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

第3章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第3章

小说: 绿野狂飚-从诺曼底到易北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歇尔坚持在地中海的作战行动只限于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而这无需对意大利搞大规模进攻,非占领它不可。布鲁克则坚持说意大利的攻势应与“霸王”战役平分秋色,二者应享有同等待遇。
  直到8 月17 日,当艾森豪威尔传来意大利新政府正在伸出和平触角的消息时,美国参谋长们的态度才有所缓和,同意赶在德国大军越过阿尔卑斯山以使“软腹部”变得硬朗起来以前占领意大利,但条件是这一行动只能由地中海现有兵力进行,且还要抽出7 个师去英国。一句话,不管其他地区采取什么行动,都不能影响“霸王”战役的实施,并且要以一切力量保证这一首要任务的成功。“霸王”行动的发起时间仍定在1944 年5 月1 日,届时为配合这一行动,拟在法国南部进行一次代号为“铁钻”的牵制性登陆。丘吉尔见大势己去,只好对上述决定表示同意。他虽然争得了意大利战役,但这对他说来已毫无意义,因为他争意大利的初衷乃是为下一步进军巴尔于铺路,从而让“霸王”走进死胡同。但如今巴尔于没了,一切都要为“霸王”让路,他的意大利战役只是个点缀而已。

  金字塔下的阵痛
  1943 年11 月11 日夜,罗斯福总统在霍普金斯等人陪同下离开白宫,在弗吉尼亚的瓜提哥海军基地登上“波托马克”号游艇,于次日上午抵达切萨皮克湾的卢考特角。在那里,他们登上“艾奥瓦”号(旧译“衣阿华”号)战列舰,与前一天下午上舰的马歇尔、金、阿诺德等60 位军政官员会合。
  海上波涛汹涌,3 艘驱逐舰前后护航。行至诺福克海军基地,当地驻军为总统安排了一次防空高炮射击演习。但演习刚要开始,突然响起了警报,同时传来一声叫喊:“这不是训练演习!”这时,只见一枚鱼雷正朝“艾奥瓦”号飞驰而来,舰长约翰·麦克雷急令调转船头进行躲避。说时迟那时快,所有防空高炮立即摇下炮身对准鱼雷齐射,在它穿过“艾奥瓦”号舰尾后将其击爆。原来,这枚鱼雷是从护航的“波特”号驱逐舰上发射出来的,它当时正在以“艾奥瓦”号为目标进行瞄准练习,但由于风急浪大,舰体摆动厉害,发射手不小心把鱼雷射了出去。金感到海军给他丢了脸,愤怒地要马上解“波特”号舰长的职,但被总统劝阻了。
  罗斯福此行有两个目的地:一个是开罗,一个是德黑兰。在开罗,他和丘吉尔将与蒋介石实现首次会晤;在德黑兰,他和丘吉尔要同斯大林实现首次会晤。
  关于罗、斯、丘三巨头会晤的意向早在一年前即己向斯大林提出,但始终处于难产状态而未能出世。“三叉戟”会议后,丘吉尔与斯大林的关系搞得很僵,两个人在互相指责了一阵后,气得有好几个星期互不通信。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打破僵局,罗斯福想撇开丘吉尔单独与斯大林会晤,“以打消他的离群索居,守口如瓶和猜忌多疑,直到他扩大自己的眼界,看到未来能够进行比较实际的国际合作。”他相信,没有丘吉尔在场,他可以和斯大林相处得更融洽,因为丘。斯二人相互偏见毕竟太深,到一起免不了要吵架。但丘吉尔反对罗、斯会晤,理由是他不想让世人看到美苏首脑撇开英帝国单独会晤,这不但会使友人感到困惑和吃惊,而且会被敌人的宣传机构加以利用。因此,他坚诗要会晤就必须是三方的,并于8 月7 日在赴魁北克途中向斯大林发出在苏格兰北部的斯卡帕湾举行三方会晤的邀请。但斯大林对在苏联以外的地方举行会议不感兴趣,说他身为最高统帅必须留在国内。这当然也是实情,当时正值库尔克会战的关键时刻,他每天都要守在电话机旁亲自下达各种各样的命令。作为替代方案,他提出最好在苏联举行会晤,比如阿尔汉格尔斯克或阿斯特拉罕。但罗、丘二人也不肯屈就,又提出在阿拉斯加的费尔班克斯。斯大林毫不退让,拒绝去那里。
  这以后,三个人在会晤地点上又没完没了地争来争去。一会儿罗斯福提出在北非,一会儿丘吉尔提出在塞浦路斯,一会儿斯大林又提出在伊朗。后来,丘吉尔退出了这场地名战,表示不论在哪儿他都去。罗、斯二人则继续讨价还价,都说不能离自己的国家太远,以免耽误对国内紧急情况的处理。10 月14 日,罗斯福又向斯大林开列了几个地名:开罗、阿斯马拉、马格达,并讲了这些地方的种种优点。但任凭罗斯福说得天花乱坠,斯大林还是表示:“很遗憾,我不能认为你所提议的那些地方来代替德黑兰作为会晤地点是合适的。”
