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陌刀王-第4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这说明连居于中原之外的匈奴人都认为司马氏罪孽深重,不配享有社稷天下。此乃人心乎,还是天意乎?司马之后那些居心叵测篡逆之辈所立的朝廷,譬如汝所言宇文泰,杨坚,哪个不是二世三世而王,此乃人心乎,还是天意乎?”
“如今大唐社稷尚在,李嗣业兴不义之兵,以逆叛顺,就算暂时占尽天时地利又如何,今天下人依然心念我大唐。陛下若不能北伐而失败,只要固江而守,逆贼经历三世必亡。”
“今天我坐在这里,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我大唐真的被李贼攻灭,即便我落入九世轮回之地狱,重生投胎也要兴义师造反复我大唐,保管让李贼所创建之朝廷经历三世而亡。”
张巡用轻描淡写的话语说出最狠的话,让坐在他对面的李嗣业也不禁怒火暗盛。他扯动着嘴角笑道:“读书人果然口舌尖利,不过我不信鬼神,不信轮回,更不信什么天意。我相信当今的雍王也不信这些东西。不过我倒是可以向他老人家建议,诛杀你张巡之后,应当立刻火葬,投骨灰入大海,你生前的衣衫用具也应当全部烧掉,免得有人偷偷给你立衣冠冢。等将来平定江南之后,所有记载你的史料一概焚毁,不论民间还是庙堂都不得留下只言片语的纸张。张氏宗族为了避祸,必然会将你踢出族谱,在如此高压态势下经历十余载,所有你的事迹都将被后入遗忘。相信以一国之主的绝对权力,他应该能够做到的。”
张巡先是脸色苍白,随即放声大笑:“哈哈,防民之口甚于防川,鱼网做得再密,也无法捞干江河中的鱼,一个人曾经在历史长河中的存在,难道是这么轻易抹去的?你可以抹去纸张上的文字,但你抹不去百姓心中的印记。今后如何我看不到,你一样也看不到,你的妄想也无从证实。”
张巡说的没错,这场言语上的交锋没有胜败,他们所说的事情只能臆测,谁都不能预料历史将如何发展。
李嗣业转身走出了精舍,低头沉思着缓缓踱步。严庄连忙迎上来,看到主公的脸色就知道他也败退了。
“既然不肯屈从,那就没必要留着了。”
“那么,其它的人呢?”
“其它人?”李嗣业转身问道:“南八能否劝降?”
“不能,和张巡一样,都是茅坑里的石头。”
“此二人不肯投降,要其余的活口有什么用?把他们都一并处决了吧。”
高尚上前献媚地说道:“主公,这张巡实在可恶,杀了他太便宜了,臣有九种办法弄死他,车裂,粪杀、人彘、还请主公定夺。”
李嗣业睥睨了他一眼道:“处刑而已,没必要搞这么多花样,要么斩首,要么绞刑,你自己定夺。处决之后,为两人厚葬立碑,树立忠义风骨,供后人传颂。”
“这……”高尚以为张巡惹怒了李嗣业,没想到还能受到这样的待遇。
李嗣业揉着自己的额头,今天实在是太心累了,他疲惫地说道:“古往今来的忠臣义士这么多,也不差他们两个。”
两天之后,张巡和南八和他们的部下等十数人被押到了南阳城外的小树林中秘密处决,谢绝任何百姓参观。
严庄亲自监斩,做为一个两次跳槽的人,他实在不能接受这些选择大唐一棵树上吊死的人。他再次劝说两人道:“张巡,南八,刀锋砍下你们就要人头落地了,现在后悔还来得及,高官厚禄岂不美哉?”
张巡轻蔑地看了严庄一眼:“贼子要杀便杀,何须多言。”
严庄又望向南八,南八却闭目不言,张巡以为他有所松动,便高喊道:“南八,七尺男儿将死,不可为不义屈!”
南八大声笑着回应:“我还准备有什么作为,张公有言,云哪敢不死?”
