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七寸 >

第41章

七寸-第41章

小说: 七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风睁开眼睛,他笑了,是冲着大楼方向笑的。仿佛是对那个狙击手说:“杀我,你,还差得很远。”
    对面大楼的人,也知道,此次狙击失败了。立即收起枪支,赶快逃离大楼才是正事。
    王风也开始向那栋大楼跑去,速度很快。1千米的距离,在他的高速奔跑下,迅速拉近距离。到了那栋大楼后,四卫有两人已经冲上楼顶。另两人循着那人的踪影,想展开追踪。王风说道:“两人保护轻柔,两人保护现场,我去追踪。”
    “可是-”小风还想说什么,被王风阻止。
    “这是命令,行动!”
    然后,王风就在路边拦了一辆出租车,上车后把警察证亮出来,说道:“我是警察,我在追踪一个犯罪嫌疑人,东郊方向。快,谢谢。”
    “好的。”司机一脚油门,车子向前冲去。
第66章 追踪(1)
    出租车司机的车技很好,王风已经闭上了双眼,开始调动自己敏感的神经系统。
    然后,说道:“左转,向着前面的街口,然后右转。”司机见这个警察,上车后就开始闭上眼睛指挥,感到很奇怪,心想,还真遇上怪人了,追犯罪分子还有这种追法?谁让人家是警察?人家一急眼,都能征用你的车去办案,还不如自己开着安全,关键这车是自己家的啊。没有任何多犹豫,就将车开得跟游鱼似的。
    可以说,幼年的王风是在刻苦训练中度过的,他的执着劲也是他的性格使然。直到今天,那些痛苦与欢乐的记忆,都难以忘记。师父怕他误入歧途,经常点拨他,靠看书去掌握门派的一些技能不是不行,但有名师在一旁指点练习,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术上讲: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像所有的习武者一样,王风的经历也不例外,而这个口诀也是每一个练武者都心知肚明的。甚至是从古代一直延续下来的,说其传承之久远,也不为过。所以师父经常督促他练功,这里的“功”自然是指武术气功,即硬气功。
    他14岁的时候已基本上继承了师父的衣钵,身兼少林、武当两家之长,对头、拳、掌、指、膝、肘、脚等身体部位的锻炼也有所增强,10几年的艰苦训练,使他浑身的各个关节都可以作为攻击对手的有利武器。这一切看在师父的眼里,虽然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却打心眼里高兴。
    王风喜欢在夜深人静之时,悄悄地来到这处俗称“大石棚”的“道隐谷”里练功,静静的体会着大自然的恩赐。
    这里有一块从石壁中伸出的巨石,并天然形成了一个能容纳上百人天然石窟,雨水季节,清泉会从山顶落下,犹如《西游记》中花果山的水帘洞一样,状如仙境,这里有水流声声,颇为嘈杂,原本不适合修炼内丹功,因为道家的内丹功修炼是需要极为清静之地,或盘坐或站桩,凝思默想方能进入静极之状。这时若有任何惊扰,不小心会使练功者走火入魔,神经错乱,这是练功者的大忌,开始的时候,他也一样循规蹈矩,去按照师父教的要领一字不差地做下去,但有一次,仍然出了偏差,是因他在意守丹田时,用意过重,致使在做周天循环时出现了偏差,导致胸闷,后来经过师父以自身气功导引,才算纠正过来。
    后来,他认真地看了一些道家关于练丹的功法书籍,又根据自己的练功实践,终于恍然大悟,意守丹田时应似有似无,不可过重,就是说静与动都是相对的,当入静之时,无论外界多么的纷乱,都要收入思想之中,所谓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绝不能刻意去阻止与拒绝外界环境的干扰,那样就更加难以达到效果。
    外面水声哗哗,洞内尽收心底。他喜欢在这里练功,这更能提高他对意境的把握。而选择在这里练功的另一方面是因这处“道隐谷”,是那些道德高尚道士隐居之地,具有一定得寓意。乾隆四年的时候,有一个叫钱学洙的题写了天然幽谷几个字,笔法暗藏锋芒,沉着雄浑大气,使人看了很是享受。在一侧还有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诗名,在下面就是圣水盆奇景。有人说只要把一点东西放到圣水盆里,就会很快长满。古老相传说有一年天旱无雨,附近的山民要渴死了,一个打柴人在经过这里,喝水时无意间掉进圣水盆里一滴水,却发现里面变成了一盆水,打柴人就喝了一口,一下觉得精神百倍。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因为有了这个圣水盆,水一直不断地流出来,村民借圣水盆里的水战胜了旱灾。这个故事流传得太久了,甚至都写在了县志上。为了纪念这个故事,乾隆皇帝来到此地的时候,欣然题写了“圣水盆”三个字,还诗兴大发地在石壁上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垂崖迸水落丝丝,冬不凝冰事匪奇,应为仙家修养法,将临玉女沅头时。”
