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242章

盛唐陌刀王-第242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疏勒镇的清晨干爽而冷清,集市上已经有袅袅白气在打旋,那是早食的摊贩开始制作蒸饼或胡饼了。两名唐军兵卒穿着半厚棉袄,双手捅在袖子里往城门的方向走去。

    他们一人的胳膊下面夹着告示纸,一人提着浆糊筒子,在城门旁的墙壁前站定,在墙上刷上浆,分别把告示贴在了上方。

    等两名兵卒走后,过路商贩纷纷围了上来,上面共贴着两张纸,两张告示分别是不同的内容。

    这些走南闯北的人中,自有许多识字的,开始对着纸张念道:“从即日起疏勒镇境内十三州将进行户籍登记造册,凡在疏勒镇居住五年以上或有长期居留意向者,都可到疏勒都督府录事参军公廨所在地进行登记。凡登记住户无需额外缴费,但若有永久居民躲避登记者,从事一切商业活动,必将征收重税。兹事体大,望各位乡亲父老奔走相告。”

    又有人在第二张告示前开念:“从即日起每年的三月份成为疏勒镇植树月,凡疏勒户籍行弱冠或及笄以上男女,每人在疏勒绿洲与戈壁边缘需种植树木或灌木三株,必须能保证成活。严禁绿洲范围内砍伐树木,百姓自建房全部采用泥坯平顶屋,不得采用木梁,公共房屋也尽量建筑平顶屋,庙宇楼观灯建筑不得采用歇山顶等斗拱梁柱,尽量采用石材。禁止将放牧区设在绿洲边缘。”

    围观的群众们听完后均面面相觑,几个人围着告示评述:“这是疏勒镇镇使的要求,还是都督府的要求,不让百姓砍树建屋,为何还要求大家种树?”

    “可能是疏勒镇想要扩充绿洲吧,不过我们疏勒的人太少了,即使全部疏勒人每年种三颗树,也不会有太大改善。”

    这边人们的议论尚未结束,另一边几名唐军提着石灰桶,开始在靠街道的民宅或商户的墙壁上涂刷大字。字体虽然瞧起来很难看,但还挺像模像样。

    一家邸店的仆人刚要出来拦阻,但看到涂字的是穿着红衣的唐军,连忙凑到近处去询问:“军爷,不知为何要在我家的墙上涂字。”

    “这是宣传标语,就是为了让你们这些百姓看到,反正我家校尉是这么说的,你们就凑合着看罢。”

    仆人看了看这几个字,他一个都不认识,心中害怕是不是要搞拆迁,或者是要斩首犯人以示众?他连忙回去找自己的主家。

    等到主家从房屋中跑出来,看到墙上白生生地写着几个大字:植树造林,绿化碛西。

    (PS:感谢大漠烽火相传飘红打赏。)

    盛唐陌刀王

 第四百九十章 耐旱植物与原材料

    镇守使李嗣业的府邸今日也尤为热闹,为了鼓动百姓种树扩大绿洲面积,他带着府中的所有家眷仆人以及守在府中的亲兵,带着工具浩浩荡荡出动,前往疏勒镇的东端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图伦碛大漠处于疏勒镇东端,距离城池将近八十里,这其中还有着很大面积的戈壁滩。戈壁滩上即使没有沙子,也无法生长植物,通常由盐碱土和裸岩构成。想要保持和扩充绿洲就要从戈壁沙漠边缘地带下手。

    以身作则的好处就是能让疏勒居民看到决心,我李嗣业可不只是喊喊口号,贴出布告,这件事情要坚定不移地执行。他的行为带动了疏勒都督裴国良,这位裴都督也带着家人仆从赶往了戈壁滩,还有疏勒都督府的各级官员,刚刚从屯田区结束屯田的唐军,众多的疏勒十五州百姓。

    适宜种植及耐活率高的树木有两种,都是疏勒沙漠附近常见的树种,分别为梭梭树和沙柳树,这两种树绝对是最适合固沙的首选。梭梭树根系发达,可达地下几十米深处。它极易繁殖,将种子埋入沙中,只要灌溉适量的清水,几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发芽生根,只要幼苗不被动物啃食,它们不需要再灌溉及人为看护,就可以长成低矮的树丛。

    沙柳树也相当耐旱,同时根系也十分发达,一株沙柳可以固住十丈方圆内的沙土。它的繁殖也很简单,只要插枝就能够成活。

    距离绿洲边缘最近的水源点是十三里地外的汲水井。李嗣业亲自挑着木桶去挑水,然后赶回来浇水。

    一桶水对于广袤的戈壁来说,就像是滴在烧热的干锅中的一滴水,浇在地上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渗透蒸发,不过对于这两种耐旱植物来说足够了,如果有保鲜膜覆盖在沙土表层可防止蒸发,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只能选择迅速用浮沙掩盖。

