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260章

盛唐陌刀王-第260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对于驻守小勃律军的军使的人选,还有当地人和唐军的比例,军队的构成,需要唐军自己私下里商量解决之后再提上来。

    高仙芝转身对莫拿利躬身抱胸说道:“大王,今天的廷议就到这里,明天上午还在这座大殿里,我们再商议驻守军队的事情。”

    这是莫拿利王今天听到的第一件让他高兴且安心的事情,他刚刚还担心唐军在这里一通乱搞之后,会不会就这样拍拍屁股走人了,万一吐蕃决心卷土重来,他们应该如何应对?

    “对,对,大将军一定要派军队留下来,小勃律的安危就全拜托将军了。”

    高仙芝:“大王不必担心,退朝!”

    ……

    高仙芝领着众将回到城中六纛所在中军行营,这里原本是孽多城的官署,被唐军临时征用。

    他坐在官署的石厅中央,下方左右坐着唐军的高层军官。高仙芝双手扶在膝盖上问众人:“我们准备在小勃律留一支军队,军使等主官当然还是由我们自己人担任,各位认为谁适合在此担任军使,请举荐出一个人。”

    高仙芝此言一出,下面的人鸦雀无声。谁都知道这是个倒霉差事,一旦被安排到了这里,就会变成被人遗忘的角落。

    高大将军看到众人这个模样,明摆着就是所有人都不情愿,谁都不愿意站出来替朝廷分忧?

    他哼了一声慢悠悠开口:“我本欲委任席元庆镇守小勃律,可惜他家中有年过六旬的老母需要照顾,本人不得脱身。各位,小勃律虽地处偏远,却是我大唐西北边陲扼衡吐蕃的重地,大家不要不把它当做一回事。”

    李嗣业感觉时机成熟了,正要准备开口举荐赵从芳,却谁料赵从芳主动站了出来,朝高仙芝叉手自荐道:“卑职赵从芳不才,自愿带兵留在小勃律。”

    他心中很欣慰,赵从芳能主动站出来,效果自然要比他举荐来的好,而且他埋下棋子的意图也不会被高仙芝看出来。

    高仙芝一瞧,心中还有些不乐意,这个赵从芳一直名声不显,没有什么可圈可点的战绩,甚至他今日若是不站出来,高仙芝都不知道自己安西各军的麾下还有一个叫赵从芳的。

    只是那些名声显露的,诸如席元庆,康怀顺,田珍,封常清、白孝德、段秀实等人,心中都有向上拼搏的念想,自然不会屈居在这种小地方。只有认为自己前途止步于此,才会选择留下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他只好选择从矮子里拔将军,希望这个赵从芳能够独当一面。

    “赵从芳,你现任何职?”

    “启禀大将军,卑职现任疏勒军演渡州州营押官。”

    高仙芝下意识地把目光投向了李嗣业,意思是这是你属下的人,你的人只有你熟悉,你倒是给咱公正的评判一下,赵丛芳有没有这个能力担当一军之军使。

    李嗣业自然有他的一番说辞:“赵从芳跟随我多年,我对他也颇为了解,他虽不似田珍、封常清、段秀实等人作战能力突出,但胜在老成持重,各方面能力均无短板,且有独立判断和决断能力。所以我相信赵从芳能够胜任小勃律军使的重任。”

    既然李嗣业都认可的人,高仙芝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当即拍板说道:“既然如此,赵将军就留驻在小勃律都城,负责维持小勃律稳定,坚守娑夷河不使吐蕃军有机可乘。你带领你麾下的三个团,我再给你调拨来两个团,总共一千人。你们再从当地人中选拔出两千人组成一军。我会向圣人禀报为你们讨来军号和官衔,一切军饷和粮秣都由小勃律国供给你们。”

    赵从芳躬身叉手:“喏!从芳定不负大将军所托。”

    安排人留守的事情谈妥了,高仙芝很高兴,他在小勃律国的这场战争总算告一段落,回去迎接属于他的功勋和荣耀。但对于这个地方也有一丝丝的怀念,主要是享受把一个国王呼来喝去的感觉,觉得他在这个弹丸之地内,拥有凌驾众生之上的快乐。

    但回去安西之后就不会了,他回去还得装孙子,而且很快就会体会到那种巨大的落差感。

    李嗣业倒没有这种感觉,他在这场战争中功劳很大,却没有喧宾夺主,最大的功劳还是属于高仙芝的。他巧妙地拿捏着这种分寸,在战争的大方向上决计不会多插一句嘴,让高仙芝认为,是他的战略和决断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

    高仙芝第二日来到孽多城王宫,对国王提出要组建一支由唐军主导的联合军队,军官层基本都是唐军,下面的士兵全是当地人,还问国王有什么意见。

    国王莫拿利还敢有什么意见,连忙答应高仙芝的要求,让国相阿贝朗负责帮唐军选拔士兵。小勃律这样的多山地区有很多猎户,人不是问题,阿贝朗顺带着还能以权谋私,把自己城邑内的人多多选拔进军队中。

