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陌刀王-第3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军队中有三十多头战象,总兵力有两万人。”
“两万人又如何,三千骑轻松破尔。”
好,等你归来的时候,某亲自为你煮庆功酒。”
封常清带着三千轻骑上路了,从拔逻逻步城出发,每人两骑在路途中换马,仅用了三天时间便到达了恒河平原。
根据他的推断,驻扎在钵罗耶伽的巴吉拉必然是沿着恒河水向上游挺进的。作为印度人的生命河,过去王朝所兴起的几个都城,都选址在恒河边上,曲女城便位于恒河的上游处。
巴吉拉的队伍中有体型巨大的战象,对水源的依赖性更强,使得他们无法摆脱恒河的牵引。
封常清根据对沿途地形细细分析,巴吉拉北上救援的路途有三分之一是密林,三分之二是平原,区域内相当平坦,几乎没有过高的山峰丘陵。除去密林之外是最有利于骑兵的发挥的战场。
北印军从脱离密林地带到曲女城达三百多里地,根据步兵的行军速度来讲,大概要五天的行程,他拥有足够的主动权,要在五天之内将北印度军队击败,难度并不算大。
……
北上的印度大军浩浩荡荡,三十多头大象上载着藤编的竹篮,里面坐着三人,其中一人是驭手,两名弓箭手用来进行居高临下打击。高种姓的军官们都骑着马匹,身上披着细锁环甲,头戴着雕刻工艺细致的头盔。
属巴吉拉的甲胄最为精致,战盔全部鎏金,花纹细密宛如神庙的浮雕,头顶上插着一撮艳丽的孔雀毛,前面还有镂空的金面罩,面罩完全贴合人体的面部构造,若是戴望看了一定会高呼内行,也定会羞愧地把自己的檀木面具给扔掉。
他的甲胄也异常华丽,除去银光闪闪的锁子甲衣,胸脯上覆盖着五六个仿佛漆器的部件,是伽蓝和深红的结合体。这五六个部件也非常符合人体规律,分别在两个胸大肌上,肚子中央是金色圆盘护心镜,最牛的是腹部,交错的金属片竟然演绎出六块腹肌的感觉。
他双腿的两翼裙甲也是鎏金的,大腿上缠绕着锁子甲,但最华丽的还是两个战靴,由甲片塑形的金属护胫的高贵感,鞋头尖端上还镶着两颗浅蓝色的宝石,夜间能够发出光亮照亮夜路。
这根本不是一件甲胄,而是一件坚固的艺术品,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它得精工细作使它的坚固程度和美观程度远远超过了明光铠。明光铠不过是批量化生产没有灵魂的甲胄而已,而它的卓越之处在于它是一件限量款,造价也是明光铠的百倍还多,整个北印度只有这么一件,专属于他巴吉拉的黄金圣衣。
跟随在巴吉拉身后的军官们甲胄也还可以,锁子甲铁胸铠高头大马,马身上的装饰品五花八门,各种纹饰和神的塑像,看到这匹马你就能知道这是一件私人物品。
军官后面跟着几百名甲胄精良的重步兵,身后背着坚固的塔盾,从这些人看来,这支军队怕是难啃的骨头。
但跟在这几百人后面的士兵就显得寒酸多了,一个个面黄肌瘦,条件最好的人只能披挂毛皮甲胄,条件差的人就只能穿着套着几层亚麻衣,多数人没有鞋子,光着脚在河岸边坚硬的土地上行进。
这两万人的军队沿着河岸蔓延行军,看上去就像穿着黄金圣衣的神仙领着一帮乞丐。
封常清趴在不远处的草丛中,嘴角挑起自负地说道:“我跟大夫要三千轻骑都是要多了,两千骑就可以将这支军队轻松击败。”
他身旁的副将主动担当捧哏问道:“将军何以如此断言?”
他指着远方地傲然笑道:“用良莠不齐已经无法形容北印军,我看应该叫贫富不均,穿鞋的只占一成,光脚的竟占九成。军队不是由朝廷供养的吗?怎么前后军会有如此大的差距。还有那位巴吉拉将军,他身上的甲胄黄金就占据了一多半,如此做工精细雕刻有花纹的战甲要花费多少钱?有这么多钱不能给普通士兵多打造几套甲胄吗?”
“现在怎么办,是不是要出击?”