    戈壁滩上风沙大,为了不使发髻灌入沙子,十二娘和枚儿只好用绸布缠住头,一层两层都不顶用,至少需要六层。为了遮挡面部不被太阳晒黑,又用红纱遮住面部。这样乔装改扮一下,哪里还像婉约的中原贵妇人,反而一股浓浓的西域风情,如果鼻子上再加点儿什么装饰物就更像了。

    服饰本来就是以实用为主,一些奇装异服虽然不符合审美,但有其存在的原因道理。

    戴望换了一身白色的罩衣,用青铜做的薄面具戴在脸上,他依然让疏勒百姓感到害怕而且不愿接近。连李枚儿在不知所以的情形下,也畏惧好奇地注意着这个人,倒是十二娘应该是走惯了江湖,对于这样遮挡面部的怪人并不好奇。

    戴六郎走近李嗣业身边,低声地嘟囔道:“我在城门口看见你的告示了,如果疏勒镇周围树木珍贵稀少,又不让我们砍树木,仅仅靠农田麦秆和青稞杆,根本生产不了多少纸。我来碛西之前,根本就没考虑到这个。”

    李嗣业摇头笑了笑,指着身后一片望过去绿色蓬勃的植物,它们低矮却又蓬松,枝条弹性韧劲,在沙漠季候风的吹拂下,很快弯腰低下去,却又迅速站起来。

    “这种树叫沙柳,我可以分出几十顷地的沙柳给你当做原材料,这种东西在疏勒到处都是,还不够你造纸吗?”

    “不是不让砍树么?”戴望诧异抬手捏着枝条问道:“你在疏勒各州刚刚贴出告示,不让毁坏树木枝条,我如何能带头违反,这不是给你的政令制造障碍么?”

    李嗣业听罢爽朗发笑,伸手抚弄着沙柳的枝条说:“这种植物需要不断砍去枝条才能生长,而且越长越旺,所以你只要砍去它根部以上,就会很快又长出新枝条。这是它新陈代谢,不,应该出除故布新的一种方法。但是如果放任不管使它长到六七年,枝条很快就会干枯,也导致着他的根系也最终死亡。让它活下去的最好办法,就是不间断地砍掉它冒尖的部分,这样它的寿命还可以延续到七八十年。”

    戴六郎应该很吃惊,尽管从他的脸上什么都看不出来,然后便是欣喜,这种植物与他的纸坊真是相得益彰,只需要隔几个月修剪一茬,把干枯的沙柳枝当做造纸材料,完全不用担心原材料的问题。

    “我给你弄几顷干沙地,全部用来种植这个,完全不用担心不够用。”

    裴国良提着铁铲子来到他身边,很是好奇地说道:“据说疏勒国在汉之前就有种树的传统,只是后来疏勒国被龟兹人占领后,才废除了种树的条文。一直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再延续祖先的习性。想不到李将军也知道这个,这可是复兴旧礼,实在是令我感动。”

    李嗣业只是呵呵一笑,这不是撞上了吗,但他不想发表任何看法。

    “对了,”他突然想到了一茬,扭头问裴国良:“以前疏勒的各个州是如何处理犯人的?”

    “无非是斩首和绞死。”

    “那些罪不致死的呢?”

    “当然是将他们赶至青岭以西的葱岭冰天雪地中放羊。”

    “那多浪费资源呐!”李嗣业不无惋惜地说:“从今日之后,所有罪不至死的犯人都给我赶到图伦碛沙漠边缘去种树。”

    “这个当然可以,无非一句话的事情。只是赶到葱岭去的人根据罪行严重程度有刑期长短,葱岭守捉城和驿站都不会收留他们。但沙漠种树这个,就怕这些囚犯偷懒不出活儿。看管的人多了又浪费粮食。”裴国良抬头寻思道。

    “这个简单,根据罪行的轻重,可以给囚犯划定种植的面积,株数等等。罪行轻一点儿的,那就两亩地全部绿化,罪行重的,五里地方圆全部绿化,什么时候变绿了,什么时候放他们自由,如何?”

    “这个好!”裴国良由衷地称赞道:“这样既扩张了绿洲,也改善了自然,还达到了惩戒的目的,等我回去就出布告,登记到疏勒都督府的法规条文上。”

    夜色降临时,戈壁上已经种上了一根根的枝条,它们在风中尽管很脆弱,但只要朝着地面伸出根系,就可以繁衍生长下去。

    李将军带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回到了疏勒城,他希望能把每年四月的种树变为习俗流传下去,这样等到千年之后,疏勒所处的绿洲能够逐渐往图伦碛大漠扩充纵深几百里或上千里。

    都护府仓曹向疏勒镇调运盐巴等物资的队伍也在天黑前赶到了疏勒镇,负责押送物资的校尉亲手把一张开元邸报送到了他手里。

    “高都护让我把这个东西给你。”

    “好,早些休息。”

    他安抚校尉等人在城中馆驿住下,自己则快步回到府中内院的书房里,亲自用火折子点燃油灯,在灯下展开邸报。这种激动的心情就像是第一次买智能手机,想多了都是泪。他手中能看的读物无非是《卫公兵法》、《氏族志》和几本儒家基础读物,跟古文接触时间长了,也不觉得晦涩难懂了,但依然很枯燥。有时候整整一个月所接触到的信息,还不如翻开手机一个小时得到的信息多。