    练习追踪术,首先要训练自己对气息的掌握,此地环境幽雅,古意浓浓,空气清新,极适合练这种功法。当进入练功状态下,周围的一切在于己无关。他会在这种水流声里,练习感觉。他的的追踪本领,也在这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甚至能闭着眼睛,感知一条蛇爬向100米之外的洞穴。为了验证他苦练的成果,他循着它的气息,果然在100米外的一个山石堆积处找到了它的洞穴。
    王风从外面伤痕累累地回来后,师父将他安排山下的闾山高中继续学习养伤。一天中午,县里的电视台与广播报道县文物馆有几件重要文物被窃贼盗走的事。这是件大事,层层上报后,案件被定性为中国特大文物被盗案件,公安部、省厅的刑侦专家也赶来指导破案,但是案件一点线索也没有,嫌疑人是窃贼中的高手,由于是夜晚作案,难以找到目击者。现场又没有留下指纹等任何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令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的刑警们一筹莫展,压力倍增。省市领导的批示像雪片一样铺天盖地一样落下来,但案件也一直没有进展。时间已经过去两天了,王风也在犹豫要不要帮帮他们,一旦案件破获,自己会不会被她们当成怪物保护起来,去进行研究。可是案子破不了,那些珍贵的文物就算彻底消逝在这茫茫人海,甚至有可能流向海外,这是中华民族的损失,与自己的担心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县公安局,要求见他们的局长。之前,他还化了妆,只要不听声音,以后在找他很难很难。
    门卫一见王风是个穷学生,起了轻视之心,王风对他说,你不让我见局长,案子破不了你担当得起吗?那人立即给局长打电话,说有人要见他。
    局长听说有人来反映案件的线索,立即有请。
第67章 追踪(2)
    见了面后,王风对局长说了自己的想法。当时,那位局长正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案件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几乎是想尽办法,也没有找到一点头绪。如果再破不了案,自己的官也算当到头了。
    听说他有办法找到那伙人,就异常兴奋地同意了他的要求。其实,王风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要到现场去看看。但他却有一个条件,就是一旦抓到了那伙人,让局长为他保密,因为他实在不想出这个风头。局长以为他是怕犯罪分子报复他,就十分畅快地答应下来。赶到现场后,他将公安局的人都请了出去,一个人待在那间存放文物的房间里。整整待了20多分钟,才出来。
    出来的时候,王风满脸是汗,脸上一片惨白。局长见他为破案件如此卖力,十分感激,满脸堆笑,不知道说什么好。
    在阳光下,他闭着眼睛站了几分钟,好象是辨别方向的样子,睁开眼睛后,他只对局长说了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带上你的人,跟我走吧。”他们没有开车,只是步行。就这样,他凭借苦练的追踪术,在城郊结合部的一个独门小院里,感应到了那几个人的气息。
    “就是这里了,他们还没有走,剩下的事情就是你们的了,我希望局长能信守诺言。”然后,他就在局长大张着吃惊的嘴还没有合拢的时候,飘然而去。
    当天晚上,新闻又报道了这件大案。
    局长十分兴奋地接受着记者的采访,而据局长介绍,这伙人偷出文物后,已经联系了一个境外的走私犯,准备将这几件价值连城的文物偷运出去。警方在晚来一会儿,他们的罪恶目的就要得逞了。局长也因破案有功,职务因此得到晋升,到市局当副局长去了。
    王风也曾凭借道家秘术,屡次险象环生地从死亡线上挣扎着返回来,可以说没有这保命之术,他早已经魂归地府无数次了。
    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王风,一脸的庄重,运起功法,开始追踪,除了搜索那人的气息,还有影像信息等等,自然是十分的费神。
    不一会,汗水就已经浸透了王风的衣衫,像水洗的一般。
    王风坐着出租车,追了那人30多分钟,一直跟到了东郊会所附近的一条街。为不打草惊蛇,在离那人还有一段距离的时,王风告诉司机停车。
    透过车玻璃,他看见一个高瘦的男人,从一辆出租车上走下来,手里拎着一个长条型箱子,回身看了一眼,见没有什么特殊情况,转身向会所走去。
