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盛唐陌刀王 >

第187章

盛唐陌刀王-第187章

小说: 盛唐陌刀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s:感谢大漠薪火相传,欲仙,遥远123星空飘红打赏。)

    盛唐陌刀王

 第三百六十七章 灯下独谋大业

    李嗣业早已在心中酝酿起一个计划,不,应该是多个计划,由于脑子的点子太多,他必须找笔记下来,免的这些想法像流星一般消失。

    他回到府中以后,也让仆从烧了热水,然后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同李十二娘和李枚儿见面,共同吃了一顿下午饭,也算是隆重的家中聚餐了。

    用过餐之后,他借口疲累独自回到书房中,在十二娘和李枚儿这里争取到一点儿自由时间。

    他点燃了油灯,铺开纸张,用最细的毫笔蘸墨,开始在纸上书写这次视察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办法,无非就是后勤补给能力不足,装备能力还差点,军中医疗体系不足。

    后勤不足体现在粮食单一上,只有青稞米可不行,至少要有小麦和面粉。唐军在碛西也积极屯田,仅疏勒一镇就屯了七屯,每屯五十顷,解决了多半的粮食供应,少量需要河西供给。但田地里只有青稞怎么行,疏勒镇的畜牧业还算不错,但许多兵卒一年都吃不到一顿肉……

    军粮这一方面,扩大军屯的面积,多引种河西的小麦,与青稞形成互补。在疏勒军中打造圆底铁锅来进行炒面,混合盐、羊油从而制作压缩饼干扩展到全军,多多腌制羊肉,找出一个适合长时间保存的盐分比例,要求能在通风良好的坏境下保存一年以上。以上这两种军有食物有保质期长,便于携带等特点,日后建议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制造和发放。

    在疏勒城以及各州城中设立兽医站,雇佣民间有医马经验者任职。疏勒一带戈壁滩上岩石裸露多,恐割伤马蹄,马蹄铁这时候也应该出现了,不但要出现,还要推广到全军中,让每一匹马都钉上马掌。

    设立医疗培训班,请安西军中的医官进行授课,学员则从兵卒中征募,能得医疗培训的士兵,比其他兵卒多得一成的饷钱奖赏,这是一种对学习的鼓励。

    还有一项措施,就得花大量的钱了,用补贴的方式鼓励兵卒购买私马。最后的标准要求是各城各堡各守捉各城戍守士兵每人必须有一匹马,跳荡营,战锋队,城防营等军中精锐需则要两匹马,才符合快速反应部队的特征,而仅有的两个团骑兵,则必须达到每人三匹马。

    拥有一匹马,是为了让兵卒有野外独立作战的给养。士兵步行,马驼干粮和淡水,可使得士兵拥有无需补给线独立作战两到三个月的能力,这是最基本要求。

    这确实需要耗费大量金钱,全让兵卒们掏钱买是不现实的,虽然这个时期的马匹价格跌落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一匹西域敦马的价格九千文。整个疏勒境内唐军有六千名,还有两千名当地人组成的蕃军,如果去做一下调查,估计有近半的人没有马匹,就算让他们疏勒与士兵们各自担负一半,也需要大概三千多万钱,折换为银是三万多两,折算为黄金就是四千多两。

    归根结底还是算到钱的头上来了。

    他在葱岭守捉还藏着曼苏尔赠送的一箱黄金,当初这箱金子是几个大汉合力抬进草厅的,估计在五六百斤往上。当初为了开辟葱岭棉花田,花费了其中一点,这次一旦动用,恐怕要花费其中的一半。

    当然还不到非拿不可的时候,疏勒每年的商税财赋收入,除一部分上缴都护府外,多数都留了下来,当做疏勒地方官员的俸禄和办公费,一部分用作疏勒军的军饷和装备更换。他需要和裴国良商讨一下此事,毕竟对方才是疏勒镇名义上的最高官员。

    再来估算一下添加一名募兵需要添加多少花费吧,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兵卒的生活用品也要正规化,倒不如从一开始就提出来并解决掉。

    一名唐军需要的硬性规定个人物品有,羊毡两块,宽两尺五寸,长六尺,厚度不得超过五分,价值在四十钱左右。

    牛皮水囊价值六十钱,干粮袋不足十文钱,蹀躞带二十钱,刀子、砺石、契苾真、哕厥、针筒、火石等加起来价值近百钱,当然这些东西无需疏勒镇来掏钱,每个月给你们发九百多钱的饷是用来干嘛的?

    还有进食的炊具,这个必须要解决,兜鍪怎么可以当做饭碗?现在市面上的粗瓷碗才十文一个,黑陶更便宜,六文。但这些陶瓷易碎,显然不适合来回换防行军的兵卒,士兵们宁愿用兜鍪也不愿意用陶瓷也是因为这个。但为了广大兵卒的个人卫生考虑,也必须想出代替品来。

    什么?搪瓷?不锈钢?铁制品?前两个就当是开玩笑,铁制品按照现在的工艺水平,是完全能做到的,但不应该考虑成本吗?用接近横刀的价格来买一个碗?无论是强逼让士兵们自己买,还是疏勒镇集体采购,都无法承受好吗?