  25 日,罗斯福通过正在莫斯科开会的赫尔国务卿向斯大林表示不能去德黑兰,理由是通向德黑兰的航线有高山阻隔,遇上不好的天气要连续几天不
  通飞机,因此很可能会贻误急需总统签署的文件往来。作为一项折衷方案,他又提出一个新地点——伊拉克的巴士拉,井建议可把电话线从那里拉到德黑兰,以解决斯大林同国内的通讯问题。
  斯大林对赫尔说,他作为最高统帅不能到比德黑兰更远的地方去,否则,要么延期,要么他派莫洛托夫去。他强调他的主张“并非出于不肯圆通或出于威信的考虑。”
  眼看三巨头会晤又要泡汤,这急坏了刚刚上任驻苏大使的哈里曼。他马上派人去调查德黑兰的天气情况,发现原来所报情况言过其实,没那么严重。于是,他在最后一刻致电罗斯福,力促他作此行。第二天,11 月8 日,罗斯福电告斯大林:
  “你会高兴得知,我已想出一个万全之策:如果我获悉国会己通过一项法案,需要我行使否决权,并已给我送来,我就立即飞往突尼斯处理,然后再返回继续参加会议。因此,我决定前往德黑兰,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全世界都在注视着我们三人举行这次会议。”
  开罗会议则没这么多磨难,实际上,它是应丘吉尔的要求而仓促决定召开的。丘吉尔对他在“三叉戟”和“四分仪”会议上以2:O 输给美国人一直耿耿于怀,他决心作最后的抗争,力图在终场扳回一分,把美国人的注意力从英吉利海峡引向地中海。因此,他坚持在德黑兰会议前举行一次英美双方战略会议,以便重新检讨1944 年的计划,待形成双方的共同立场后再赴德黑兰。
  11 月14 日,丘吉尔和他的参谋长们乘坐“声望”号战列巡洋舰从普利茅斯出航,经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地中海,从冷丝丝的北方来到暖融融的地中海,丘吉尔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英国人对地中海的感情可以追溯到17 世纪晚期,当时威廉三世的海军冲入地中海,大败法王路易十四的舰队,取得地中海的制海权。没过多久,英国人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取得进出地中海的咽喉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自那时起,英国人一直把地中海看作是自己的内海,并以它为基地四面出击,向沿岸特别是东地中海扩张势力,插手北非、巴尔干和中东事务,建立起庞大的地中海殖民体系和势力范围。大战爆发后,黑索里尼首先把目标瞄准了地中海,想从英国人嘴里掏出这块肥肉,从而在北非大漠上演了一场经久不衰的独幕剧。一时间,你打过来,我打过去,好不势闹。要不是山姆大叔后来登陆,从背后给“沙漠之狐”隆美尔致命的一击,这出戏还不知演到何年何月。现在,北非问题解决了,意大利也垮了,唯有巴尔干还在德国人手里,如果不赶紧动手,那里很可能会转到俄国人手中,而这是丘吉尔最不愿看到的。
  17 日,“声望”号在大英帝国殖民地、位于地中海中央的马耳他岛靠岸。丘吉尔路上患了感冒,一上岸便被送到一座古老的宫殿里休息。他躺在一张大床上接待了来看他的艾森豪威尔,又推销了一遍他的“软腹部”战略。作为美国人,艾森豪威尔不好说什么,只是洗耳恭听。见艾森豪威尔不愿谈这个问题,丘吉尔话锋一转:
  “艾克,告诉你个秘密,总统有意让马歇尔将军挂帅‘霸王’行动,不过他还未最后决定,你也有可能入选呢。”
  艾森豪威尔眼睛一亮,忙问:“这是真的吗?这里的人可都在议论马歇尔将军是肯定的入选,而我将接替他任参谋长。说实话,我倒宁愿泡在战场上,也下愿呆在办公室里。”
  丘吉尔说:“这要由总统来决定。不过,不管是你还是马歇尔,我们英国人都高兴地表示欢迎。”
  迭走艾森豪威尔,丘吉尔情绪低落、心烦意乱。他为大英帝国的衰弱而叹息,为美国人成为地中海战略的绊脚石而愤怒,为自己失去对战争的驾驭而悲哀。他与罗斯福原本处于一种平起平坐甚至占优势的伙伴关系,如今却只能当个跟班的,这令他难以接受。他痛苦地向布鲁克控诉美国人的罪过及英国人在爱琴海的损失。
  “我要对美国人说,”他摇动着拳头,“如果你们在地中海不与我们合作,那我们在英吉利海峡也将不与你们合作!”