    这支军队的军使由赵从芳担任,副军使由国相阿贝朗的侄儿担任,充分体现了这支联军的独特性。至此,小勃律国权力最大的两个人诞生了,一个阿贝朗,一个赵从芳,他们两个掺和在一起足以颠覆政权。

    这也是高仙芝和李嗣业最担忧之处,他们即将班师回安西之际,两人专门找赵从芳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训话。由于地处遥远的关系,安西军一撤走赵从芳就等于放了风筝,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做判断,所以要保持清醒很重要。

    “我们对你的要求只有两点,不要与本地人把关系搞僵了。这一点很容易,只要你不做太过分的事情,小勃律人不敢得罪唐军,所以千万不要太过于作威作福。第二点,要保证小勃律的稳定,永远不要主动去主导政权更替,任何人想借唐军的力量去颠覆小勃律王,都不要答应他。除非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这需要你自己去判断。”

    赵从芳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再次行插手礼向两位将军保证:“我们留在这里的目的是防止吐蕃人,绝对不会主动干预小勃律的国政。”

    高仙芝深感欣慰,他终于可以放心地班师回安西。

    天宝五载八月底,趁着葱岭地区还没有迎来最严酷的寒冬,高仙芝带着军队七千人从孽多城出发踏上了回程。小勃律国君臣一路相送到城外,表面上有些不舍,实则心中庆幸,高仙芝这个强盗终于走了。

    他盗取了小勃律皇宫里的许多财宝,国王送行时还得强颜欢笑,就好像强行把他们从吐蕃人手里解救出来一样。如果站在勃律人的立场上来说,唐人和吐蕃人是同一种东西,他们都给这个处在东亚的小国家带来了不幸。这也是在大国夹缝之间生存的小国的不幸。

    高仙芝的亲卫部队每人的马匹上都携带了一些私货,用葛麻布包裹,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但心里清楚的人都知道,那里头包着的都是金玉器,只是他们都装着不知道罢了。

    盛唐陌刀王

 第五百零四章 自负自私之心

    唐军再次翻越过坦驹岭来到山对面的娑勒城,由于这次是回程,他们对于冰山的恐惧减轻了许多,而且通过本地人以及商旅的引路,他们在这冰山上找到一条相对容易行进的道路,那些看似艰难险要的路段,走得次数多了,也就不觉得险要了。

    大军刚回到娑勒城,高仙芝就去找了留在这里的监军边令诚。由于他现在还不是御史中丞,不够资格给皇帝写报捷的奏疏。只能去找边监军,写了之后请他盖印才能派人送到长安去。

    他特意把从孽多城皇宫里抢来的东西,挑出其中一小份儿送给了边令诚,使得边监军很高兴,连连说道:“也不亏我跟着你来这葱岭苦寒之地跑了一趟,高将军果然很够意思啊,我都要提前称呼为高中丞了。”

    高仙芝连连摆手:“不敢,不敢,夫蒙中丞以河西兼任安西节度,仙芝这次能够有幸带兵远征,也多亏了夫蒙中丞举荐。”

    “这有什么?封疆大吏就应当能者居之,他夫蒙灵察何德何能,只不过欺负一个内忧外患的突骑施还行,他有这个能耐领着大军千里迢迢穿过葱岭到小勃律跟吐蕃人干仗吗?没有。他在河西做节度使任上,几乎没有任何建树,不敢带兵去跟吐蕃人硬磕。就连圣人数次催促他讨伐小勃律,也借口说时机不合适,是时机不适合吗?我看就是怕打败仗!高贤弟你知道圣人怎么评价他吗?”

    高仙芝装作不感兴趣,却挑起了眉毛:“怎么评价的?”

    边令诚压低声音凑在他耳边说道:“圣人说他锐气尽失。你想想看,一个武夫在圣人眼中锐气尽失,他还有什么资格在这个位置上坐下去?”

    “非也,边监军。”高仙芝笑着摇头道:“做官的规矩我们都知道,夫蒙中丞坐到今天这个位置,身为两镇节度使,只要他不犯什么错,圣人不会将他拿下来。圣人虽然说他锐气尽失,但他没犯错,只要没犯错,我能有什么理由取代他?”

