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陌刀王-第3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箫华蔑视了他一眼,哼道:“你不也一样被捆住了吗?”
“哈,我不一样,我有功于杨相,进入长安误自然会解开,加官进爵自不待言。”
“似你这等卑劣小人,只知谋取自己的前途,不以社稷为念,我羞于与你为伍。”
元载呵呵笑道:“我看你是过于天真,整天想着匡扶社稷,社稷离了你就不行了?朝中的衮衮诸公都没有你的眼光和能耐?李嗣业在河西经营商路,别人不出头,为何你偏偏要出这个头?”
箫华闭上眼睛重重地叹了口气:“我大唐尽是你们这些目光短浅之人,社稷岂能不危?我们此番入河西,你都看到了什么?我看到的是河西气象非同寻常,此地本来就富庶,如今又有西域商会大开财路。三镇节度使李嗣业手握重兵,安西、北庭、河西各军兵力虽不及河东幽燕,但精锐战力远胜安禄山。如今李嗣业尽占西域万里之地,又不断寻找借口扩充兵员,祁连山下有千里牧场,天山伊犁河畔万里绿茵,占据两大养马地,又有商路财源。退可据乌鞘岭自立以绝中原,进则渡黄河过函谷而取关中。李嗣业若野心勃勃则天下危矣。”
元载摇头道:“不然,河西虽强,但人丁稀少,不足以成王道。朝中有人说幽州安禄山兵强马壮,欲行谋反,你不怀疑他反而怀疑李嗣业?这是为何?”
“幽燕之强,可以祸乱中原,但陇右若生变,则神州倾覆,九鼎轮换。李嗣业未坐镇之前,河西、安西、北庭最大的短板是粮仓贮备不足。而如今安西财货充足,可向中原采买粮食以充仓禀,也可鼓励屯田奖励耕战。藩镇之主能以私财赏赐麾下,长此以往,河西将士只知有节度使,哪里知朝廷圣人?”
箫郎中说完这番话,从马背上转过身遥望身后,绳索勒着他身体转圜不足,只能硬硬地扭动脖子。
乌鞘岭苍茫起伏勾勒了晴空,峰峦如聚,白云压顶流动,宛若白驹过隙时空流逝。
……
天宝十三载六月,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上疏弹劾李嗣业独霸西域商路聚财谋私。唐玄宗下旨命李嗣业入京,欲调和调和西北藩镇与幽燕辽东藩镇之间的矛盾。
李嗣业身骑白马,身边只带两名随从入长安,他们渡过渭河来到长安城金光门下。
他身披绛红色披风,穿紫色缺胯袍,头戴黑纱幞头,幞头上叉着银色簪子,岁月消磨使他正式迈入了中年,两鬓已现沧桑之色,昨日种种还在眼前仿佛做梦一般。
他抬起马鞭指着金光门城头上的飞檐斗拱,回头问身后的燕小四:“小四,你是第几次跟我来长安了。”
燕小四抬起手臂叉手道:“禀大夫,我跟你来长安七次了。”
“七次啊。”李嗣业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道:“也是,想不到岁月匆匆,半生就这样过完了。”
“我觉得……”燕小四欲言又止,李嗣业看了他一眼问:“怎么了?有什么话就说。”
“卑职觉得此番来长安不太安全,大夫身边只带我和道柔,万一出现什么意外,卑职怕是难以护佑大夫周全。”
李嗣业笑着给他宽心:“不用担忧,今日我入长安,既无惊,也无险。走吧,入城门。”
此刻正是清晨时分,金光门街道上来往人群熙熙攘攘,百姓商贩们一看到李嗣业身上的装束,纷纷退让到旁边躲避。
李嗣业没有先回到广福坊的西凉王府邸,而是先去了范阳进奏院,曹安定和米查干就守在门口迎接。见到李嗣业骑马前来后,连忙单膝跪地。
李嗣业翻身下马将两人扶了起来,挥挥手说道:“我们进去再说。”
几人进入留后院后堂,李嗣业在主位上坐下,两人依次上前来向他汇报最近长安城中的动向和安禄山的情况。总体来说情势很好,和李嗣业预先估计的差不多。
这时一名院中文书溜着门边进入堂中,在曹安定身边耳语了两句,他点点头来到李嗣业身边,低声说道:“有客人在右厢房中等着见你。”
“好,我这就过去。”
他来到后院的右厢房,在门板上轻轻敲了敲,里面有人拉开了隔扇,却是中书舍人窦华面容严肃地站在门后叉起双手,与平时伺候右相时的赔笑献媚完全不同,仿佛换了一副面孔。
“窦华见过李大夫。”
李嗣业揽着他的肩膀笑道:“你我之间何需那么多的虚礼,来,快坐。”
两人在一条毛毡上盘膝坐下,李嗣业问他:“杨相近来如何?”
