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293章

盛唐陌刀王-第293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换成别人与米查干说这些话,他一定坚决不信并嗤之以鼻。但如果是李嗣业,那就另当别论了。他作为对方名义下的商人,已经多次见识过了对方口述的目标实现,宛如一名预言家般准确完整。

    米查干已不是昔日那个守着街头胡饼摊子的粟特少年郎,用镊铲子一边翻着胡饼,一边做梦富足的小子。他结交了许多的祆教的萨宝,还有打着宗教名头实际是商旅的牵头和组织者,也结识了长安城的首富们,更结识了一堆带着金钱和权力进场的权贵家眷们,他们期待能在诸多有风险的生意中,找到一条相对稳定的生财之道。

    米查干从李嗣业的口气听来,这桩生意大到让所有人绝望,也让他们重新产生希望,他此刻意识到拉的人越多,越有利于眼下的生意。

    李嗣业把唢呐的技巧和将军令的曲调留在了长安梨园之后,开始上表皇帝,告辞启程上路。他准备回到碛西,准备进行他的高效率商路的投入与收获。

    (ps:感谢书友飘红打赏。)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与杨钊斗嘴

    李嗣业在离开长安之前,两次到杨家去拜访,第一次去杨三姐杨玉瑶府上,第二次去杨钊府上。他过去曾经两次受到杨家的恩惠,虽然从有目的有利益的交换上来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势力尚未形成稳固的李嗣业仍然需要杨家的支持,他也必须放低姿态。

    杨玉瑶站在锦绣华庭后园池水边缘的高楼前,一副冷面含春生人勿进的模样,看到李嗣业信步前来,口气逐渐变得缺德起来:“哟,这不是陛下亲赐的三使吗?你如今身兼十余职,又是圣人亲自任命的梨园乐营将,如今我这锦绣华庭是不是容不下你这么大的官儿了,哪敢让你来登门,我得亲自拽着我那紫鬃宝马请你来,我是不是还得跪地给你擦鞋,否则也配不上你这么高的官职呐。”

    她嘴里喷射出来话语带着满满的酸味儿,就像一个被始乱终弃的怨妇,这使得李嗣业十分吃惊,他到底怎么惹她了。

    李嗣业开动脑筋,在头脑中迅速琢磨了无数遍,大概明白杨玉瑶何以生怨。他这次带着乐队来长安,前期一直在准备献给皇帝的节目,后面又被拖入到梨园艺人的汪洋大海之中,一个乐营将就等于一个音乐老师。都说艺多不压身,那些想要一技之长的乐师们,纷纷投效到他的膝下来,跟随他学习制作唢呐哨子,甚至是制作唢呐的技艺。一时间,长安怀远坊的那些粟特铜匠们都供不应求了。李嗣业在梨园中不得脱身,等到他将唢呐技巧传播的差不多,向皇帝上表要离开时,才寻得机会前来杨玉瑶的府邸上拜访并道别。

    女人本来就是一种极度敏感易酸的生物,自然会把李嗣业的迟到当做怠慢。杨玉瑶性子粗俗似男人,胸襟也比一般的女子开阔,今日突然这样不满,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他用脚趾头都能猜到到底是谁在泛酸,李林甫等高人是喜怒不形于色,而有的人简直是行走的情绪体,各种负面情绪堆叠,态度随着事件突变,这人必然是杨钊。

    李嗣业信步走到杨玉瑶面前,躬身叉手笑道:“嗣业恭喜夫人获一品虢国夫人。”

    玉瑶冷哼了一声:“怎么能跟你比,你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大官,怎么能瞧得上我这样的小女人。”

    李嗣业依然不卑不亢,叉手说道:“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及时来找你,你就生气了?正是由于杨家的帮助,嗣业才有今天的机会,我怎么能够见利而忘恩义。”他回头看了看身后袖珍的龙池,又看了看着缩小版的花萼楼,颇有感慨地说道:“自从夫人这御景华府修建成功之后,我们每次来长安,都要来此造访观瞻。从未缺席。这个地方有时会给我家一般的感觉,住在这座楼里人也让我挂念,夫人就算不相信嗣业,难道也不相信自己的魅力么。我已经被你给迷住了,如何还能够舍弃。”

    杨玉瑶面不变色,嘴里却哼了一声:“真会给自己脸上贴金,那么大个儿就跟个熊似的,真以为我能瞧得上你?”

    她转身进门往楼梯上走去,李嗣业紧跟在身后,她脸色虽然还僵着,但态度已如冰山一般开始融化。

    三楼的榻上躺着一个人,正是那及时反应变脸的杨钊,他看见李嗣业后猛然坐起来,吃惊地问自己的堂姐:“三姐,你为何还要相信这个忘记咱杨家恩义的混人?人家现在已经是陛下的红人,还需要我们做什么?”

    李嗣业来到杨钊面前,非常标准地拱手作揖,点头说道:“杨司农,这话不应该是从你嘴里说出来的。”

    杨钊抬头皱眉问道:“你什么意思?”