刽子手刀锋落下,大唐最后的忠义之士死节于南阳近郊。
严庄将他们的尸体就近埋在小树林中,却没有听从李嗣业的吩咐立起墓碑,连封土堆都没有。
第九百二十四章 争分夺秒为江城
李嗣业此时已经离开了南阳,从汉水乘船来到了荆门附近,襄阳城的攻克,使得汉中与荆襄得到了联通,驻守在汉中的臧希宴得到李嗣业的指令,派出大量兵卒在汉水上游的秦岭腹地大量砍伐树木,扎成木排沿着汉水顺流而下。
与此同时,李嗣业将洛阳的船工和工匠全部征召到襄阳来,将木排加工改造成大船,将玄武炮依次拖拽上船。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水路行船堪比高速公路。
他的大军前锋飞虎骑已经距离江城不足六十里,放慢了速度等待后方的部队和船舶辎重。
他这样加紧南下其实是与郭子仪抢夺时间,如今荆襄节度使仍然是贺兰进明。郭子仪虽然已经逃出生天,但他必须先前往建康得到皇帝的圣旨许可,才能够飞速回到江城从贺兰进明手中取走兵权。
不用说这又是体制的锅,以郭子仪的威望本来是可以先斩后奏的,但这个可不是杀人这么简单,没有皇命而夺权往严重了说相当于造反。似郭子仪这般谨慎的人,断然不会在如此紧张的局势下冒这样的奇险。
郭子仪到达江城后,被贺兰进明迎进城中,以美酒佳肴设宴招待。
老郭看到这丰盛的杯盘,油腻的羊肉,不由得想起了在襄阳城中空瘪着肚子顽强死抗的张巡等人,脸色怎么可能好得起来。只是碍于自己的身份和养气功夫没有发作而已。
长孙全绪可就不似他这么好脾气了,瞪起铜铃般的眼睛将手中酒盏狠狠地投掷于地,直接指着贺兰进明的脸开骂:“五万将士在襄阳城中忍饥挨饿,还要奋命杀敌,多少人饿殍倒地!你们这些人却在后方花天酒地,歌舞升平,你们怎么吃得下去。”
贺兰进明顿时脸色铁青,站起来争辩道:“长孙将军这样说话就不对了,襄阳被围的时候我难道不着急,本官刚接任荆襄节度使,便亲率大军收复了荆门,又带兵与围困襄阳的叛军决战。但南方的兵你们也是知道的,根本干不过人家北方的铁骑,败退下来又不是我的错!”
“放屁,分明是你畏战避敌,你说你打了败仗,你折损了多少人马?三千,两千?”
贺兰进明确实没有这个脸皮说出伤亡,他攻下荆门再到败退总共伤亡不足五百人,所谓的打仗不过是走过场而已。他的行为固然应当鄙视,但这个人的精明之处就在于你根本找不到他不作为的证据,最多责怪一个带兵无能。
“行了!”郭子仪将酒樽重重地落在案几上,放缓了语气说道:“如今大敌当前,你们不可再争吵。”
说罢他转身拂袖而去,长孙全绪恶狠狠地瞪了贺兰进明一眼,也跟在令公身后离开了酒宴。
贺兰进明虚情假意地跟在他们屁股后面,舔着脸笑着说道:“令公,在下已经将黄鹤楼旁边的宅院收拾了出来,请令公多多休息。”
等到两人走远后,贺兰进明才收敛起笑容露出鄙薄之色:“什么玩意儿!”
这郭子仪和长孙全绪尚未执掌兵权就对他瞪眼吹鼻子,一旦让他们控制了江淮兵,岂不是要把自己吊死在城墙上?
他立刻对身边的牙将招手道:“派一些得力的人手把郭子仪监视起来,切不可让他接近大纛,更要拦阻想要去见他的人。”
“郭子仪进城可是带了三千子弟兵,万一他们向我们动武,兄弟们怕是难以抵挡。”
“不用怕这个,他没有皇命在身,在江城里动武就等于作乱,我正好借鱼公公的手参他一道奏疏。”
“若他要是过江呢?”
贺兰进明略一思索:“人家是汾阳郡王,自然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我们管不着也不用管。”
……
郭子仪离开贺兰进明的府邸,对跟在身后的长孙全绪说道:“你刚才不该与那贺兰进明起冲突,这样只会使他更加忌惮我们,眼下强敌在侧,你我就算再不忿也要顾全大局。现在双方的关系闹僵,贺兰进明必然消极对待,如今我只有南下建康去见陛下,才能名正言顺地掌握兵权,发兵解救襄阳,唉,只是不知道是否来得及。”
两人正说话间,突然从远处奔来一匹快马,马上是身背三根翎羽的信使。这信使从荆门方向而来,一边策马一边高声呼道:“快闪开,襄阳失守,雍军已迫近荆门了!”
