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467章

盛唐陌刀王-第467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有疑惑,但我也相信是好事情。”

    “说得没错,将军。你的兄长与杜军使请来了朝廷的援兵,他们此刻就在这成都城外,崔氏兄弟担心众叛亲离,已于前夜率领心腹三千人出逃。”

    郭英干冷笑一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他能够逃到哪里去。”

    “应该是吐蕃。”

    郭英干迅疾地拍案而起:“不可再耽误了,赶快迎接大军入城,迅速追击崔氏兄弟极其余党。”

    “好,我这就安排开城门!”

    由于时间紧急,他们在傍晚开城迎接大军入城,臧希晏身披山文甲骑在战马上,双目睥睨地望着四周的放下武器归顺的军卒,他们叉手躬身跪在地上,只有一人面带微笑双手垂立,上前躬身叉手道:“恭迎臧将军入城。”

    臧希晏冷眼看去,抬起马鞭问道:“既然是降将,为何不跪迎大军?”

    他身后的郭英义连忙叉手说道:“将军,这是舍弟,现任西川军军使,崔宁图谋不轨时是他深入虎穴与其对峙,被关押在监牢之中。”

    臧希晏神色缓和下来,笑道:“既是郭英干将军那就进入我军阵列当中。”

    郭英干叉手谢过,把一名跪在地上的将领搀扶起来说道:“这位乃是团结营的行军司马张献诚,其父乃是原幽州节度使张守珪。”臧希晏一听肃然起敬,双拳抱起说道:“原来是忠良之后,张将军也随我一同进入节度使府邸。”

    张献诚松了一口气,没想到故去多年的父亲竟然还能给他加分,今后必然要给他老人家长脸,重振张家的门风。

    众人进入剑南节度使的府邸,各自落座在左右,臧希晏坐在主位上。

    郭英干上前来叉手说道:“臧将军,崔氏兄弟三日前已经挟三千兵马潜逃,可能是要投奔吐蕃,此人对我剑南川中的兵力部署城防弊端都非常熟悉,若是让他投降吐蕃人,与敌手联合起来,对蜀中的防御将是极大的威胁。”

    臧希晏的目光朝着众将望去,询问道:“谁愿意率一支骑兵追击崔宁崔密。”

    他麾下的将领们纷纷上前请命,表示愿意率军出击。

    张献诚走上前来,声音比其余几人大了几分,气势也比他们稍稍足一些:“若是臧将军不嫌弃,末将愿意在团结营内选拔四千余骑,无论如何要将崔宁追回来。”

    他的话音刚落,换来的是众人嗤之以鼻的哼声,谁不知道你张献诚是崔宁的旧部旧属,让你去追他到底是放敌还是追敌还不一定呢。

    臧希晏眯眼略作思虑,问他:“张将军可保证能将崔宁崔密捉拿回来?”

    “卑职愿意立军令状,若不能让二人甘心归服,便取他们的头颅回来。”

    “既然如此,我再让郭英义和郭英干从东西川军中各调一千兵马给你,共六千铁骑,望将军能够早去早回。”

    “谢臧将军信任,卑职定然不负所望。”

    张献诚立刻下去调集兵马,加紧赶制出半个月的干粮,骑兵们一人两骑朝着西北方向而去,他们穿过雅州崎岖的山地,翻越了两座雪山,在几个羁縻州境内来回打听,终于在大唐与吐蕃的边境黑水县沙坝山附近遇上了崔宁的南逃队伍。

    此时的崔宁的状况也足够凄惨了,经过几天几夜的颠簸,麾下人心的变化,这些所谓忠心耿耿的部将们也逐渐开始不满,每次夜营的时候第二天早上都会丢失人马。这些忘恩负义之辈逃跑也就罢了,还要将他们为数不多的粮食也偷走,使得众人饥肠辘辘,只得以打猎或杀马吃肉来维持体力。

    此刻他在雪山下满鬓寒霜牵着马,手中拄着横刀脚步蹒跚像是拄着拐杖,看到远方大队人马的追来,脸上浮现出生无可恋的冷漠。

    当他看到追来的将领是张献诚后,心底又生出了几分侥幸,拄刀上前声调微弱地问道:“张献诚将军,你这是来捉我们兄弟回去吗?”

    张献诚闭眼迟迟没有开口,随后才高声说道:“是的。”

    “我们兄弟素来待你不薄,将军何以如此薄情?”崔宁的声音有种说不出的悲伤。

    张献诚面无表情地回答道:“崔大夫此言差异,我来劝你回去,非但不是害你,而是为了救你,防止你行差踏错,最终落得身败名裂,尸骨远离故国,留得身后骂名。”

    崔宁自嘲地苦笑一声:“如今我已经落到了这般田地,还在乎什么骂名吗?”