    就说现在他视如亲人的开元邸报,总共也不过区区一千多个字,里面没有多少让他感兴趣的内容,比如说河南尹裴复敦打败了一个叫吴令光的海贼,贺知章在家中暴毙,王忠嗣又立了战功。还有一个醒目的信息出现在他的视线中,范阳节度使安禄山接替裴宽兼任了平卢节度使。

    这是整个幽燕之地都落在了安禄山的手中,李嗣业瞬间感到了一种紧迫感,这种紧迫感就像是高考还有两个星期,数理化却一样功课都没有复习那般让人喘不过气来,对方都已经是两镇节度使,可他还在安西的一隅搞所谓的小建设。

    时间不等人,还不迎头赶上更待何时?

    盛唐陌刀王

 第四百九十一章 考课评分不合格

    除了对安禄山的升迁之快感到震惊外,李嗣业还在邸报的背面找到这样一行小字,留言写着安西留后院抄录,圣人着中书省向河西节度使下令,由河西七州在今明两年内往龟兹调拨七万斛军粮。

    以一人每日三斤粮的消耗量算,这七万斛粮食足够安西军所有人员消耗三个多月,而安西军每年屯田的粮草也有二十七万斛,不过屯田的粮草勉强够安西军自给自足。所以从外调集这批的粮食用意就很值得猜度了。

    高仙芝把邸报给他的主要用意,其实就是让他看到这段消息。结合安西军进行一场战役的时间长短,似乎就从来没有超过三四个月的。所以可以大胆地推测,朝廷要求给龟兹拨的这批粮草,主要用于将来远征小勃律国的战事。朝廷要求在今明两年内完成调运粮草,那么远征小勃律的时间就应当在明年和后年。

    李嗣业迫切希望这个时间能够提前,这样他才能得到合理的理由升迁,再加上他已经搭上了杨玉环三姐的这条线,内外合力之下,应该没有什么人暗中作梗了罢。

    邸报的第三面有少半页是空白的,上面是高仙芝用小篆笔写着:“邸报已阅否,兄以为如何?”下面又写了一行:“今载将重新大课考,陇右采访使已由皇甫惟明换为王鉷,兼任京畿色役使,兄须慎之又慎。”

    邸报上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他只好铺开一张细黄纸,捏起一根小篆书写。写的过程中十分注意繁简转换,免得让高仙芝误认为天书。

    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填写为:“已参阅,朝廷调粮恐志在小勃律,预计天宝五载。”他提笔想了想,又在下面写:“王鉷其人难以猜度。”

    能跟李林甫在一个锅里搅勺能是什么人,极度自私的利己主义者。这个人比李林甫的品行还要差。李林甫只是排除异己,打击政敌而已,而这个人为了往上爬无所不用其极,担任京畿色役使其间,盘剥百姓以充填皇帝内库。他看过的一个电视剧《关西无极刀》里面就曾经成功塑造过他的人设,最终被弟弟谋反牵扯而坐罪赐死。

    李林甫任用这样一个人进行陇右道的采访事宜,这让李嗣业如何对这场考课的公平性很是担忧。不过他不用太担心,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付这个人的话,大不了到时候好吃好喝伺候着,大不了再多送点钱。

    夜色已深,李嗣业提着灯穿过廊间来到卧室,夫人十二娘正捏着针线在灯下缝制他的足袋。他半躺在床榻上与她闲聊着,不知不觉竟然陷入了瞌睡中。

    后来迷迷糊糊感觉有人抱着他的腿往靠墙一扔,然后一个后背躺上来弓着背,拱虾米似的一拱,便把他挤在了榻里面。

    他打着呼噜发出呓语声:“这么几年不练剑,力气还是这么大。”

    十二娘发出嗔笑声:“打呼噜都能秃噜出话了。”

    ……

    两个月之后的清晨,李嗣业准备出门去观看戴望纸坊的出纸过程,刚刚跨出门槛,赵正一道长紧裹着道袍迎上来,站在他面前憨厚一笑,却欲言又止。

    李嗣业扭头问他:“怎么了?有什么事儿。”

    赵道长笑着搓了搓手:“我就是想问问我那个道观的事情,你答应我修道观已经超过一年了,可是,现在还没有修起来。”

    李嗣业若无其事地回答他:“我不是给你修了院子、炼丹房和库房以及厢房了吗?”

    “但山门和大殿都还没有修,贫道总要接纳信众,还要设立三清塑像。”

    李嗣业犹豫片刻,回答:“修建道观的木料还没有齐备,你先等等,过了今年再说吧。”

    老道长有点着急,又迫不及待地上前说道:“这要等到什么时候去?我听说你刚刚花钱在城里修建了一座纸坊,我们这道观咋就拖这么长时间?”

    李嗣业暗忖修道观能和修纸坊一样吗,人家那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