    “太府寺掌管全国仓禀,掌控长安、洛阳、太原、扬州等地东西市署,乃是三品正卿司农。你又身为侍御史,离圣人最近。自古以来京官为贵。三年前你入长安,三年后已高居三品,君前途如火箭升天,白鹤上青云。升官之快,前途之辉煌天下何人能及?”

    杨钊抬手指着他怒道:“我能升任到今天的地步,全靠我自己,你有什么可酸的?还有,你说的火箭那玩意儿是啥意思,是不是骂人?”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脸皮也是没谁了,你能成为三品大员靠的是谁自己心里没点儿逼数吗?竟然还敢恬不知耻地说全靠自己?

    李嗣业抑制住自己嘴角非邪魅,也非嘲笑白痴的抽动,呵呵笑道:“从我进来后你对我的态度来看,我还以为我一介小小的节度使被大司农给嫉妒了,官大的酸官小的有什么意思?嫉妒我旅途奔波?还是嫉妒我黄沙满面?嫉妒我两三年才能回长安一次?还是嫉妒我全身挂彩历经数十次血战,嫉妒我花了十二年时间才从七品升任到三品的节度使?”

    “哟,怎么?听说这意思还嫌自己升官升的慢了?要不我明天进宫把你今天说的话原原本本告诉陛下?让他再升你一级?你都已经身兼十职了,整个陇右道都要看你的眼色,你不思陛下恩德,竟然还嫌不足,你简直就是当那啥立那啥!”

    李嗣业毫不留情地怼了上去:“那行啊,我明天也进宫见陛下和娘娘,就跟人家两位说,杨钊今天能升到太府寺正卿的位置,全靠人家自己上进努力,跟陛下和娘娘全然没有什么关系!”

    杨钊扑通一声从床榻上跳到了地上,呲牙怒声道:“可以啊,明天进宫,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不说谁就是龟儿子!”

    “好,明天就一起进宫,杨司农就把今日的不满都告诉陛下和娘娘,就说咱俩想换一换,你去陇右身兼十职,我去做太府寺卿,近水楼台靠近陛下和娘娘,谁不去谁就是狗杂碎。”

    “放屁,龟儿子,老子什么时候要跟你换?”

    在旁边观战已久的杨玉瑶总算耐不住了,翻着白眼娇叱道:“都别吵了!两个大老爷们儿争来吵去,还有没有大唐官员的样子?”

    李嗣业十分鄙视自己,非要靠争吵来维持与杨家兄妹之间的关系。他心中对杨钊此人的人品极度厌恶,能够与其虚与委蛇,已经是他最大的让步。

    片刻之后,三人围坐在隔扇间里,有两名婢女跪坐在一旁煮茶。李嗣业握着茶盏,一边恬淡地浅慢品尝,一面低声说道:“长安城西市上有个米查干,乃是长安巨贾之一,他想托我走一走杨司农的路子,不知杨钊兄……”

    杨钊咧着嘴冷笑道:“我乃太府寺卿,正三品的朝廷大员,岂能结交商贾小人。”

    李嗣业接着补充:“他承诺,每年赠送给杨司农一石胡椒。”

    杨司农呼吸不能淡定了,连忙找补道:“我既然执掌太府寺,就应当多多了解市署情况,为商户排忧解难,这个米查干,你随时可以让他来找我。”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七十章 加饷与主持考课

    天宝七载深秋十月,李嗣业从长安回到北庭治所庭州城。他从长安回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升北庭三军的基本待遇。正值府兵制和募兵制的交替时期,各镇边军的基本待遇已经固定下来了,最底层的兵卒每月绢一匹,粟米一石,一年十二匹绢,粟米十二石。

    这个待遇换算下来到底是多少呢,由于丝绢在大唐是硬通货,远比时而膨胀时而紧缩的开元通宝货币要稳当的多,所以可当做钱来用。生绢一匹的价格是五百钱左右,粟米十钱一斗,一石是近百钱,一个普通兵卒的月待遇是六百钱。

    安西四镇的待遇稍微高些,合计下来将近一贯,禁军御林军和龙武军的待遇是边军的三倍。而待遇最低的,就是北庭节度使麾下的募兵。他们手中无田,每月只发放粗麻一匹,青稞一石,有私马者马料一日补给五升。表面看上去与其他边镇的数量一致,但这纯粹是自欺欺人,麻布一匹的价格不过百余钱,青稞更贱,甚至在河西等边镇,青稞是当做饲料来使用的。

    他曾亲自去黑水守捉的一个长征健儿的家中视察,此兵卒家中有一个妻子两个孩子,孩子面黄饥瘦,妻子衣不遮体。他们三口人每天要消耗四斤粮食,就算顿顿吃青稞糌粑,一石到达月底也不会有余粮,兵卒家中没有养任何牲畜,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日子很是凄苦。而这,就是边关大多数唐军的生活水平。

