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华夏海权 >

第688章

华夏海权-第688章

小说: 华夏海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超重装甲航母?

  航空母舰的对手可不仅仅是对方的航母和舰队,在很多时候,航母战斗群作为一支快速打击力量需要和对方的陆基航空兵交手。比如说在刚刚结束的意大利内战中,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五国联合舰队的加入,让被困在意大利半岛的美法两队撤离成为了可能,并且给了德国人一次记忆深刻的教训。但是,在取得巨大胜利的同时,苏默等人也看到了航空母舰战斗群在对付陆基力量时的先天不足。航空母舰相对于地面的机场太过脆弱,持续战斗力也不足,攻击力和那些庞大的双发飞机相比也要差上一筹。
  尤其是当苏默得知德国在研制一种可以俯冲的双发轰炸机以及可能研发制导武器的消息后,苏默已经从中感觉到了危机。这些大威力武器加入的结果就是,即使装甲航空母舰,面对这些强悍的杀手恐怕都无能为力。所谓的装甲航空母舰也就是在机库上部有一层水平装甲飞行甲板。其它的地方依然是轻防护区,如果被对方命中其区域,肯定会对起降能力产生很大影响。装甲甲板只是保证了最基本的起降能力,但是这个最基本如何定义?是保留一半放飞能力还是三分之一?这就看对方炸弹落点了。而且升降机上即使有装甲防护,但是考虑到重量问题,其防护水平也不会很高,防防弹片可以,但是想要挡住大威力穿甲弹就悬了。更何况还可能发生炸弹没击穿,但是爆炸让升降机失灵的情况的出现。所以装甲航空母舰并不是刀枪不入。
  而且就算你运气好,对方炸弹都扔到了你的装甲甲板上,装甲甲板能不能抗住也是值得商榷的事情左右的水平装甲只能保证挡住500kg级别的穿甲弹攻击。当对方攻击机带着800kg的穿甲弹实施高空水平轰炸或者大角度俯冲轰炸的时候完全有机会击穿装甲甲板,而继续增加厚度的话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前提是你需要把航空母舰造的很大。随着而来的就是建造难度、经费以及周期的恶性膨胀。从而导致性价比大减,而且作为穿越者的徐杰也十分清楚,就算你把装甲厚度增加到左右又能如何?能否挡住1吨的穿甲弹攻击还是个未知数。
  除了水平攻击之外,带有火箭弹的飞机对航空母舰机库侧面的攻击同样无法忽视。想想一发重达700kg左右的12寸小提姆火箭弹呼啸着撕开脆弱的船体外壳然后一头扎进忙碌的机库,那个场景真是太精彩了,不敢想象啊。而历史上除了英国人的装甲航母在机库侧壁设置了一层装甲板之外,其它国家的机库侧面都是不设防的。而英国人的50mm到75mm的侧面装甲能否抗住火箭弹攻击也是一个未知数。总之,现实是残酷的。在这个科技超过历史一大截的位面,装甲航空母舰也要学会夹着尾巴做人,否则不知道哪天就被看你不爽的双发轰炸机扔下一发3000磅炸弹分分钟教你重新做人。当然在航空对局的时候,这么凶残的场景一般是不会发生的,毕竟大家都是单发飞机为主,但是要是碰上陆基飞机的话那可就没准了!看看历史上被神风撞成重伤,死几百号人还和大火战斗了好几个小时最终活下来的碉堡山。徐杰不得不对美国人的损管水平和运气点个赞!
  面对这个困境,华夏海军内部出现了激烈的讨论,有的人建议建造吨位更大防护更好的航空母舰,其中一个计划颇像历史上的信浓号航母。因为一开始就是正规航空母舰,所以虽然各方面性能和信浓差不多,但是吨位并没有历史上那么大。根据海军设计院的评估。不到6万吨就可以拿下来。防御性能甚至比信浓更好,为了防御炸弹的攻击,整个装甲甲板厚度高度左右,而且覆盖范围很大,装甲甲板尺寸为210米长30米宽。除了这层水平装甲之外,弹药库的上方,还有第二层水平装甲。厚度在80mm左右。也就是说在弹药库上部的主水平防御是,这基本上已经可以挡住绝大部分炸弹了。而升降机上预计也会布设75mm的装甲用来抵御500kg高爆弹或者半穿甲弹的攻击。
  而为了防止磁引信鱼雷的攻击,这艘超级航母的船底也有50mm左右的装甲防护。而且在一些关键部位采用了三层船底。船底最厚的地方甚至达到了2。5米,装甲加上一定的纵深即使面对磁引信鱼雷都有一定的防御能力。海军部认为这样的防御等级完全可以抵御250公斤tnt炸药在船底的爆炸冲击。
