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419章

盛唐陌刀王-第419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打击。

    如今是夏秋交替的季节,山沟中草木茂盛,对了!草木茂盛。

    李崇豹兴奋地将拳头重重地砸进自己的右手,立刻去找父亲的军师兼任主簿徐宾,向他询问军中的物资情形。

    “徐先生,我们进入上党时,有没有携带火药?”

    徐宾双目闪亮,笑着说道:“我们河西军中所拥有的火药数量稀少,不过你父亲率兵入上党时,特意吩咐我携带了一部分油脂和火药,以备不时之需,你看现在就用到了吧。”

    李崇豹喜出望外:“实在是太好了,我立刻派人跟你去取。”

    ……

    要进行火攻必须要等到晚上,唐军在营寨外围设有警戒哨,一旦贸然靠近就会被发现,无法接近敌营。所以必须找个机会翻上美良沟左右两山的山上,才能躲过暗哨,居高临下施展火攻。

    他立刻派出斥候在鸣条岗和中条山附近寻找能够登上美良沟山头的山间小径,经过五六日的探查,才在鸣条岗上发现一处陡峭的羊肠小道。

    说是羊肠小道,实际上只有动物能走,人根本无法通行。只因有草木茂盛遮挡,需要用柴刀砍出一条路径来。

    李崇豹挑选了三百命士卒,脱去甲胄身背干柴、松明、油脂和火药,亲自带队攀登鸣条岗。他又安排副将明日夜里率兵进入美良沟抵近唐军警戒哨外围,只等着北山上投下明火营中火起,便攻进去用制作好的火箭矢,对着敌营抛射火箭。

    鸣条岗主峰距离美良沟北山尚有十三里地,李崇豹他们当天早上出发,一路披荆斩棘攀登山头,遇到危险的地方需要绳索辅助,硬生生地在高低错落的荆棘山头上开出一条道路来。

    等到第二日中午,他们终于来到了美良沟的上方,立刻命令众人休息就地用餐,然后制作引火用的干柴编织笼。

    制作这种东西只需要就地取材,山上用柴刀砍下的粗柳树枝,用火烤干后编织成圆球体,将松明和浸油的干柴充填其中,等到点燃后从山上推下去。编织火笼的好处是容易滚落,又不易被树枝挂住。

    士兵们三人一组分工合作,很快便制作了近百个一人多高的火笼,只等待晚上进行放火。

    接下来便是寻找进攻的地点,唐军的营寨整个呈狭长形状,全长六里多地,营寨中还有隋末时期刘武周修建的关隘废墟。他要求兵卒们寻找的放火地点,必须山腰间植被稀少,多灌木而少大树,这样火球滚下去的时候不被拦阻。

    他们开始席地而卧,望着天空中的烈日渐渐西垂,朗月星辰挂满天空。

    李崇豹靠着树干没有丝毫睡意,心中默念着时间的流逝。等到三更时分,他从山谷边缘站起来,低头俯视下方隐隐可见唐军营寨火把掩映。

    “传令下去,准备点火!”

    兵卒们将准备好的火把擎起点燃,山顶上呈现出如条状排列的火星,唐军营寨中巡逻的兵卒中有人抬起头来,指着头顶山上的排列的火把惊疑地问道:“快看,那是什么?”

    李崇豹放大了声音喊道:“开始!”

    三名士兵一人将火把伸入火笼中点燃,两人将升腾起火焰的火笼从山头上推下去,一时间如同几十盏明亮的火灯,在山坡上翻滚起火焰的轨迹,落入谷底的唐军营寨中。

    巡逻的兵卒们喊叫出声:“走水啦!走水啦!”

    王思礼正躺在帐中沉睡,听见喊叫声立即从铺上跳起来,直接去拿挂在军帐柱上的横刀。他的一名部将跑进帐中来,激动地说道:“大夫,河西军在山头上放火!营寨被烧了,赶快撤吧!”

    “什么!他们怎么上去的!”

    他提着横刀冲出大帐,只见火焰四处升腾,不断有火球滚下来,士兵们来回奔跑躲避,营寨两旁的树木、木墙全部被点燃,火焰的热浪烤得他脸上生疼。

    美良沟朝河西军这一侧,深入谷中的河西军看见唐军营寨中起火,为首将领连忙中腰间抽出横刀,高举在手中喊道:“李将军的计策成功了,兄弟们!跟我一起杀向敌营!”

    他们迅速迫近唐军营寨,用长弓和劲弩连续不断地朝营中抛射火箭,一时间唐军营中火焰连绵,黑烟缭绕,火舌沿着山坡向上攀爬,火浪高达数丈。唐军被两边的火焰炙烤,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

    流星般的火矢从他们的头顶上飞过,许多人因来不及披甲而中箭身亡。

    星夜里多数人不辨方向,竟然朝着北方狂奔,刚奔出营门便迎面被河西军射杀。

    王思礼提着刀焦躁地嘶喊着:“往南跑!朝我手指的方向!快快!”