窦华苦笑着点了点头:“确实是消停了许多。李大夫你来信教我说的那些话,献的那些策,我都按照原话复述了出去,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只是在下心中有些疑虑,大夫您为何要令杨国忠被动把矛盾转移至你和安禄山之间?实际上来讲,安禄山与杨国忠之间争斗,才最符合你的利益。“
“符合的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李嗣业眯着眼沉声说道:“安禄山素来有谋反之心,杨国忠在朝中代表了圣人,他又不知轻重进退,若是与安禄山矛盾加深激化,会导致安禄山提前行险谋逆。若是我与安禄山之间有矛盾,长安朝中还可以作为调和缓冲,若朝中和安禄山有矛盾,还能有谁来缓冲?这也是圣人的期望和策略,嗣业岂能盖以小私而毁大义。”
“好一个不以小私而毁大义。”窦华敬佩地上前,叉手说道:“与你相比,杨国忠何其狭隘偏私,每日想的都是丞相的自我威严,岂不知他越是自私短视,安禄山越是看不起他。昔日右相李林甫在时,虽然大兴冤狱排除异己,但目光往往着远于大处,能够轻松震慑各地节度使。“
“说得及是,还望窦舍人在杨国忠身边,能够多多规劝与他。”
“只怕此人自恃权重,不肯听我言,唉,大夫你保重,窦华不能久留,改日再会。”
李嗣业与他一起跨出门廊,目送着他快步走向进奏院的后门。曹安定又来到他的身旁,等待他下达新的命令。
“明日先去开化坊杨国忠府,等后日再更衣入宫。”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九十八章 口是心非话不投机
李嗣业与燕小四两人骑着马前往开化坊杨国忠府邸,在府门口递上拜帖,书帖被下人送到后院的时候。杨国忠正在午休,但家中大管事不敢怠慢,连忙进门将他叫醒。
杨国忠睡的太熟,被叫醒难免产生了起床气,怒声对着管事责骂道:“我没有告诉你吗?老子睡觉的时候谁也别进来打扰我,你耳朵聋了?”
“阿郎恕罪,只是有重要的客人来访,不得不叫醒阿郎。”
“什么重要的客人,让他在后院中等着就行了!也值得如此大惊小怪,扰了我的清梦。”
管事顶着挨骂声语气和缓地说道:“来的乃是昨天只带三骑入长安的李嗣业,他进城后没有回府邸,直接住在河西进奏院中,今天特来求见阿郎,千万不可怠慢。”
杨国忠一听这个名字就气不打一处来,怒声拍着胡床扶手怒道:“就是这个李嗣业,让我最近几个月不得安宁!今日又来叨扰我的午休,实在是可恨!”
管事耐着性子开口相劝道:“阿郎万万不可,李嗣业如今可是……”他劝说的话还没有讲完,就被杨国忠开口打断道:“快给我更衣,我要到大门外亲自迎接西凉郡王!”
管事愣了一下,阿郎的这个弯拐得太急,他稍缓也才能跟上节奏,连忙对站在门外的女婢们挥手道:“快快,进来更衣。”
也无怪杨国忠气恼,他最近在圣人,杨贵妃面前数次遭受训斥,就连三位堂姐都拿话来挤兑他。他们全部都是因为调查西域商会这件事来怼他,圣人说这么大的事情竟然不通过朕了。杨贵妃责怪他分不清好赖人,李嗣业既是杨家的恩人,也算是半个亲人,你这样做不但让外人看笑话,自己人都觉得你器小。三位夫人挤兑他这边拿钱,那边下手,做的就不是人干的事情,被人算计也是活该。
他们都要求杨国忠尽快和李嗣业之间达成友谊性的和解,这句话的真正意思就是让他放下身段折腰道歉。本来这种事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做的,但如今李嗣业主动来到了府上,何不趁机弯折一下自己的尊严,若错过了这个机会,让他主动上门去李嗣业府邸道歉,那种窘迫简直无法想象。
杨国忠终于领教到一种比安禄山的甜言蜜语更厉害的东西,那就是物质,也就是最强大资本。
杨府的侧门缓缓打开,杨国忠穿着紫袍,头戴金簪子,脚踩乌皮六合靴,双手抬起做出欢心相迎的拥抱手势,然而脸上的表情却显得有点不够欣喜,所以瞧着显得很尴尬。
“李大夫昨日才回长安,今天便来到我的府上,令杨某非常激动,非常之激动啊。”
李嗣业面带笑意叉手道:“杨相如此热情,到让嗣业有些受宠若惊了。”
他嘴上虽是说受宠若惊,却完全没有惊喜的表情,眼角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嘲讽之意。
杨国忠的笑容僵硬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自然,按耐着内心中的邪火。
两年多没有见面,这个让他既提防又拉拢的故人精神和气度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方不再是那个需要依靠杨家权势来进行转圜的年轻将领,而是一个拥有自我权力圈子的藩镇武将。李林甫说过的话已经应验,他手中中书省朝堂的权力再也无法压制两大藩镇势力中的其中一个。