封常清点了点头:“命令所有人上马,第一轮先捅他屁股,把他们防护最弱的后军干垮。”
唐军先以一千五百人在距离北印军五里远外上马,去掉多余配重,仅以角弓和横刀作为武器。所有人分散为几个批次的骑队,盯着敌军的屁股准备出击。
封常清一声令下,马蹄蹬踏着尘土冲了出去,远远可见北印军黑压压的尾巴,如狼群一般尾随着逐渐接近。
印军发出了叽里咕噜的叫喊声,随即发生了短暂的停顿和骚乱。
北印度后军虽然装备烂,但也是受过正经训练的,军官们骑在马上嘶吼着挥起鞭子驱赶他们结阵,架起了长矛和木盾。前阵的后方也零落地聚起了一些弓箭手,对着迫过来的唐军进行零落的射击。
唐军的马队间距稀疏,北印军零星的打击并未造成多大伤害,当他们迫近敌军六十多步远时,封常清突然一记响亮的口哨,众骑卒齐刷刷地从马背上直起身来,拉开了角弓对着敌阵一阵抛射,防护最弱的后军纷纷翻倒在地。
以战马奔跑的速度六十多步远外最多能够抛射两轮,两轮过后封常清口中的竹哨再度吹响,各骑队校尉立刻领着麾下骑兵拨转马头绕到北印度后军的侧翼,再次用角弓近距离袭杀。
得知后军遇到袭击,巴吉拉立刻高喊指挥着战象折返回来救援,他也从腰间抽出双软剑,闪耀的甲胄如同开屏的孔雀般鲜艳,朝着队伍的后方冲去,高种姓军官们骑着战马紧跟在他的身后。
但印军的行军队伍拉得过长,能够结成阵型防御的只是后军的尾巴,多数的士兵还在行军的混乱之中,军官们挥舞着皮鞭驱赶他们结阵。但阵形尚未结成,唐军骑兵已经拉出一条长线朝着最混乱的地方进行穿插,手中的角弓丝毫没有停顿,继续近距离攒射。
唐军骑兵队彻底将北印军队伍切成两段,他们的战马踏进了温暖的恒河水中,然后又折返回来继续进行切蛋糕。后军除了一小部分人能够惊恐地手持长枪盾牌结阵,其余人全部被打散,如没头苍蝇四处乱跑,这些散乱的兵卒成为了轻易被射杀收割的目标。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六十五章 策略最有效
黄金圣衣巴吉拉终于骑着战马赶到,他和他身后的刹帝利武士们也确实悍勇无匹,高声喊着叽里咕噜的悲壮语言,似乎要将这些卑鄙的偷袭者全部斩于马下。
封常清突然又吹响竹哨,所有接敌的铁骑迅速拨转马头,跟在背着枿旗的校尉身后撤退。即使他们在撤退的过程中,依然在马上回身放箭,继续收割着北印度军的生命。
巴吉拉愤怒摘下自己的宝弓追在后面射了一箭,正中一名唐军的后背,对方趴伏在马背上,倾斜地掉了下来。其余武士跟着他追射,双方你来我往互怼箭矢,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
战神巴吉拉大概也知道穷寇莫追的道理,喊停了所有人追击的马匹,自己则把宝弓举出四十五度角,在敌军逃出百步开外的射中了另一名撤退的唐军骑卒,引得周围的北印度士兵举起长矛欢呼,仿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是恒河战役之前的一道小小的开胃小菜,北印度后军损失了上千名低种姓士兵,唐军阵亡两人,还都是被战神巴拉吉射杀的。这足以说明婆罗门和刹帝利阶层代表了印度的最高战斗力。
巴拉吉在士兵们的欢呼声中保持着清醒,唐军绝对不会只袭击这一次,他果断将自己的亲卫部队分出一半留在队伍尾巴上,又将战象一字排列在行军队伍的东边,用来防御敌军的袭击。唐军是绝对不可能从西边的恒河水中钻出来的。
唐军经过这一次的小试探,已经初步了解的北印度军队的战斗力,强的只是那一小撮刹帝利军官和亲卫吠舍士兵,多数的吠舍、首陀罗毫无防护且战斗意志薄弱。
封常清还发现了北印度军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连冷兵器的制式化都没有完成,他们在敌军的手上找不到两件一模一样的兵器,士兵们手中的长矛长短不一致,他们甲胄武器都独具个人特色。就连军官也一样,某个有钱的军官手里拿着的可能是一把镶金柄的阔刃长剑,他的剑柄上甚至刻着巧夺天工的眼镜蛇浮雕。另一个军官手中拿着的可能就是一把软剑或双刀。武器的明显差异使得他们无法形成严密有效的战阵。
受制式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弓箭,众所周知强弓应该配重矢,两石弓、一石弓,和八斗弓所用的箭矢都不同。北都军器监的工匠们为唐军制式弓定制两个标准,步兵长弓为九斗,骑兵角弓为八斗,各种擘张弩,角弓弩都进行标准规范,如此一来所有长弓之间的箭矢都能够通用,同理所有角弓箭矢也能够通用。只有完成制式化,弓箭的统一精确性才能保证,弓弩的密集打击才能成型。
