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384章

盛唐陌刀王-第384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Ю福的诙ㄔ比耍Ψ蚣莩担底笪魇种闯け鳎涤椅笔种垂螅壅匠∩钡小U庵侄髯郧睾阂岳淳捅唤ソト咏死返墓手蕉阎校婺盐楷g能够翻出来。战争竟然也能够开倒车,实在是可笑。

    来人已经来到了堂内,朝着李嗣业躬身叉手:“李大夫。”

    李嗣业抬头扫了一眼,吃惊地问道:“杜子美,我不是留你在河西给程千里做行军掌书记吗?怎么会来亲自送信。”

    站在堂中的正是风尘仆仆的杜甫,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李大夫,此事说来话长啊,程中丞身患重病,近来常咳嗽不止,恐不久将离开人世。如今河西事务都交由节度副使杨志烈来处理。中丞此次派我来,便是准备举荐杨志烈任河西留后使,我先禀报了大夫之后,再去灵武禀报陛下。”

    “程千里病重了?”李嗣业眼睑垂下来,心中说不出的伤感,他们昔日皆是从碛西走出来的同僚,眼见得岁月催人老,局势却如流水一路向下。

    “正是,如今吐蕃人趁着河西空虚,屡屡派兵进攻,白亭守捉和张掖守捉已经陷落,西陲只有石城堡依然在我河西手中。杨志烈命人收缩防御,固守敦煌、张掖、酒泉和凉州城,只能暂时保持商路畅通,坚守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但不是长久之计。程中丞让我陪伴中丞与大夫的家眷南下,夫人携两子一女已经移居至兰州城内。我本欲劝夫人来凤翔,但夫人他不愿意给大夫你添麻烦,只说兰州城稳固,只把次子李崇豹派过来……”

    李嗣业打断他的话问道:“我家三郎来了?”

    杜甫朝后面招了招手,一个面容青涩的少年跨进门槛,提起袍子的下摆跪地行礼道:“三郎拜见大人。”

    李嗣业连忙下去将他搀扶起来,伸手摸着他的脑袋比了比:“都长到我下巴这么高了,为父常年操劳军务,不曾陪在你们母子身边,让我常常心中歉疚。只是你母亲他怎么舍得让你来凤翔,你母亲还好吗?”

    李崇豹抬头看着李嗣业说:“娘亲好的很,让阿爷不必记挂,是我主动跟娘亲提起,崇豹已经年满十四,可以到父亲军前效力了。”

    “唉,”李嗣业伸手扶着他的肩膀说道:“在我看来,你年纪还小,不能够上马杀敌。不过大唐将门子女,都是这个年岁入军中历练,你就先留在父亲身边,等我给找个好的师父领军教导你。”

    “库班尼!”

    守在门外的牙将走进来,叉手应道:“主公。”

    “带三公子下去安排住处休息。”

    “喏。”

    李崇豹恭敬地朝父亲行了一礼,转身跟随库班尼走出堂中。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杜甫:“你呢,子美,你是河西行军掌书记,怎么会来亲自送信。”

    杜甫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实不相瞒,我与那杨志烈不能共食一槽,与其被他贬走,倒不如早些腾开位置,所以特来投奔大夫。”

    李嗣业仔细想了想,坐回到案几前说道:“如今我只管征战,不再负责地方政务,你在我这里怕无用武之地。如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我给陛下写一封举荐信,你只管去彭原投奔他,想必以你的才学,定能得陛下任用。”

    杜甫的目光在油灯光下有些暗淡,但还是上前叉手道:“多谢大夫举荐,杜甫感激在心。”

    “你也早些下去休息吧。”

    杜甫退出到门外,看着低头伏案的李嗣业,又转身郑重地叉手,步履蹒跚地消失在夜色中。

    第二日,广平王李豫突然来找李嗣业,进门脸色有些不好看,直接了当地问道:“李大夫,我听说军中今日放下操练,全部给右相房琯做什么战车,不知您对这先秦的战车,有什么看法?”

    李嗣业面带微笑请他坐下,坐在对面侃侃而谈道:“战车在先秦时代,是衡量大国国力的标准,所谓千乘之国便是如此。不过时至如今,生产力不知比先秦高了多少倍,别说用青铜打造战车,就是用熟铁卯接,造个几百上千辆也是轻轻松松。”

    “我要问的不是这个。”李豫话一出口,就感觉自己语气过重了,连忙朝李嗣业施礼道:“对不起,李大夫,房琯这是在拿三军将士的性命尝试。大夫何不上奏父皇罢掉房琯,由你来号令三军,就算不能全歼叛军,起码也有九成九的胜算。”

    “哦,殿下这么看得起我李嗣业?”

    李豫双手摁着膝盖身体后仰,撇起嘴唇说道:“大夫若是这么说,就有些看轻我李豫了。我年幼时便在太子内率修习刀法和统兵之道,后来皇家落难之时,我也亲自统率太子内率殿后,一路护送父皇前往灵武。见过陇右溃兵,也见过朔方轻骑,虽然没有见识过叛军的军容,但也知道李大夫的阵法策略,远比那狗屁不通的房琯不知强了多少倍。”

    李嗣业摇了摇头说道:“有些话殿下能说,我不能说,如今殿下与我共同领军,你也不方便说了。如今陛下身边文有崔涣,武有王思礼,还有世外高人李泌出谋。他们难道不比你我更懂?”