    他提起毛笔将炊具这一行勾去,在下面写上留待解决。

    接下来是真正的大头,让他这个半吊子键盘经济学家都头疼的部分,镔铁横刀两千文,最次等的细鳞铁甲,疏勒镇向唐政府内部采购,少府寺军器监给出的价格是两万钱。突厥敦马九千钱,连同马鞍马镫辔头长鞭算在一起,价格也直逼一万啦。

    特殊兵种骑兵会用到马槊,步槊,这两样东西是天价不在计算内,就算标准的配备,普通兵卒一般都是三件,分别是刀,枪,弓或弩,这使得每个人的打击杀伤范围都从七十步开始算。枪和弩的成本折算下来,也需要近三千钱。

    他用手指扒拉着盘算算了一下,除去兵卒的个人用品,再除去特殊兵种,一名唐军的基本配置在三万五千文,就算刨除马匹的一万钱让他们自己筹备买马,也需要两万五千钱,还有募兵的饷钱九百,果真是老费钱了。怪不得坐镇西域五千多里,掌管着三条商路赋税的安西都护府只能保有两万五千人的军队数量,即使有良家子肯参军,他们也雇不起。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西域贫瘠,无法完全负担安西军的军费以及粮食消耗,人口密度也不足以支撑募兵。他将来可是要以这里为根基的,就算侥幸也能如安禄山一般,能从皇帝手中讨来北庭、河西两镇节度使,三镇的军队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三万。话说天宝十九年,安禄山起兵叛乱的时候,可是纠集了十五万兵马南下的。

    所以他若是想有所作为,必须改变碛西的现状,发展农业商业,吸引内地移民,使得粮食产量能够供养六万人以上的军队,这样等安史之乱发生的时候,他也可以举一支能够独立与安禄山叛军抗衡的武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今日起就把安西四镇中稍显贫瘠的疏勒作为试点,开始他的大计。

    这个白日梦做得很美好,可惜现在已经到了晚上。看了看自己手底下的纸张,糊里糊涂写了一大堆。没想到这思维一开始发散,竟然就停不下来,如果他想到明天早上,估计把整个地球拿下的方针战略都有了。

    李嗣业揉了揉眼眶站起来,外面有个人影闪进来,却是李枚儿端着茶盏来到书房中。

    “就知道阿兄还没睡,喝了我这碗解乏茶,能消除疲劳。”

    李嗣业端起茶碗,看着门口的格子窗外,似乎有人影晃动,随口问道:“门外还有人吧?”

    枚儿挤着眼睛点头:“阿兄说的没错,我今日到疏勒的佛寺里求香,在门外遇到一位精通周易卜卦的道人,便特地请了回来。”

    “佛寺门口的道人?他是去踢馆的吗?”他随意调侃了一句,问:“干嘛往家里请道人?”

    李枚儿一边说话一边给李嗣业使眼色,暗示他十二娘也藏在门外偷听,叫他说话注意点儿。

    “今日我与嫂嫂到佛庙烧香,偶遇这位道人,枚儿就想请他来家中,用堪舆术来看看哪里适合当洞房,怎么摆置才使得风水好,更重要的是选择一个适合成婚的日子。兄长若是不反对的话,我就请这位高人进来了。”

    “哦好,快请进。”这个事情他绝对不能反对,毕竟是亲口承诺的。

    盛唐陌刀王

 第三百六十八章 赵正一求建道观

    李枚儿将双手负在身后,扭头对门外叫了一声:“进来吧。”

    书房的镂空木门打开,一个身穿麻衣的削瘦身影走进来,李嗣业回头去看,这位道人可太清苦了,脚穿草鞋,麻衣破碎不堪,头顶连个巾子都没有,发鬓沧桑蓬松,只向后插了支竹簪。

    道士进门后四处打量,像是在看风水,神态洒脱自然,不似一般小民对官很畏惧。

    李嗣业权且把他当做道门中人,伸手邀请道:“先生,快请坐。”

    这道人盘膝坐在蒲团上,摇头晃脑指着屋顶说:“整个院子中,就数这个房间顺风顺水,最适合用来做婚房。”

    “这里?也行。”

    李嗣业没有反对,十二娘站在门外监控着呢。

    “李将军,贫道根据你和李娘子的生辰八字,推算出下个月初九便是上上大吉宜婚嫁的好日子。”

    “初九,这都快月底了,十五天?快是快了点儿,可以。”

    李嗣业点头答应之后,便负手不再言语,这是等待客人主动告退。

    谁知这道士并没有走的意思,双手微微合拢,抬头望着李嗣业的头顶说道:“贫道曾云游四方,所学杂芜,先后拜在张果天师、太素真人叶法善、罗公远天师门下修法,如今不敢说精通大道,但也术法有成了。”