    直到那人身影消失在会所门里,王风才说道:“回机场。”
    出租车又往回返,司机都不明白这个警察是什么意思,都已经看见人了,又不去抓,真是奇怪了,上车的时候还做出一副急三火四的样子,但他又不敢问。
    回到机场后,轻柔扑进王风的怀里,再不愿离开。轻柔在门派里,一向以沉稳冷漠著称的,但是遇到王风后,立即被柔情所缠绕,在难以有一丝的冷漠情怀。
    “好了,我这不是没事吗?”于是,几个人上了车,来到那栋楼下。
    爬上去后,王风看见小雷小电两人正站在那里机警地守护着现场。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准备了一个大号的照明工具,打开电源,一大束电光照在楼顶上。经过一番寻找,终于确定了狙击手趴着时的具体位置。借助光源,他首先看到了两个支架底端对楼板造成的划压痕迹。
    在这个位置后面5米左右的距离,找到2枚狙击步枪的弹壳。
    王风小心地将弹壳收起来,又认真地看了看狙击手射击位置,没有烟盒,没有烟蒂,没有任何东西,干净得让王风感觉这是一个反侦查能力很强的家伙。尽管刺杀与抽烟与否没有多大的干系,但王风还是希望在这里能找到一枚烟蒂,至少可以分析出这个人的性格如何,他不是技术人员,在勘察现场的时候总是认真寻找案犯遗留在现场的痕迹物证。
    找不到,就会一片茫然。就会案件侦破,可能陷入僵局。因此能否准确认证犯罪现场,是破案前提。
    在追踪上,王风认识一个侦查高手叫高永,他可以依据现场进行追踪破案。在刑事案件中,有些案件往往是犯罪人与被害人擦身而过很难形成犯罪现场,还有些抢劫、**案件发生后,由于案发时被害紧张、害怕等原因,往往找不到现场,勘查不了现场,侦查方向也就难以确定。在野外,一旦找不到中心现场怎么办?高永常常运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他并不沿用原来靠寻找犯罪分子作案时的足迹来寻找作案现场,而是先寻找被害人足迹来达到目的,他的这种思维方式在办案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在一个公园理发生了一起抢劫案件,一个企业的两名女工到这里游玩时被人抢了手包,警察问她们在哪儿被抢时,两人说不清被抢的准确地点。警察到后山上找了一、二个小时也找不到现场,警方误以为两人报假案,但两人一口咬定手包被抢,里面有一块很贵重的手表,以及银行卡、部分现金。所在地区公安分局技术人员接案后,也没有找到现场,于是给高永打了个电话,说是请他帮个忙,找一个案件的案发现场。高永赶到后,并没有急于寻找案发现场,他让女工详细讲述被抢过程,耐心地循问被抢的每一个细节。两人开始回忆在后山上被抢的情景,当时二人正在散步,一个男子飞快跑来拦住了二人的去路,使用暴力,抢走了其中一人的手包,然后又飞快地消失了。二女又反过来追劫匪,并边追边喊,因当时正下小雨,一名女工被突其来情况吓朦了,高跟鞋都跑掉了,捡起来以后又追了一段也没追上。
    这一细节于是引起了高永的警觉,他要求警察在被害人描述的大概方向上,寻找一只光脚一只穿高跟鞋的脚印。下雨天游园的人少,在潮湿的地面寻找脚印还是不难做到的。
    没多久,果然找到了这样一种足迹,经鉴定后认定是女人的足迹,这起抢劫案才算成立。他又依据女工的描述,沿案犯奔跑方向,寻找案犯足迹,在一个南北方向的土道上一处水坑里发现一个足迹,他分析:大白天谁也不会往水里踩,只有慌不择路的人才如此。他又发现在水坑足迹的前后又各有一枚足迹,而且跨步相当大,只有飞跑的人才会留下,他判断,这个足迹一定是犯罪分子逃跑时留下的,于是,他果断取下了这一足迹。
    为迅速破获这起抢劫案,他要求民警们立即控制销赃渠道,采取守株待兔的方法捉拿犯罪分子。
    几天后,在中街一家表店布控的刑警们将案犯人赃俱获,但该犯拒不交代抢劫的犯罪事实,刑警侦查员在他家搜查出一双鞋,经鉴定,这双塑料底布鞋与现场提取的足迹认定同一,在铁的事实面前,案犯终于供述了自己的罪行。
    这就是案发现场对案件的重要作用,而狙击步枪的弹壳、狙击步枪脚架在地面上的压划痕迹,都是现场的一个环节,没有这些痕迹物证,就会被确定为没有现场的狙杀案。
    弹壳可以“读”出很多东西,枪的产地、性能、口径等等,压划痕迹可以判断狙击手的射击习惯,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握枪的握把。划痕的范围和面积,可以说明抵在射手肩膀上的时间长短,时间长,是新手,时间短,是老手,这就像高永通过足迹“读”出很多信息一样。
    细节,往往可以决定成败。
第68章 杀手经验
    王风很熟悉这一切,除了在特战大队的日子里,他甚至还怀疑自己有过杀手的刺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