    “将军可曾想过你的子孙后代,难道他们也要跟着你背弃故土充当蕃臣,不辩华夷,忘却自己的祖先,让博陵崔氏的历代先祖蒙羞,介时你还有何面目去见他们。”

    “住口!”崔宁恼羞成怒地冷笑道:“张献诚,你娘的,别忘了你是谁的儿子,如今朝廷是顾不上追究,若是深究起来你的父亲就是这片天下的罪人。他收安贼禄山为义子,亲手把他从偷羊贼捧到了高位,若不是因为你爹识人不明,天下何来这七八年的浩劫!”

    张献诚脸色微微发青,他抽动的嘴角最终化作了一丝苦笑:“崔大夫说的没错,吾父错在识人不明,误信了贼人致使天下大乱,他后来虽然遭贬,但也不能赎去他的罪过。我身为儿子自然要竭尽全力挽回,让天下尽快归于太平。崔大夫,你虽然走错了几步,但应该给你的儿女赎过的机会。你跟我回去之后,我愿意向臧将军甚至是雍王保全你的性命,保全你子嗣日后能够做官。”

    “哈哈,大言不惭,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团结营行军司马,还想上达天听。鲲鹏扶摇万里,怎么能看得见地上你这样的蝼蚁?”

    张献诚坦然说道:“崔大夫说得没错,鲲鹏看不见蝼蚁,但蝼蚁借力攀登大喊发声,甚至舍上性命。我愿意以性命来担保崔大夫的性命,若是崔大夫信我,就与我一同回去告罪,若是崔大夫不信,那就别怪属下手狠。“

    崔宁知道自己今天无法逃脱这个地方,只有拼死和跟着张献诚回去两条路可走,他的兄弟崔密站在旁边表情也产生了松动,用征询的目光望着崔宁。

    崔大夫无奈之际,转身朝着数百个眼巴巴看着他的兵卒们说道:“放下武器,归顺朝廷。”

 第九百一十二章 效仿苏定方

    兵卒们都松了一口气,脸上流露出喜色,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归宿,毕竟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左衽为胡。

    他们把手中的兵器噼里啪啦扔到地下,解去了身上的甲胄。崔宁在亲兵的帮助下,艰难地将沉重的明光铠解了下来,连同心头的负担都被卸去。他正要步履蹒跚地舍弃战马行走,张献诚却命人把马给牵了过来说道:“自古有言刑不上大夫,崔大夫无论有无罪过,该有的体面也必须有。

    崔宁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淡淡地叹了一口气,骑着战马缓缓跟在郭献诚身后,向着成都的方向归去。

    几日之后,张献诚带着兵马回到成都城中,跟在他身后的崔宁为了表现出自己认罪态度良好,身上穿着白色麻衣中单,舍去马匹步行来到节度使府邸门外。

    臧希晏器宇轩昂地站在台阶上,低头俯视着跪在地上的崔宁,傲声问道:“站在下面的可是崔宁?”

    “正是罪将。”

    “来人,给我把他押入死牢。”

    他话音刚落便有十几名兵卒上前来,崔宁脸色一白,身后的崔密则怒视张献诚。

    张献诚情知不妙,慌忙上前叉手说道:“臧将军,崔宁虽谋求自立,其罪当诛,但念在他能够迷途直返,与我一同返回归顺,还请将军饶恕他性命。

    臧希晏嘿声笑了起来,轻蔑地问道:“请问将军高姓大名啊。”

    这当头一问明显是讥讽张献诚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他虽知自己胳膊拧不过大腿,得罪臧希晏有可能断掉自己的前程,但还是叉手说道:“末将张献诚自知人微言轻,不该替崔宁求情,但末将曾以性命作保答应他保全他及后人的性命,还望臧将军体察属下之情。”

    “你张献诚有几条命,敢替崔宁作保,此人犯的可是造反的大罪!我念你是忠良之后,劝你不要因为一时的意气,因为一介反贼断了自己大好的前程!你自己好好思量!”

    臧希晏挥动袍子哼了一声转身,张献诚并非看不出来臧希晏根本不想饶过崔宁,但他仍旧执拗地上前叉手:“卑职请求将军饶恕崔宁大夫。”

    臧希晏气哼哼地转过身来,怒问道:“莫非你也想学苏定方?泯灭朝廷的法度来换取你个人的信义人情?若是这样,我真要将你与崔宁一同打入死牢!”

    张献诚一时哑住了嗓子,半只脚站在台阶上凝固了神情。

    正在此时恰巧李嗣业派来蜀中的参谋团参谋长严庄和韦应物来到了节度使府邸外,看到了这一情景,严庄遂笑道:“臧将军好大的火气。”

    臧希晏虽对严庄这样的跳槽达人不大看得起,但无奈对方的官阶比自己高,只好缓和了神情朝他叉了叉手:“严相公,没想到你这位参谋长来得这么快,也好,省得末将为蜀中这一烂摊子操心了。”

    张献诚看到有严庄的插入,敏锐地感觉到有了转圜的机会,连忙上前躬身叉手说道:“严相公,崔宁大夫造反作乱乃是一时糊涂,如今他已经幡然悔悟,末将恳求严公开恩,放他一条性命。”

    臧希晏在旁边哼笑一声,他知道严庄没这么大的权力,也没这么大的胆子放过一个造反的罪人,更何况饶恕崔宁兄弟就是公开与自己唱反调,也犯不着为了一个小小的张献诚得罪自己。

    严庄捻着胡须略作思虑,转身对臧希晏拱手商量:“既然这张献诚恳切为崔宁求情,我看不如由在下写一封奏疏,派人将他们一并押送往长安,交由主公发落如何?”