    道士说完这句话,眼皮垂下闭口不言,该许是等着李嗣业追问吹捧。毕竟这三位在眼下太有名,即便是不信神佛的武夫走卒都略有耳闻。叶法善精通符篆历经五朝,罗公远与不空三藏斗法传遍坊间里巷。可惜李嗣业对这个不感兴趣,后两个名字对他来说等于符号,张果不就是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吗?拜张果老为师这个经历倒是可以拿出来吹吹。

    也许他真的是在吹牛。

    李嗣业对着枚儿招了招手:”去找十二娘要两钱银子,给这位道长些茶水钱,天色不早了,送道长早日回去吧。“

    道士连忙睁开眼睛,见摆资历这一招不太灵,拽着袖子伸手道:“等等,贫道还精通望气之术,刚刚我未入书房之前,就见将军屋顶上有五色气团环绕……”

    “打住,打住!”李嗣业连忙拦住他口无遮拦:“你借口看洞房风水,看黄道吉日,来某家中可是有别的事情?”

    道士抬手作揖:“确实是有事相求。”

    “有事就说事,别扯这些没用的。”

    “其实,贫道早就该与将军坦诚求问,贫道名叫赵正一,来自九宫山九宫观……”

    “说事情。”

    赵正一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开口道:“我想在疏勒城中开设道观。”

    李嗣业揪着胡须点了点头:“开道观,这是好事情,身为疏勒镇一方主官,我允许你在城内开观,城内倒还有不少空地,地址你自己选,可以免去你的占地费,如果牵扯到拆迁,你自己摆平。”

    赵正一感激地双手伸展并揖行礼:“感谢将军为贫道开方便之门,只不过贫道尚未筹集出建观的资金,所以请求将军能够募捐一二。”

    跟我要钱?

    我没跟你要钱都是看在本土教的份儿上,你还想在我这儿敲出钱来?

    “某在碛西军中服役数年,为官清廉,不计私产,所以爱莫能助,赵道长还是想办法自己筹措钱财吧,送客!”

    “等一哈,”赵正一慌忙说道:“李将军,我道祖太上玄元皇帝乃是将军始祖。如今这碛西之地佛家独大,安西四镇无我道门一宫一观,将军难道就眼睁睁地看着先祖的学说,道家的法旨阻隔在玉门关以东吗?”

    李嗣业颇为无奈,这大帽子扣得一套一套的,敢情我要不出这钱,就变成不肖子孙,民族罪人了吗。

    确实是,道家的思想更侧重于向内求索,清净无为,所以不像别的宗教那样广泛传销遍地开花,长安已经有了大食教,波斯教,景教,拜火教的教堂,道家却窝在中原还没出玉门关。

    天底下没有一个道士是热衷于往外传播的,这本身就脱离了道家的学说,那这个赵正一是这么回事儿呢?

    李嗣业笑着摇摇头,耐心劝说他:“你要修道观,在长安多好,遍地居士,也好募集资金。在这疏勒城中,却不是个好地方,此地百姓多信奉佛陀,也有信奉拜火教,大食教,你这道观怕是一时间不会有百姓接受,所以还是改变主意,我给你些钱回中原募集钱财修建宫观,岂不是更好?”

    谁知这赵道士却长立而起,望着门外的夜色,露出决然神色说道:“谁说这碛西就是他西方教群魔乱舞之地?道祖玄元皇帝曾游大墟昆仑,造访天山瑶池西王母,这天山和昆仑山不正是位于碛西之南北吗。我在这疏勒城中筹建道观,也是为了追思道祖踪迹。”

    “你要这么说的话,我还有一个办法,你回长安去求见圣人,请他给安西下一道圣旨,要求都护府拨钱出动人力,安西四镇你想修在哪儿,就修在哪儿,如何。”

    赵正一转身拍着手背叹气道:“我要是能见到圣人,还至于千里流浪来到这碛西吗?”

    李嗣业敏锐地捕捉到一点信息,此人并不是热衷于传教事业的道士,况且道士就没有热衷于传教的,不过是个投机分子,他要修道观的事情,估计也是几个月里一时心血来潮想出来的。至于为什么来到这佛教昌盛,道家几乎不涉足的碛西,定然是为了博出位。这是唯一可解释得通的地方。

    道士这个职业在长安、洛阳最吃香,毕竟距离皇家近嘛,无论陇右李还是赵郡李都是信众,随便哪个大户人家赞助一场斋醮,就够道士吃半辈子。但吃香的地方就业压力也大,长安僧道多如牛毛,想要如张果、罗公远,叶法善那般获得殊荣,被皇帝拜为天师,估计他奋斗一辈子,都不会有这样的成就。

    但人家赵正一道长有逆向思维能力,主动跳出长安这个群道相争的地方,反而远赴西域在疏勒如此遥远的地方墙外开花,修建起了道观,并且往来于天山和昆仑之间。将来一旦传出点儿名声来,传回到长安传到圣人的耳朵里。光标题的噱头就让人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