  布鲁克叹道:“你要是这样说,美国人就会扬言要把他们的主要力量转到太平洋。”
  “那我就回答说,你们要想那样做,那就请便好了。”
  “你不能这么做。发脾气是没有用的,那只能坏自己的事。”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嘈杂的人声。原来当地居民听说丘首相驾到,便拥挤在宫殿外面的街道上,想一睹他的尊容。他们看到一张粉红色的大胖脸在窗口闪了一下,狠狠地扫了他们一眼。
  11 月20 日,“艾奥瓦”号驶抵阿尔及利亚的奥兰。艾森豪威尔前往迎接,并陪同罗斯福一行乘专机飞往突尼斯城。第二天,艾森豪威尔陪总统巡游昔日战场。突尼斯这块地方在古代叫迪太基。前202 年,罗马统帅大西庇阿率军攻人迦太基,在扎马大败汉尼拔。半个世纪后,小西庇阿经三年围攻拿下迦太基,并将该城夷为平地。罗斯福兴致勃勃地坐看汽车边走边看,井推测他很可能正走在古代的扎马战场上。接着他出人意料地向艾森豪威尔提及“霸王”战役指挥人选问题。他说他不愿让马歇尔离开华盛顿,怕对全球作战行动产生不利影响,但他又觉得理应给马歇尔一个上战场的机会。
  “艾克,你我都知道内战时期参谋长是谁,但实际上知道他的人很少。而每个小学生却都晓得战场的大将英名,格兰特不必说了,还有李、杰克逊、谢尔曼、谢里登等。我可不想让乔治·马歇尔的名字在50 年后就湮没无闻。这就是我要上乔治去指挥这次大战役的一个原因——他有资格作为一位伟大将军而名垂史册。”
  艾森豪威尔承认马歇尔是最合适的入选,但他听出总统显然仍在犹豫,并未作出最后决定。失望之余,他又看到一线希望,因为如果总统最终未舍得让马歇尔离开华盛顿,那么他艾森豪威尔就有可能执掌帅印。
  这一天,丘吉尔己登上埃及的土地,这块土地本来是他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后来闹了独立,但仍属它的势力范围。当丘吉尔一行住进开罗梅纳大院内的别墅时,听说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参谋长史迪威等人几天前就到了,而且也住在这个院里,心里很是别扭。他本来不希望蒋来,或者来也等到德黑兰会议之后。显然,这是罗斯福有意安排的,目的在于用中缅战区问题来干扰英美就欧洲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第二天上午,罗斯福驾到。丘吉尔亲自去机场迎接,但他很快就发现,总统对他的敬重显然大不如前,下飞机便问蒋委员长是否已到。他始终弄不明白,罗斯福对中国为什么这样感兴趣,非要把它列为第四大国。在他眼里,中国人仍是维多利亚女工时代的东亚病夫,而这是由他们的肤色所决定的。
  梅纳大院是一座卫宫院落,位于开罗西南郊吉萨金字塔附近,有一座饭店和37 处独立的别墅。事先,纳粹间谍已窃知盟国首脑要在这里举行重要会议。因此,为了保证安全,艾森豪威尔指示驻军严加防范,在大院周围围上铁丝网,安上高射炮和探照灯,还构筑了堡垒和炮台,建起方圆3 英里的禁区,部署重兵把守。三国首脑出行都要乘坐防弹车,前后左右都是骑摩托的警卫和趴在吉普车上的机枪手。
  会议开始前,丘吉尔就搞起了小动作。他劝蒋介石夫妇先玩几天:“去参观一下金字塔,游览一下尼罗河,痛痛快快地一直玩到我们从德黑兰回来。”可是,当他第二天来到罗斯福的别墅开会时,却发现小蒋夫妇比他来得还早,心中顿生反感。“完了,一切希望都落空了。结果是,中国问题在开罗会议上占居了首要地位,而不是最后。”丘吉尔愈发讨厌起这个瘦小的脸笑眼不笑的东亚人来,但生性迷恋美女的他却对打扮入时的蒋夫人产生了好感,不时欣赏着她那被紧身黑色旗袍衬托出的苗条身材及从旗袍两侧的开缝中隐隐露出的颀长妙腿。
  然而女人毕竟代替不了政治。丘吉尔坚决反对为帮助中国打通滇缅公路而在缅甸发动两栖登陆作战。目空一切的布鲁克贯彻丘吉尔的意图,提出取消这一行动,而将登陆舰艇用于进攻巴尔干。美国人对英国人仍在做着帝国梦气得发疯,他们才不愿意美国的小伙子们为重建英国的殖民帝国去送死呢。结果,两军对垒,几乎要大打出手。布鲁克火冒三丈,金更是怒不可遏,差点要跳过桌子扑向布鲁克。
  在一旁看热闹的史迪威兴灾乐祸地暗中为金使劲:“天啊,他疯了,我真希望他狠狠地给布鲁克一拳。”临了,仗是没干起来,但双方的怒气丝毫未消。
  “这简直是在浪费时间!”布鲁克气哼哼地对马歇尔说。
  “用不着你来说三道四!”马歇尔回敬了一句。
  初次交锋后,英国人冷静了下来。他们明白,论地位和实力,他们现在已无本钱与美国人抗争、斗气,只能忍气吞声,笑脸相求。为了缓和气氛,他们于当晚分别宴请美国人。丘吉尔专攻马歇尔,布鲁克则对付其他人。但感情归感情,在重大原则问题上,马歇尔寸步不让。
  第二天上午,英美两家在罗斯福的别墅单独会晤,丘吉尔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