郭子仪悲痛及心,捂着胸口一个踉跄,长孙全绪连忙上前将他搀扶住,安慰道:“令公莫要太过悲伤,张巡将军死得其所,今日之计是要守住江城,才不负他的牺牲。”
郭令公忍住心塞,沉痛地说道:“襄阳鏖战不过拖延了雍军一年而已,并未给对方实力造成削弱。陛下将兵力均匀散布防守长江,哪能抵得过对方集中优势强兵挨个攻城略地。如今江城的七万兵皆未经战阵,若想要抵挡强敌,就必须从别处调来援军。看来我必须前往建康一趟求陛下派援兵。”
他又再三吩咐长孙全绪道:“你率亲卫们留在江城,万一雍军快速夺下荆门,你就协助贺兰进明守城,切记,无论是劝导也好,还是威胁也好,一定要让贺兰进明坚持守江城,也定要坚持到我率援军赶来的时刻。”
长孙全绪是响当当的汉子,当即便做出了承诺:“令公请放心,只要有我在,江城必不能为贼所破。”
他这样说自然有十足的信心,在襄阳参与坚守的这一年多来,他向郭子仪和张巡学习守城战术,能指挥兵马独挡一面城墙。经历了襄阳之战的惨烈,再到别的地方守城,坚守一到两个月还不是轻轻松松。
郭子仪放心地带着一部分随从,征用了一条大船沿着长江而下前往建康。
大船顺江而下,经过安庆途径采石矶,最终到达了燕子矶码头。郭子仪离船登岸后,快马加鞭进入建康城。
身为大唐硕果仅存的郡王功臣,郭子仪有直入宫廷奏事的权力。不过他的行迹很快就被宦官鱼朝恩知晓,这位权阉很快就想出了反制手段。
他指令御史大夫周皓弹劾郭子仪,指责他临阵脱逃致使襄阳失陷。这已经算得上恶人先告状了。其实襄阳什么情况,明白人心里都清楚,一座城池被整整围困一年没有补给,早就该易手了,郭子仪这个时候脱身,实则是为了顾全大局。
但鱼朝恩在建康的权力很大,朝中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皇帝李豫把弹劾奏疏积压在案下置之不理,亲自去宫门口迎接郭子仪。
他牵着郭子仪的手走进殿中,言语之中十分亲厚:“令公涉身赴险襄阳坚守一年有余,令朕心中十分挂念,希望你能够早日全身而退。昨夜梦见西方有金鸡鸣啼,醒来命人占卜应是上上大吉之兆,想不到今日却应验到了令公的身上。”
第九百二十五章 炮轰汉口
对皇帝李豫这些肉麻的话,郭子仪早就习惯了,因为大唐的形势已经恶化到濒临灭亡的边缘,李豫举目四望朝中的这些臣武将,忠心耿耿的人多是无能之辈,能力拔尖的忠诚度也有问题,唯有郭子仪这么一个忠心耿耿又能够振兴大唐社稷的贤臣,这不得不说是大唐的幸运。想当初鱼朝恩把郭子仪的祖坟都给刨了,这位带兵在外的老令公硬是没有发怒,而是跑到自己跟前来哭诉,让他心中舒坦不已。
鱼朝恩的权势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让他这个皇帝忌惮的地步,竟然仗着朕的宠信,给他的儿子讨要紫衣和金腰带,还在中书省的政事堂说出“天下之事怎么不由我”的话来,这是在频频挑战他的底线。
尽管如今强敌在侧,雍军在长江对岸陈兵十万,实在不是清除内贼的好机会。但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消灭自己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攘外必先安内才是真国策。
郭子仪的到来让他坚定了剪除鱼朝恩的信心,有了郭子仪坐镇在外挡住雍军,在内可以放心地重用元载进行谋划。
郭子仪不禁悲痛地说道:“臣在江城乘坐船舶渡江之时,正好听到了襄阳死守的消息,张巡、南霁云,雷万春等大将定然死节,臣斗胆请求陛下为他们设祭告慰,追封加赏。”
“好,”李豫连忙说:“这正是朕想要做的,张巡忠心为国,忠义死节,当为天下忠臣楷模,朕要给他追封国公,册封扬州大都督,将来收复长安之后,也要为他绘像凌烟阁。”
皇帝能这样表明态度,郭子仪就放心了,他立即捡要紧的事情叙说:“陛下,叛贼雍军兵势甚急,三天前已经逼近荆门,若放任使其取下江城,大江中上游必落入贼人之手。贺兰进明无统兵之能,胆怯畏战,攻荆门襄阳之战仅仅损失了几百人,便败退至江城再无建树。江城在他手中必然败给李嗣业。”
李豫恨恨地锤击着膝盖说道:“亏朕还如此器重于他,竟是畏怯不前的小人。令公,朕这就下旨命你为江淮荆襄巡防使兼任行军大总管,到任后立刻宣旨夺去贺兰进明节度使之职务,先贬进建康。统领荆襄以及江淮二十万大军,火速驰援江城!”
郭子仪跪地叉手:“喏!”
接受皇命后,他片刻不能在建康停留,立刻向西赶往江城,沿途从江州和鄂州调集兵力,又征调了战船百余艘,全面奔赴江城。
江城地理位置优越,长江与汉水在此汇合,形成江夏,汉口,汉阳三块区域。实际真正意义上的江城有两座城池,一座在江北的汉口,另一座在江东的江夏。如今贺兰进明的多数军队都屯集在江夏,汉口的城池中只有四万兵力。为了表示出自己坚决抵抗叛军的决心,他把节度使行辕设置在汉口。但他的座驾大船每日在江岸上反复升降船帆,已经在为逃跑做演习准备。
郭子仪认为江城是绝对不可能被围困的城池,因为城池的一面朝向长江,只要能守住城池,粮食辎重可以源源不断地从江上送过来。他一旦进入汉口,就要用襄阳城中坚守培养出来的战术与李嗣业拼消耗,依靠江南富庶的鱼米之乡,把李嗣业的精锐大军拖垮。至少可以使双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李嗣业也非常明白此中道理,所以他攻克襄阳后,就立即命令李怀仙进兵荆门劝降李国贞,并派出飞虎骑奔行一日数百里抵达江城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