    臧希晏本想说这种事情何必劳烦主公,但转念一想主公并没有明言交代如何处置崔宁,万一自己真的做的不周到,岂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倒不如就听严庄所说把矛盾上交给主公来处理。

    “既然如此,把这张献诚和崔宁兄弟都先押下去,改日押送到长安听候主公发落。”

    “喏!”

    张献诚大喜过望,慌忙上前拜谢严庄和臧希晏,崔宁崔密两兄弟也连忙叩首谢过两位,他们经历过死亡的威胁后,身上那股遗留的显贵傲气早已消失得一干二净,只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

    严庄入主成都之后,负责平叛的臧希液便撤离了蜀中,继续回到汉中作为襄阳西北方向的生力军。

    严庄和韦应物一方面安抚蜀中军民,同时开始执行李嗣业的军政分离方针,将蜀中的四军按照军典正规化。按照李嗣业令朝廷颁布的圣旨,郭英义被任命为剑南节度使,但这个剑南节度使已经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职,只统领各州刺史,而一应军务全部交给了参谋部,军中升迁调动等决定都由参谋部五人共同决定,军政分离在根源上杜绝了藩镇的产生。

    严庄命人将崔宁崔密押送往长安,但他并没有用刑车押送,只是在两人的手脚上拴上了链子,还允许他们骑马。崔宁恐惧的内心多少有所侥幸,因为严庄此人精明而善于察言观色,他的态度可能就说明了李嗣业的态度,自己存活下来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张献诚也信心满怀,他自己都不知道这信心从何而来,或许因为只是与李嗣业有一面之缘。

    他们在崎岖的蜀道上缓慢行进,这时的崔宁对张献诚颇为感恩,就凭他不惧生死站出来替自己说话,便可以确定这位是个堂堂正正的男子。两人之间也没有了门第的隔阂,没有了上下级的阻碍,每日在驿站歇息都相互交谈,并且称其为张兄。

    半个月之后,他们被押送到了长安,先被关进大理寺监狱中。本以为雍王日理万机,等他召唤定然是下个月的事情了。

    但没想到他们进入大理寺监狱的六天后,一队长安御林卫的兵丁突然进入监牢,将他们押解了出来,直接锁进了一辆封闭的墨车中。

    车辆的辚辚声在街道上响动,宛如他们忐忑的内心,等打开车门后,被兵卒们拉扯推搡下来,站在一座华丽的宫殿园林的广场中。

    这时御林军们不再推搡,而是站在了道路两旁,却有一个宦官模样的人款款上前来,拂袖不咸不淡地说道:“你们随咱家过来。”

    他们被引入殿中,宦官只是甩下一句话“在这儿等着,”便转身离去。

    等了将近一盏茶功夫,穿着一袭紫金色袍子的李嗣业从屏风后面踱步而出,三人连忙跪倒以头触地,比见到皇帝还要虔诚。

    李嗣业坐在屏风前的胡床上,冷盯着下方的三人,突然开口问道:“崔宁、崔密,孤昔日率兵入蜀之时有幸得你鼎力相助,才能迅速平定川中,孤待你也算不薄,为何你却突然反叛让孤寒心。”

    都到了这个时候,崔宁再说什么也不起作用,他只能低头叹气道:“是微臣糊涂了,请大王降罪。”

    李嗣业又把目光投向另一边的张献诚,音调倒是柔和了几分:“严庄给我的来信中说,有一员小将不顾生死亲自率六千铁骑前往吐蕃边境拦截崔宁叛逃,张献诚便是你吧。”

    “正是末将。”

    李嗣业的神情又和煦了几分,点点头又道:“严庄的书信中还说,按照朝廷的法度崔氏兄弟二人本该就地正法,你站出来阻拦说已经答应二人放他们生路,便要求情免去他们的死罪。你可知道一个死罪的犯人因为你的求饶而活,今后将会有多少人效仿。贪赃枉法,杀人越货,丧尽天良之人有人求情,是不是也要放过他们?”

 第九百一十三章 父子对谈

    当李嗣业问出这番话的时候,张献诚感觉自己的血液快要凝固,他无法反驳这样的话,却也不能够放弃。现在已经捅到了老天爷面前,稍稍打一点退堂鼓,他和崔氏兄弟的性命都要报销在这里。

    “卑职知晓,所以卑职愿意自己的性命保崔宁性命无忧,就算主公不允,卑职也毫无怨言,甘心赴死。”

    李嗣业微微皱起眉头问他:“你先前担任何职?”

    “剑南节度使麾下团结营行军司马。”

    他坐回到胡床上,双手扶着膝盖道:“崔宁,崔密犯上作乱,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