军队武器统一标准并非源于唐代,秦兵马俑出土的上千枚箭头,用游标卡尺测量,箭头的大小误差在一毫米以内。足以说明秦朝是完成冷兵器制式化的最早时代。
这样一来,封常清对胜利就更加有信心了,为了不给敌军以喘息之机,他命斥候去侦查了敌军的队形变化后,重新制定了袭击计划。
“这一次袭扰分为两个批次,第一批以千骑营的轻骑兵对战象进行袭扰,第二批以骑兵投弹队利用猛火雷对象群进行惊吓,使得它们掉头回去踩踏自己人。”
千骑营在草坡上一字排开,在封常清的哨声吹响之后,朝着恒河边敌军行进的长队冲了过去。
这一次北印军的反应就比上次敏锐得多,排成一字长队行进中的战象迅速调转了方向,坐在藤篮中的驭手用长钎子扎着象头,使得象群朝着唐军骑兵方向反攻。
千骑营在距离敌军战象七十多步远时开始集中放箭,但大象确实是皮糙肉厚,箭矢挂在象身上仅造成了渗血效果,也有几个象背上的弓手被射倒,从藤篮中栽了出来。
驭手们长钎子狠命地扎着象头,使得它们吃痛前冲,双方的距离逐渐接近。
巴吉拉听到该死的哨声再度响起,这些唐军永远都不敢硬碰硬,迅速调转马头撤离。
另一支唐军骑兵接替他们朝着象阵冲去,双方在七十多步远外,这些唐军从腰间的牛皮袋中取出了黑乎乎的铁球,用火折子点燃了捻子,握在手中又前冲出二十多步,同时挥动手臂将铁球掷了出去。
未知的东西永远可怕,铁球落在象阵脚下时,所有北印军将领的脑袋都嗡嗡响,生怕它们里面钻出绿瘴气或什么毒蛇毒蝎来。
惊雷般的爆炸声在地面上炸响,翻滚起熊熊火焰,他们的脑袋真的嗡嗡响了。溅射出灼热的火油在大象的腿上或身上燃烧起来。
象群立刻发出了悲鸣的长嘶声,惊吓得调转方向朝着已方的队伍冲去,战神巴吉拉的脸上浮现出一瞬的惊恐与愤怒,张开喉咙暴喊道:“都散开,躲开!”
北印度士兵惊恐万状地往恒河的方向奔去,身后是同样惊恐奔跑的大象,它们将这些士兵们撞倒,粗壮的大脚踩了上去。跑得快的士兵们跌跌撞撞的进入恒河中,身体在起伏的河水中上下波动,或扑入浑浊的水底大口喝水。
这个时候的恒河水还是相当干净的,干掉三碗都不会重生再做印度人。
只是象群们也冲进了河水中,四脚的快速踩踏使得河水都如沸腾了一般,有些扑倒在水中的兵卒正好被踩住,整个水底仿佛被红色墨水晕染。
趁着这个混乱的时刻,唐军的千骑营再度逼来,这次他们动用了马槊队在前方,将聚集在一起的小股敌军冲散,用角弓和横刀收割敌军性命。
战神巴吉拉带着他的刹帝利军官团和亲卫军又一次回来救场,挥动着手中的各色兵器朝着唐军骑兵冲来,他挥舞在手中的犀利软剑恨不得将这帮偷袭者脑袋全部割下。
然而封常清依然选择不与他硬碰硬,吹响了竹哨率领着骑兵们再度撤退。
有飞骑尉企图在撤退前袭杀巴吉拉,以揽取头等大功,他操着角弓朝着他发射了鸣镝,有百余骑兵跟着将箭矢攒射了过去。
巴吉拉挥舞着双软剑击断了这些飞来的箭矢,就算有箭矢刺中,也不会产生任何伤害。
封常清回头大声训斥道:“乱射什么箭!不要对那个金王八壳浪费箭矢!你破不了他的甲!”
巴吉拉对这次的损失愤怒到了极点,挥动着马鞭奋起直追,但他的甲胄过重影响了速度,而且更糟的是他在追的过程中一骑领先。他知道自己独自一人对上千骑兵容易有生命危险,只好悻悻地撤了回来。
封常清遥望身后撤回去的追兵巴吉拉,笑着对身边人说道:“看见了吧,策略永远比勇猛更有用。”
盛唐陌刀王
第六百六十六章 高段位套路
北印度军队的士气低落到了最低点,唐军两次的骑兵奔袭使得他们损失惨重。巴吉拉本人有金甲护体,也有重步兵护卫,暂时不用担心性命之忧,但他麾下的士兵接连不断地死去,仅凭几百人的装备精良能挽回败局吗?就算他能够活着抵达曲女城下,残兵败将如何从唐军手中夺回曲女城?
他遭遇到了一种全新的战术,已经涵盖了他的军事知识盲区。过去的几百年里,每一次侵略者的到来都带来一种新的作战方式,波斯人皇帝大流士入侵时的不死军带来了重装步兵和战车,亚历山大带来了马其顿方阵,大月氏人的霜贵帝国带来了重骑兵冲锋,但这次的唐军带来的灵活穿插的轻骑兵,当然他还没有见识到唐军的弩箭长弓搭配的箭雨和六花阵。
实际上每一次侵略战争都能给印度带来深层次的改变,如大流士和亚历山大入侵后,使得北印度人学会了重步兵和马其顿方阵,他们用这种先进的战术思想狠虐自己的南方同胞,大一统的孔雀王朝由此而诞生。大月氏人霜贵王朝结束后,北印度人学会了用骑兵和战象,然后笈多王朝诞生。他们所有内部战争都是北方虐南方,因为北印度确实在外来者的倒逼下,显得更有攻击力。
巴吉拉虽然自己也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