    由于府兵制到募兵制的转换初创,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军饷制度存在不少的缺陷,长安禁军普遍偏高,边军又普遍低。边军的战斗力与待遇的比例正好与禁军呈反比。

    李嗣业与赵玼和臧希晏开了内部会议进行商议,决定只涨底层什长和兵卒的待遇,每月发放生绢一匹,粟米一石外加青稞一石,什长生绢一匹外加火麻布一匹,粮食与前者照旧。条文由行军掌书记岑参起草,最终成文张贴在庭州交河金满等城池的城墙上,也张贴遍了北庭治下所有守捉城。

    同时李嗣业下令,北庭三军中有家眷,并且在本地拥有户籍者,颁给永业粮田二十亩。

    升饷的消息传出,轰动了瀚海军、天山、伊吾等三军的军营。

    他们中有些人在军中服役已经有二十余年,却因为待遇太低无法成家。就算许多生长在北庭本地的胡女,也都不愿意愿意下嫁固守穷困的征夫。他们宁愿嫁给走街串巷的货郎,嫁给奔波行商的商贾,这是很大的问题。

    往轻了说军汉们为大唐守御边关,却穷得没有了第三代,往重了说,北庭军经过鲜血洗礼的优秀基因未能遗传下去,直接使得整个北庭军后继无人。往更严重了说,整个碛西都没有造血功能,一旦河西走廊被切断失去中央的输血,能够坚守就是安西北庭那些后继无人的白发老兵。

    改变了北庭军兵卒的基本待遇,使得李嗣业一时间的威望和军心所向,超过了过往的任何一位北庭节度使,广大兵卒们都赞不绝口。

    这还只是他的初步计划,今年内他要利用手中的权力,给天山军和伊吾军各招募一千人的兵力,并补全他们的铠甲兵仗。

    甲胄和兵仗才是真正的内耗,而且有钱都不好使,少府监治下的北都军器监各署包括武库在内,都需要少府监和兵部的共同批文,才能够根据边军的定额集中采购。

    当然制度有漏洞,也是可以从中钻空子的,只是需要更多的钱。长安城中盘踞着明面上暗地里许多势力,只要有钱,他们就能给你搞到一切想搞到的东西,

    一切又都回到钱这一方面。没有钱财寸步难行。

    戴望在天竺和葱岭已经经营了一年多,他的商路起步已经初步成功,眼下就看这个生财机器到底有多大的产出了。

    他利用今年考课的机会,决定在安西四镇到沙洲等地跑一趟,亲自完成对商路的统筹决策。北庭的管理工作,暂时交给赵玼和臧希晏联合来管。

    陇右道采访使的全称为采访处置使,并无专门的衙署,一般是节度使等人兼职。只是今年情况令人意料不到,本该兼任采访使的应该是陇右节度使哥舒翰,没想到却成了北庭节度使李嗣业,这两个边镇完全就不是一个体量好不好,让李嗣业监察他们实在有些资历不足。

    由于今年是小考,陇右各州刺史将自家官员的考课进行打分,李嗣业则只需把这些考课评价收起来,简单看一下,只要不是太虚高太离谱就行。节度使刺史们的考课则由李嗣业亲自去评价下达。

    面对繁琐的课考工作,过往的考课需要采访处置使亲自游走于各地,实地调查节度使、刺史们的工作成果,然后给出判断结果。

    李嗣业自然没有那么充裕的时间,他上任之初就决定把考课的规矩给改一下,命令边关节度使和各州刺史们,写一封今年内的政府工作报告,称之为总结函上交给他,然后在总结函的背后写下建议给自己的考课评分,同时也写下临近几个州县官员的用政得失和估计考课成绩,他经过统一总结之后,便可以轻松得出结果。

    这个方法非常合理,所有人都喜欢给自己打超出实际的成绩,而给邻居打出平庸的成绩,这样综合一下,结果反而更接近实际情况。

    他本人已经在安西四镇的老巢龟兹城中了,身边只带了行军掌书记岑参和婢女道柔,他也没有把行程和路线泄露给安西军诸将。因为他过去也曾是他们中的一员,如今因为身份的悬殊产生尴尬,特别是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面前,他连同对方见面时说什么都没有想好。

    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其实就是一支乐曲一柄乐器的差距,以高仙芝那样的性格,可能就瞧不上他这不务正业靠着旁门左道,溜须拍马逢迎皇帝得来的采访处置使。李嗣业或许也不太感冒高仙芝的顽固思想,只会打仗的人怕就只能看到战机,却看不到其他的机会。

    他在城中驻足休息后,第二日动身出发,十三天后到达疏勒城。

    进入疏勒城后,他直接去往纸坊,结果戴六郎却不在纸坊,根据造纸的工匠们说,戴望可能在葱岭守捉城一带,葱岭地区驿站的铺设才是重中之重。

    他给戴望写了去信一封,命驿站传递到葱岭去。他自己则在纸坊旁边戴望的小屋中等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