抵抗。

    雍军组织三面炮火轰击唐军在采石的营垒,误以为唐军的士气已经被压制,田承司和李怀仙遂派骑兵和步兵协同冲锋,但是唐军已经预先挖好了大量的壕沟,致使雍军骑兵行动放缓,轻甲兵从壕沟中冲出来与雍军进行殊死战斗。

    雍军被这突然的反击打了个措手不及,经过短暂的鏖战之后,终于不敌败退了下来。

    按理说攻坚不克这是常事,田承司和李怀仙二人过往进攻州郡也有不少败绩,他们向李嗣业请罪时主公也只是好言宽慰勉励,胜败乃兵家常事,小小挫折何足挂齿。

    但李嗣业这次却坐在胡床上大发雷霆,怒斥二人进攻不力,并且高声说道:“你二人督战不力毫无取胜意志,所以士卒才难以聚拢士气一鼓而下,该当何罪!”

    两人心中十分吃惊感觉有些委屈,但还是恭顺地叉手说道:“主公教训的是,我们愿意将功赎罪率领士卒再次进攻采石,定当一鼓作气将仆固怀恩拿下。”

    不料李嗣业却挥挥手说道:“不必了,孤从你二人最近的表现看来,已经不合适再指挥大军。但念在你们往日素有功勋的份上,保留你们的职务和爵位,暂时回长安休养一阵吧。”

    帐中的幕僚和大将们一听都大吃一惊,唐军虽然抵挡顽强但势已渐衰,采石要不了多久定能够攻下。但临阵罢免将领乃是大忌,换了新将领与部队还需要长时间磨合,在这即将逼近建康的关键时刻,一向英明的主公怎么会做出如此反常的决定。

    连老将段秀实都上前叉手谏言道:“主公,采石是通往建康城的最后一道防线,若这个时候换将,大军也不得不休整,使得唐军恢复元气,攻破建康城的难度将会成倍增加。”

    李嗣业哼了一声说道:“此时换将是为了攻破建康乃至拿下岭南更为顺利,孤意已决,你不要再劝了!”

    田承嗣和李怀仙二人是何等聪明,很快想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只是他们的猜想与李嗣业稍微有些差错。他二人毕竟是安史降将,平时也不乏受到李嗣业的猜忌敲打,如今逼近建康在即,这可是攻破敌都平定天下的大功。这样的功劳怎么轮到他们外人来立。”

    两人只好将头顶的兜鍪摘下放在地上谢罪道:“主公责罚得对,是我二人心存懈怠未曾尽力,甘愿退回长安躬身反省。”

    李嗣业闭上眼睛点了点头:“赐你二人绢布各两千匹,明日就率牙兵亲卫上路吧,其余各将回到驻地安顿各营休整再战,都退下吧。”

    众人都低着头走出大帐,段秀实留在最后叹了口气正要转身离去,李嗣业却突然叫住他说:“段兄暂且留下。”

    段秀实叉手问道:“不知主公还有何吩咐?”

    李嗣业朝站立在左右的牙将看了一眼,二人立刻退出帐外,并且随手将帐幕放了下来,帐中只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