    “高将军,你别担心,圣人会考虑好这种事情,你只管承接你所得到的功勋荣耀吧。对了,差点儿忘了这事儿。你赶紧差人写一封报捷奏疏,我给你盖章之后,派一个得力之人送到长安去,这必是今年让圣人最高兴的事情。”

    得到边令诚的支持之后,高仙芝反倒不那么着急了,笑眯眯地说:“边监军何必着急,我们还未走出这穷山恶水,等到达播密川驿路通畅之后,这报捷奏疏再写也不迟。”

    ……

    播密川的东岸,是大唐在葱岭驿路的最后一站,识匿国的族人们也特意跑到这里来迎接跟随唐军远征归来的识匿勇士。

    只是伽延从父子的境况有些凄凉,用木棍藤条编织的担架上放着伽延从的尸体,尸体旁边放着雪山上采下来的冰,用这种方法来防止尸体腐烂。

    另一个担架上躺着若失罗,他面无血色嘴唇发白,特别是得知父亲已经在娑勒城中已经告别人世后,他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李嗣业特意把疏勒军中的医官派到他身边看护,使得这年轻人总算熬到现在。

    国主的大儿子查失干和阿兰达看到躺在担架上的父亲,踉跄地跑了过来,女儿扑到在父亲身前失声痛哭,查失干也扑过去干嚎了几声,然后猛然站起,面带愤怒茫然四顾,突然看见了同样躺在担架上的兄弟,快速地走了过去。

    李嗣业乍以为他要把同样的眼泪送给弟弟,却没想到他抓住了若失罗的胸口,开启了激烈摇晃模式:“若失罗,你这个混蛋,你是如何照顾父亲的!你这个不肖子!”

    若失罗确实自责,在他的摇晃下满眼泪水,痛苦更自不必说。几个抬他的识匿壮士连忙上去阻拦:“大王子不可如此,小王子也受了很重的伤,这是他为国主受的伤!”

    查失干怒声斥道:“你们还在替他狡辩,我看他就是贪生怕死,顾惜自己的性命,才使得父亲命丧战场!”

    李嗣业冷眼旁观,以前与伽延从交往的时候,没有多注意他养的大儿子,竟然是这样一个垃圾货。若不是他贪生怕死,不敢替父亲上战场,伽延从还用得着亲自带兵上战场吗?他现在过来责怪自己弟弟的口气,不就是他自己的写照吗?

    他们还准备把若失罗留在识匿部,但现在看来,要是把若失罗留下来,估计唐军前脚走,他后脚就能够遇害。

    李嗣业当然可以把若失罗带走,就算他身体残疾不能上战场,以李嗣业现在的身份能力,养活这么几个闲人是没问题的。但他可不仅仅是想让若失罗留在识匿,还希望他能够支撑起整个部族来,作为在丝绸之路南线上最重要的节点。

    但是他的兄长查失干,成为了若失罗接手识匿部最大的障碍。作为识匿部的朋友,李嗣业亲耳聆听过伽延从的遗言,他在弥留之际希望若失罗能够继承识匿国主的位置,希望查失干能够辅佐弟弟,但看到现在这个样子,他觉得伽延从实在是可怜。

    在这种兄弟二人矛盾已经酿成的情况下,李嗣业决定主动解决矛盾,这不只是为了让若失罗当上国主,更是为了完成他计划中的周密一环。

    当夜所有人都在播密川河流沿岸扎营,唐军的规模也不只是出征时的两万人,仅押解的吐蕃俘虏人口就足有近三万人,牛羊数万头,还有识匿部迎接唐军的部众数千人。当群山的星辰洒下时,河边星星点点的篝火、火把和人流扰动,就仿佛星河落到了人间。

    在这样热闹的河岸边,总有人心怀叵测,也总有人患得患失。

    高仙芝趁着夜色美好,命节度判官刘单洋洋洒洒写了一封几千言的报捷奏折,把这场战争从出发起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高仙芝如何克服困难,唐军如何英勇战斗,高仙芝又如何巧妙施计,如何安排镇守诸事前前后后都详细写了下来。保证圣人在看到这封奏疏后,就能脑补到战斗的所有过程,才会对高将军取胜之艰辛感同身受。

    查失干也趁着夜色美好,把自己平时亲近的两个人叫到了身边,对天空朗月愁叹道:“父亲在时对我最是关心,可惜如今父亲命丧沙场,我竟不在身边,本该继承父亲遗志接替识匿国主之位。但是若失罗素来和唐军关系亲密,这次又亲自伴随父亲远征,那些跟随他的军汉们和唐军若推他做识匿国主,我将来还有活路吗?”

    这两人一个劝说道:“大王子绝不能坐以待毙,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若是真让若失罗做了国主,他如何不会记恨你。”

    查失干面色痛苦地摇头说道:“如你二人所说,我当如之奈何。”

    另一人上前压低声音叮嘱:“大王子可知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如今若失罗身负重伤,他若是有什么三长两短,谁也不会怀疑到其它人。趁着今夜播密川河滩上人多杂乱,后半夜所有人都熟睡之后,派一可靠的人前去他熟睡的地方,在他的伤处捶那么几拳,定能让其毙命黄泉。”

    查失干听得双眼发光,却又假惺惺地问道:“他毕竟是我兄弟,这样做不太好吧。”

    “大王子,千万不能有妇人之仁,你今日不除掉他,将来就是他除掉你。”

    查失干恨恨地咬牙道:“好,你们两个都去,把他这半口气给我弄到没气,将来我做国主,定教两位担当亲信,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