  虽然提出这个建议的一方同样承认这样的防御依然无法应对某些极限情况。但是同时支持者认为这艘战舰绝对可以对抗95%以上的可能的进攻,至少保证很难被击沉。而且超大的装甲甲板面积也保证在空袭下留下至少二分之一的飞机起降能力。毕竟这艘规划中的航空母舰长度为265米,宽43米。甲板前后只有不到50米的非装甲区域。要是对方真的打中了这个区域,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而另外一方则认为这样的航空母舰造价太过高昂,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建造超大型航空母舰的数量要远小于普通的三万吨级航空母舰,原本攒出5艘3万吨级航空母舰的资源,最后可能只能造出3艘。虽然超大型航空母舰每艘可以装载140架左右的飞机。但是总体载机量还是和3万吨级航空相差巨大,三艘超大型航空母舰最多只有430架飞机,而5艘三万吨级航空母舰至少可以有520架以上的飞机。(单层机库的埃塞克斯最多可以装110架以上的飞机,华夏的双层机库航空母舰没有理由装的比埃塞克斯少。而超大型航空母舰虽然吨位上去了,但是甲板面积增加的并不多,机库面积增加的也有限,所以140到150已经不少了。这个载机量还是参考中途岛的原始载机量,要知道,中途岛的防御可是茶几啊,而且中途岛甲板更大,足以弥补单层机库面积较小的问题。)
  而且这只是纸面数据的差异,考虑到放飞能力的话双方攻击力的差距就更大了。3艘超大型航空母舰的甲板面积比普通3万吨级航空母舰大的并不多,虽然宽了将近7米左右,每排可以多放一架飞机,最大放飞量也不过比正常航母多了10架左右。一艘正常航母按50架计算的话,那么双方直接的放飞数量比为180架比250架!这攻击力差距实在有点大,再考虑到一艘航母上飞机太多带来的调度困难,这个数据可能会更低。所以反对的一方认为为了获得更好的防御所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航空母舰毕竟是一种攻击武器,最好的防御是摧毁对手,而不是依靠自己的装甲硬抗。
  双方各有各自的道理,支持的一方认为自己的航母可以在战火中生存下来,而且通过长时间的战斗慢慢追平双方的数量差距,进而获得质量和数量的双重优势。而反对的一方认为,双方攻击力差距如此巨大,装甲防护再好也无法保全自己,在攻击力损失殆尽的情况下,很难想象一艘战舰可以以30节的速度,顶着几十架甚至上百架飞机的攻击跑出战场。毕竟鱼雷这东西即使防住了也会造成进水。你能扛一发没啥事,打你十发试试!怎么着都打沉了!
  如果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就结束的话,那也没啥,无外乎双方继续就矛和盾这个问题进行扯皮。苏默也不会太过认真,反正他是负责战术的,船舶设计和他无关,但是随后,有人提出了一个比较有创意的想法,即如果用这种重型航空母舰来配合轻防护大载机量的中型航母来战斗会不会更好?
  这套战术的核心就是把重型装甲航母放到对方最可能发动进攻的方向上,而轻防护的中型装甲航母则放在靠后的位置上。在实战中,重型航空母舰负责释放战斗机,而后面的中型防护航母负责释放攻击机。当对方的机群打过来的时候,会首先发现顶在前面的重型航母,随后会发动攻击,而这个时候,重型航空母舰的防御性能就体现出来了。再加上本身的直卫战斗机和后方轻防护中型航母上释放的战斗机,足以打退对方的进攻。
  随后,支持重型航母的一方人员还做了一个造价上的模拟,比如说对方有10艘装甲航母,那么本方可以建造4艘重防护超大型航空母舰和5艘轻防护的中型舰队航母。双方的载机量几乎相当。造价也比较接近,打起来的话,拥有超大型重甲航母的一方显然更有优势。
  面对这个方案,苏默有了一点心动。从推演上来看,确实可以充分发挥重甲航母的防御优势,同时位于后方的中型航母其放飞能力并不比3万吨级航空母舰差多少,造价也相对低廉。用中型航母弥补攻击力的不足,确实是个不错的想法。
  第二更奉上~~~~。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看似很美好