    他的头发已经被火焰烧掉,喉咙也发干生疼,仍然大声地指挥:“各营押官,各团校尉,快带着你们的人撤出去!”

    亲兵为他牵来马匹,近乎哀求地催促道:“大夫,快上马逃吧,火势太大,再不走就要被烤焦了!”

    他垂头丧气重重地唉了一声,将手中的刀戳在了地上,翻身上马领着亲兵队朝着南寨门的方向奔去,一路上寨墙燃烧倒塌,军帐火焰缭绕,他骑着马儿左跳右蹦,终于冲出寨门。

    等到天亮时,王思礼只带着两百多名士兵逃到蒲州,一万五千多名唐军葬身美良沟的火海之中。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一十七章 李泌献策被拒

    李崇豹一把火将整个美良沟烧了个干干净净,获得了进攻绛州以来的最大一场胜利。

    他兴冲冲地去大营中去见自己的父亲,军中的将领们看他的目光也都变得不一样,这才真正叫做虎父无犬子,总算没有堕了父亲的名声。

    李嗣业满意地坐在交椅上看着自己的儿子,点点头称赞道:“此战你用最小的损失获得了最大的胜利,确实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是也不必太过自满,今后仍然要向各位将军虚心请教,要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的道理。”

    李崇豹抿起笑容插手道:“父亲教训的是,我一定戒骄戒躁,多向各位将军学习。”

    “嗯,火攻虽然事半功倍,但是所造杀业也太大,且对山林破坏太严重了,如今美良沟中的火势依然在蔓延,我们恐怕要在绛县等上一阵子了。”

    绛县和闻喜县的西南方还有一个垣县,处在中条山山脉和黄河河湾中间,路途山高林密,险峻难走,要想攻下来估计要浪费太多精力和时间。但这个县对他控制绛州没有多大影响,所以李嗣业直接略过,只要占据了闻喜,就等于控制住了绛州和蒲州之间的交通要道。

    他们在绛县等了足足九日,等美良沟的火势蔓延到鸣条岗以西,才率军通过了美良沟,进占了闻喜。

    如果王思礼在朝廷那边求不来援军,那他在整个蒲州就只剩下几千残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嗣业从他的面前碾压过来。

    王司空现在不能期望河东节度使邓景山,就算他愿意派兵南下,如今也已经远水救不了近渴。

    朝廷派出的中使已经沿着晋州盆地前往太原,但这一趟简直是无用功。

    他心急如焚之际,决定再给朝廷上表陈述情况的危机,如果让河西军占领整个蒲州,那么黄河上游处的龙门渡和下游的津浦渡都将被他直接占据在手中,要过黄河进关中简直轻而易举。

    ……

    李亨躺坐在榻上,面前的地下跪着两个太监,一个手中托着汤药的盘子,另一个托着盛着丹药的盘子。他先把丹药取来送入口中,又伸手接过端起汤药送服。

    李辅国站在他面前,手中捧着王思礼送来的奏疏,声音逐渐放低:“河西军来势汹汹,我军不敌只能暂时退却蒲州,但蒲州地势平缓,凭少量兵力无法据守。求请陛下发兵来援。情势已至危急关头,若蒲州失守则关中危矣。”

    “噗!“李亨刚服下的半口热茶瞬间喷了出来,将手中的茶碗投于地下,恼火地说道:”王思礼终究无用,我应该委派李光弼去充泽潞节度使。”

    李辅国心中腹诽,如果只派人不派兵,这个时候恐怕派谁去都不管用,王思礼此人一贯报喜不报忧,他能在奏疏上这样写,说明他已经彻底搂不住火。

    “陛下,不如从潼关抽调两万兵,命李光弼率领紧急渡河前往蒲州,尚能解蒲津之忧。”

    “好吧,眼下只能这么办了。”

    李辅国转身刚要走,皇帝突然叫住了他说道:“去把李泌请过来。”

    他小步慢趋走到殿外,一张猪腰子脸才慢慢阴沉下来,吩咐跟在自己身后的一名小太监道:“去叫李泌吧。”

    片刻之后,白衣道人李泌进入紫宸殿,径直来到了皇帝的榻前。

    李亨在宫女的扶持下从榻上坐起来,伸手招呼李泌,叹了一口气道:“当初你要求归隐衡山,我就不该听从李静忠和崔圆劝告放你离去,结果导致现在形式急转而下,朕的社稷危在旦夕。”

    李泌把拂尘搭在肩头上低头垂目道:“这也是山人的过失,陛下还记得臣临走前所说的话吗?这世上绝无人从生下来就立志造反,他们所做的选择不过是随着境遇不同欲望和心境转变罢了。前者如安禄山,若是太上皇从头到尾只给他一镇节度使,六七万人马,他还能生出造反的志向吗?后者如李嗣业,若不是陛下疑他,使其幽禁京城,他还会偷偷溜出长安举旗造反吗?”

    李亨顿时皱起眉头:“说来说去这竟是朕的错了。”

    李泌叹了一口气说道:“这不单是陛下的错,更多是太上皇留下的积弊,给了叛臣贼子造反的苗头。其实臣只是想给陛下献策而已。”

    皇帝转忧为喜:“你有退河西军的办法?”