杨国忠认为这不是个人能力的问题,而是圣人亲手造成了这个局面,恐怕就算是姚崇宋璟复生,也改变不了眼下的处境吧。
“嗣业请随我到府中一叙。”
他伸手牵着李嗣业的袖子朝府内走去,两人一路上谈笑风声看上去十分祥和,如果不知道他们之前发生的事情,还以为是两位无话不谈的密友。
两人来到杨国忠林间小楼的二楼隔间中,杨国忠在自家府上表现的很轻松倒无所谓,李嗣业却也歪坐在毡上,盘膝斜依着案几,仿佛到了自己家一般。
杨国忠的眼角跳了一下,主动挤出笑容开口道:“嗣业,前阵子的事情,是愚兄的考虑是有些欠妥了,本来是长安城中流言沸沸扬扬,朝中也有不少大臣要求查处西域商会,某身为右相总需要做个表面功夫。谁知派去的这个萧华竟然是个实心眼儿,一点都不知道变通,弄得我们两个都很尴尬。”
李嗣业轻松地摇摇头笑道:“不,你尴尬了,我不尴尬。”
“呃……”
杨国忠脸色一暗,重新又鼓出笑容说道:“萧华这厮我已经将他贬出了长安,免得留在京中又给我惹出别的什么乱子……”
“杨相。”李嗣业突然坐正身体,叉手说道:“这件事对你对我来说,都不体面,所以还是尽快忘记它,也不必要一次次地提起。”
“说得也是。”杨国忠此刻的笑容显得异常别扭,似乎已经到达了临界点,他用大幅度的点头动作来掩饰自己脸上的窘迫:“这种让你我产生误会的事情,是应该早点忘记。”
李嗣业笑着说道:“不过我还是要与你说两句交心的话,你我昔日关系亲厚,后来虽然有些隔阂,但大抵上还说的过去。我在陇右经营三镇,和你在朝中经营长安,我们的目标本来是一样的,但因为相互之间缺乏信任,才导致了今天的误会。”
“当初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节度一镇,如今目标已经实现,夫复何求。本人只会舞刀弄枪,肚子里没有一丁点儿墨水,手底下管个兵还行,让我管这些心眼比筛子还多的朝中大臣,我哪儿有兄这样的才学。所以你不必产生那么多无端的猜忌。我的目标任何时候都不会与你产生冲突。”
杨国忠脸上浮起笑容只是点头,这说明他对李嗣业的这番话一丁点儿都不相信,李嗣业眼角闪过一丝犀利的冷芒,单手撑着站起来向杨国忠告辞道:“既然咱们这边的话已经说开了,明日我到朝堂上与安禄山也要和解,今日就先告辞吧。”
“我送送你。”
杨国忠亲自送他来到府邸外面,两人再次拱手道别,这一场临时的会面丝毫不能改变他们之间的矛盾,或只是将矛盾暂时隐藏,等待下一次矛盾激化。
李嗣业翻身上马离去,杨国忠看着他的背影,脸上的笑容也逐渐消失,转变为愤怒的神色。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九十九章 花萼楼调解宴
兴庆宫的花萼楼朝向长安城的这一边,两丈宽的楼廊悬空挑出,太监们侍立在巨大红立柱的两侧。李隆基鬓发苍白,披着红色披风凭栏而立,身边站着身材肥胖满脸褶子的安禄山。
安禄山的神色有些焦躁而难耐,但又很好地隐藏在笑容之中。一个月之前他身在范阳,得到杨国忠的信件之后,以为自己分化挑拨的计策已经成功。没有等平卢行军掌书记高尚从长安发来消息,就立刻令严庄写下了弹劾李嗣业的奏疏,命人星夜驰送长安。
他的奏疏发出去不久,长安很快就传回来了消息,却是皇帝命他入长安见驾。精明的安禄山一下便意识到了自己的奏疏没有起到效果,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但他即使再聪明,也无法判断万里之外的长安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河西发生了什么。即使高尚从长安发回来信件,告知他杨国忠查西域商会的事情如同石沉大海,连一丁点儿的浪花都没有掀起,他也分析不出哪里出了问题。
进奏院的刘骆谷终究身份有限,许多秘闻消息他根本接触不到,只有安胖子亲自南下长安,进入皇宫坐到皇帝的身边,才能够得出确切的判断。
他星夜赶路来到长安后,进兴庆宫面见皇帝。李隆基见到他后,也没有让他猜心思捉迷藏,直接带他去了南内交泰殿中的丹房中。
丹房中所有的木料都没有上漆,紫色的木纹呈现打磨均匀的油亮光泽,木料散发出的香味使他的鼻子都沐浴在清香中。整个丹堂包括屏风、案几、藻井和门窗墙壁全部都是用紫檀打造的。
他知道这种木料只来自于两个方向,岭南之南的婆夷国,通常由海路运输至广州。还有产生佛陀的印度,是沿着西域的商路驮运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