  苏默趁着这个机会把这个重甲航母顶前面,中型轻防护航母在后面输出的模式给徐杰说了一下,然后满怀期待的等待徐杰的答复。徐杰听了一个,先是一愣,恍惚中他感觉这个战术怎么和游戏打副本boss的节凑差不多啊,基本上就是t抗好,后排输出,牧师加好的节奏,当然这里面可没有加血这么一说。“拜托,打个游戏都不能用如此简单的战术,boss还会没事清清后面的脆皮什么的。敌人不可能这么傻的,而且这个战术最大的问题就是,最基础的设定都无法保证,而如果设定有问题的话,后面说的再天花乱坠都没用!”
  “这个战术的基本设定就是在事先得知对方的攻击方向。但是在茫茫大海中,没有其它力量介入的话,你怎么知道对方从哪展开攻击?是东北方向、还是正东?亦或者可能从后面来一闷棍?还是说开始的时候大家就抱团,然后等发现对方敌机后,重甲航母向对方方向运动,然后中型航母向反方向撤退?”徐杰问道。在考虑战术的时候需要将双方放在均等的情况下。不如说,搜索能力应该是一样的。双方应该是同时发现对手,而这个战术首先强调的是对对方方位的预知,这就很不合理,既然你都知道对方从哪打来了,还那么费事干嘛啊,立即放一波飞机然后反方向逃窜啊。还上去顶个毛啊!都跟历史上的山口多闻学自杀?
  “但是实际上战争情况是不可能完全对等的,比如说双方潜艇和陆基航空力量也可以充当侦查作用。在运作得当的情况下,处于主场的一方完全有可能先行发现对手,也就是说比较适合在战争初期处于守势的英美舰队。而当我们转入攻势的时候。需要面对对方的陆基航空力量的时候,重甲航母前沿布置。中型航空母舰吸引对方火力也是可行的。虽然这个计划看似有些极端,但是不能否认在某些情况下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苏默脸微微一红说道。刚才的情况说的有些急了,苏默也意识到这种前提太过完美,很难实现,不过他认为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那我是不是可以设定对方的侦察机在第一时间发现了在后面的脆皮,然后在你的重甲航母还没有起飞战斗机之前,直接一波空袭把后面的轻装甲航母一锅端了?”徐杰没好气的说道。“战场上的侦查力量是不会平衡,但是总体而言不能赌对方无法发现后面的轻防护航母。至于你说的第二种情况。用来攻击对方的陆基航空兵的话,既然你是机动的,对方是固定的,那么为何不采用闪避和机动来削弱对方的攻击力而非要采用硬抗的方法呢?”
  “而且就算你赌赢了,猜对了对方的攻击方向,这个战术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重甲航母编队和轻防护航母编队的距离有多大?小了的话对方搂草打兔子,顺手就打了。如果距离大的话,那么在编组、攻击和防空方面都会存在很多问题,咱们举个例子吧,比如说双方的航空母舰数量都是10艘。拥有1000架舰载机。你方重甲航母编队距离对方350km,然后你到轻防护航母编队在前卫舰队后方100千米处。那么好了,双方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就算,对方没发现后面的轻防护航空母舰战斗群,那么你需要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徐杰想了想说道。
  “首先,处于后方的攻击机群要增加至少200km的航程。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攻击的顺利进行,加挂一个200l的油箱不过分吧?攻击机挂载大型炸弹后阻力本来就大,再加上一个油箱阻力会更大,油箱的边际效率是下降的,200l的内油和200l的外油可不是一个概念。这样的话首先就会影响到攻击机的放飞数量。每架飞机起飞距离多10米,那么一艘航空母舰就要少放4到5架攻击机。20米就是10架左右。”徐杰边说边算。
  “可以使用弹射器的。”苏默想了想说道。
  “你要是时间足够的话,比如说攻击陆地目标。随便你怎么样。弹射器需要蓄力,需要把飞机挂到弹射器的位置上。这都需要时间,发机速度反而没有滑跑速度快,也许发机数量不会改变,但是机群发机时间增加了,你同样需要在空中慢慢等待。你这样做总要付出代价的话,要么是时间代价要么是数量代价,你既然愿意付出时间代价,那么我们假定,你用弹射器释放飞机多用了15分钟时间。这个不过分吧?然后你需要飞100km外和前方的战斗机汇合,咱们先不说如何指挥两个大机群汇合,就单纯着100km的距离,满载的攻击机至少要用15到20分钟的时间。再加上你开始用弹射器释放飞机的时间,大概是30到35分钟了。”我说的没错吧?
  “嗯,是这样,如果双方同时发现目标的话,对方就多出3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备。这确实是个问题。利用这段时间,对方每艘航母说不定可以补充10到15架战斗机。那防空形势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攻击机群会遇到很大的阻力。”苏默仔细一琢磨感觉到问题的关键,
  “不仅仅是进攻乏力,在防御方面同样存在问题,按照这个设定,在后方舰队释放第一波攻击之后,同时还要为前方的重装航母提供空中掩护,因为你的发机时间拖延了15分钟左右的时间,所以你的整备时间就要晚15分钟,再加上战斗机飞过去需要大概15分钟的时间,这就晚了至少半个小时。前方4艘航空母舰放飞的直卫飞机面对对方10艘航空母舰的攻击机群,这回是什么结果我想你应该很清楚。当然,你也可以赌对方的攻击机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