    “有。”

    “快快道来。”

    “臣只有两策,可供陛下选择,其策一,重新派使节迅速北上,联络史思明,同意将河东,河北,河南全部给他,命他与邓景山联合南下进攻上党,派李光弼分出一半潼关的兵力守住蒲州,或许能够坚持到史思明和邓景山的援兵到来。“

    “第二策,李嗣业借河西军哗变起兵,既不北上攻史思明占幽燕,也不南下破鲁炅、韦陟占据襄阳江东,而是前方百计入关中。无非是想回据老巢河西。陛下何不将他封为陇右河西北庭安西四镇节度使,让他绕道走从朔方河套地区进入陇右河西,朝廷可以撤出留在朔方的少量兵马,并提供大军绕行所需要的粮草。”

    李亨缓缓抬头望向头顶的纱帐一言不发,半响才说道:“看来你是完全不相信李光弼渡黄河能守住蒲州。”

    “但朕有这个希望!李嗣业手中虽然有十几万雄兵,但他所依仗不过是含嘉仓中的四十万石存粮,要不了三个月,他的河西军就会在中原难以为继,最终不攻自败。他麾下的河西军想回到故地,朕偏偏不如他这个愿,让他们最终绝望哗变,致其进入死无葬身之地。”

    李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朝李亨叉手说道:“陛下先前不肯接受我的建议先从河东进攻叛军幽州老巢,而是着急收复两京,致使史思明在幽州坐大。如今陛下又不肯听从我招降李嗣业的建议,恐怕就要再度放弃关中而南逃蜀中了。臣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还望陛下三思。”

    李亨又高傲地仰起头:“你昔日与李嗣业乃是旧友,莫非是想替他谋个出路?”

    这句话对于一心为他谋划的李泌来说实在是太伤人。他们两人的友谊远比与李嗣业还要深厚。当年李亨为太子时,李泌便是他的心腹谋臣,给他挡去了许多李林甫耍下的明枪暗箭。只是李泌深谙道家的避世策略,绝不强求庙堂之上,每当受到排挤之时,便归隐深山修道。这并不是他没有能力和头脑搞权力斗争。而是他的性子本就淡泊,更对统治阶级之间的明争暗斗深恶痛绝。

    昔日的李亨还是太子时,也曾经礼贤下士虚心纳谏,但如今他成为大唐帝国的皇帝后,却被到手的权力冲昏了头脑。不只是他,历史上有许多人都逆境是王者,顺风变成了青铜。

    他躬身弯腰地朝李亨作了一个揖,口中淡然说道:“既然如此,山人告退。”

    闲云野鹤李道长飘然而去,李亨推开了宫女递过来的药茶,坐在榻上生闷气。他低头沉默了半晌,才对站在宫柱后面的宦官喊道:“去给静忠传话,让他立刻去颁下圣旨,命令李光弼立刻前往津浦渡,再派人骑快马赶往潼关,让郭子仪调拨出两万人,不,三万人前往蒲津渡渡过黄河守御蒲州!”

    盛唐陌刀王

 第八百一十八章 有个大胆的想法

    李光弼住在长安兴平坊的宅邸中,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将领,免不了要坐几天的冷板凳。以前有被逼反的李嗣业,后来有被监视在长安腹地的郭子仪,如今也轮到他了。

    只是他和郭子仪一样,没有李嗣业那样的胆量和勇气,敢于在被剥夺掉兵权之后再跑去造反。但他也不像郭子仪那样愚忠,全身心无条件为朝廷服务。在他的眼里朝廷与他是平等的双向关系,他的忠心值也取决于朝廷给他的待遇值,这也许与他的契丹族身份有一定的关系。

    他如今已经位及司空,还能有什么要求呢,只希望能够凭借眼下的功勋能够享受荣誉到老,也能够荫及子孙,只怕朝廷不给他这个机会和待遇。

    皇帝派来宣旨的太监已经到了府上,他连忙领着全家老小跪在堂前接旨,太监将手中的绸布展开,高声念道:“门下,蒲州告急,命司空李光弼前往蒲津渡过黄河领兵镇守,朕延后调集潼关三万守军以供援助。敇书如右,符到奉行。”

    李光弼听到敇书的内容,身体一歪险些向旁边坐倒,家人们从来没有见他有这样的反应,只惊得面色阴晴不定。

    传旨太监阴阳怪气地笑道:“李司空,请接旨意吧。”

    他跪正身体高高举起双手,双手托着圣旨如同托着千斤的巨物,等到中使带着队伍扬长而去,他就这样改跪为坐盘膝在了地上。他的兄弟李光进在一旁奇怪地问道:“陛下终于要起用兄长,兄长应该高兴才是,为何如此闷闷不乐?”

    他扭头看了这位平庸的兄弟一眼,低头叹气道:“我虽幽居京城,但对河东的战事也略知一二,更对如今的大势了如指掌。皇帝和李辅国二人已经把一派大好的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