    李豫也是个聪明孩子,隐约已懂得其中关节,只是还有些不服气:“可是?……”

    李嗣业拱手送客道:“殿下还是先下去休息吧。”

    广平王手撑着地面站起来,回头犹疑地看了李嗣业一眼才转身离去。

    ……

    唐军的兵力开始向东挺近,房琯将辕门设在上宜县,距离叛军所驻守的咸阳县不过几十里,此时受到征召到各方军队已经迅速赶来,在渭河边的阡陌平原上聚集起战车两千乘,又以骑兵和布卒分布前后。由于骑兵的坐骑不习惯驾车,驭马的数量不足,其中很大一部分用牛来代替。

    白色军帐和木排寨墙连营数里地,旌旗招展烈烈作响,五万士兵集结齐备,只等着节度大使房琯前来检阅。

    房琯手中握着羽扇,头戴二梁进贤冠,身着素衣遥郏桓狈缍若骠娴娜褰绮伞

    是不是觉得这副打扮很熟悉,没错,这是千古儒将偶像诸葛亮的标准配置,房琯作为诸葛粉也常常以孔明平生来自况。其志向也是要做平叛中兴第一功臣,要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然后功成身退留后世美名万人仰慕。

    房相公领着一帮幕僚出营帐,个个身披披风,气宇轩昂俊逸不凡姿容上佳,估计叛军那些歪瓜裂枣的幽燕莽夫,见了他们都会自惭形秽而羞愧而死。

    他们骑着马匹发出哒哒剃声朝着河畔的军阵而来,原上军旗烈烈,三军军容壮盛。

    盛唐陌刀王

 第七百五十二章 秋风陈涛斜

    他来了。

    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潼两关兵马节度使房琯身骑白马,身披绛色披风,迎着天穹中升起的朝阳,朝着唐军军阵而来。

    在这历史兴亡的关键时刻,渭河边上鼓声阵阵,声震大地。

    位于第一方阵的乃是陇右八军之一的神策军,由军使成如缪统领。这是一支新生的武装力量,由原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奉命组建,如今在受到朝廷的召唤后入朝平叛,他们承载着历史的使命,承载着大唐社稷的寄托,是平叛克敌的中坚力量。

    现在朝我们走来……现在即将检阅的是天成军,也是一支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仁义之师,在潼关之败后重新组建……

    节度参谋刘秩在旁边叉手吹捧道:“如今能够克复长安,匡扶社稷者,舍房相其谁啊。可笑那李嗣业依仗旧功吃老本,竟也倨傲称大唐第一名将,可他自入关中以来,有何进展?只是谋取凤翔,散关之后便龟缩不进,被动防守斩敌万余,竟惹一帮子文人争相吹嘘,说什么欲平定天下,非河西李不可。”

    行军司马李揖也跟着笑道:“还有那郭子仪李光弼二人,不过是在河东,河北地区取得一些小胜,便也沾沾自喜,素不知老成持重为何物。今日房相与我等虽无举鼎之力,也无挽弓驱策之能,只凭这一袭白袍,胸中智谋,便要发兵长安一举破敌揽下这泼天大功!”

    房琯手执羽扇拂胸摇摇头说道:“哎,胸怀天下者,岂能为了捧高自己而贬低他人,我大唐人才济济,将星辈出,你我又不是皓月,怎能掩盖他人的光辉。况且人家昔日能够提兵跋涉万里而攻大食而胜,这便是一般人不能为。不过此人只拘泥于小胜败而无大格局,镇兵一方便是其极限了。你我读圣人之书,自是心怀天下,此战是为社稷苍生,也是为大唐不靠番兵,不靠强梁武将而以儒将平定天下开先河!”

    跟在他们身后的监军中使刑延恩不禁暗中嗤笑,这帮酸腐一场仗还没打呢,就这么自吹自擂上了,先量量本事再说。

    他们来到队伍尽头的点将台,站在下方的诸多将领正在等待。房琯翻身下马,左手持节召,右手持令匣,大步走到台上。

    点将台上放一案几,他转身跪坐在案几后面,将节召和令箭都放在案几上,从令匣中抽出令箭高声道:“杨希文!”

    “喏,”大将杨希文走出阵列,叉手应道。

    “命你率我南军从宜寿进逼长安,近至西渭桥,等中军到达后再行出发。”

    杨希文走上点将台,双手接过令箭。

    “刘悊!”

    “末将在!“

    “命你率中军从武功进至西渭桥,进发长安!”

    “喏!”

    “李光进!”

    李光进神态有些犹疑,侧着头叉手:“在,”

    “命你率北军从奉天出发抵达便桥!”

    “喏!”

    点将结束后,房琯与众多幕僚与中军一起行动,以中军和北军为先锋,两日之内到达了便桥。

    叛军的密探提前得到了这一情报,迅速骑快马前往安守忠驻守的禁苑营盘禀报,安守忠连忙与西京留守张通儒以及驻守长安的李归仁和孙孝哲商议。

    “朝廷来势汹汹,除去五万马步军外,还布置了两千两战车为阵。”

    孙孝哲右手中把玩着一串人骨珠串,漫不经心地问道:“战车阵?这是什么新战法吗?我可告诉你们啊,长安暂时还不能弃,城中还有许多宝贝没有搜刮出来,还有许多宗室的美人妻妾需要送往洛阳。”

    张通儒笑道:“这哪里是什么新战法,不过是捡拾古人的牙慧罢了,安将军可放心提兵去战,我们背靠长安,自然要占据主动,选择有利地形。至于对付牛马车阵,将军可多备一些油脂和湿柴草,到时候以做备用。”

    “可敌军来势汹汹,我们集结兵力也需要一些时间,备这些东西怕是来不及。”

    张通儒抬手说道:“何需集结大兵,安将军可率你本部兵马,柴草这些东西我自去派人去备。安将军,要记住我们需要盘踞在有利地形,至少要在上风口的位置。”

    安守忠立刻召集本部兵马两万人包括五千曳落河在内,又从张通儒这里获取了大量干湿柴和油脂,沿着咸阳县驿道到达了渭河畔的陈涛泽的西坡上。

    二十一日,房琯的北军和中军也齐头并进到达了陈涛斜以东,他本人十分器重刘秩,曾说过叛军的曳落河骑兵虽强,怎能敌得过我的谋士刘轶的话,此刻不不耻下问道:“刘参军,此时该如何接敌?”

    刘轶作为军事发烧友,也是有一些见识的,叉手对房琯说道:“我军现在所占据的地形宽阔平整,而敌军又在陈涛斜的上风口有利地形,所以不宜再往前走,应该就地防御,等待南军到达后再做定夺。”

    但监军中使刑延恩却不愿意等待,双手束在袖子里催促道:“房相,不可再耽误了,这五万大军在这儿一天需要多少粮草你知道吗?叛军想利用地形优势,你也想利用地形优势,那这仗就不用打了呗。叛军背靠着长安有五六个常平仓几十万石粮食,我们才多少粮食,他们能拖延得起,我们拖延不起。”

    房琯还想等待,但刑延恩再三催促,他只好挥舞着旗帜高呼道:“摆开阵型!向敌军进发!”

    两千辆战车想要次第摆开是要费一些功夫的,因为牲畜并不像人那般听话,驭夫们不断呵斥挥鞭驱赶。他们的强敌叛军可不似春秋时期的诸侯那般讲规矩,早已做好了应对的策略。

    唐军开始齐头并进向陈涛斜进发,御夫们挥动着鞭子驱赶着牛马战车在平原上压出深深的车辙和纷扬的烟尘,车身粼粼,战马萧萧,宛如行进中的钢铁长城,绛色旗帜随着秋风招展。面对如斯情形,房琯豪气顿生,仿佛置身于两千年前的古战场,他就是气势昂扬的秦军统帅。

    他张口就吟:“战马长嘶兮迎敌寇!秋风萧瑟兮战长坡!车驾辚辚兮踏长安,君恩泽被兮天下宁!”

    幕僚们纷纷称赞:“好辞!好辞!此情此景,正当其时!”

    这时的秋风突然猛烈了许多,战车扬起的灰尘荡回来,吹迷了房琯的眼睛。他慌忙揉着眼皮,心中也涌起了不祥的预感,却一闪而逝,犹如灵感般再也抓摸不住。

    步兵阵紧跟在战车的身后,既可以躲避敌人射来的箭矢,又能依托车阵进行还击,已经有欧洲战场坦克战那个味儿了,可惜战车的动力是吃草的活物。

    安守忠破天荒地将骑兵安置在步兵阵后侧,头戴毡帽身披铁甲的燕军严阵以待,双目如狼如豺。最前方的一排兵士手中握着铁锹,第二排兵卒的怀中抱着柴薪,安守忠手中握着令旗望着越来越近的敌军战车阵列。

    他迅速挥动令旗:“扬尘!”

    第一排千名士兵挥动着铁锹将面前的干土扬在了空中,霎时间陈涛斜的长坡上像是卷起了一阵阵沙尘暴,驾车牛马或发出哞声,长嘶声,但驭夫们挥动鞭子沉着指挥,安抚牲畜们的暴躁脾气。

    安守忠再度挥动旗帜:“点火!”

    第二排兵卒上前,将抱在怀中的干湿柴倒上油脂点燃,升腾的白烟伴随着油脂的黑烟在地平线上翻滚如龙,浓烟沿着一条线往下风处蔓延,将唐军笼罩在浓厚的烟雾中。

    “骑兵出击!”

    五千曳落河怀中抱着易燃的松明和干柴,用湿布蒙住马脸从两侧向前冲锋,等接近敌战车时迅速点燃抛出,扔在了牛马的前面,然后迅速掉头折返回去。

    浓烟与烟尘呛得牛马眼泪直流,连跟在他们身后的兵阵都忍受不住,捂住口鼻连连咳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