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麻烦 >

第22章

麻烦-第22章

小说: 麻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了错了,”珊娘笑道,“妈妈当家日久,怕是忘了,我们府如今虽没了爵衔,可到底曾承袭百年,家里早有一套相应的规矩,便是个守门人,也有相应一套完整的制度,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意指手画脚的。相信只要人人都按照府规来做,怕就算我再怎么有意挑剔,也没地方给我挑剔呢。若是人人都守着规矩来,想来妈妈管起家来也会更轻松一些。这便是我的职责所在。”
    说着,珊娘笑盈盈地向着马妈妈颔首一礼,带着她的丫鬟们出了太太的院子。
    马妈妈站在廊下,看着珊娘远去,那马眼儿狠狠瞪着,心里却拿不出什么对策来——便如珊娘所说,家里早有一套成熟的规章制度,甚至原还有个监督处,只是她一向强硬惯了,最是受不得别人的约束,所以早悄悄架空了那些监督之人。而如今听着大姑娘的意思,显然是想要从这监督处着手。
    偏这珊娘字字句句都踩在一个“理”字上,叫她有心想要反对,也找不着一个正当的理由。
    这丫头,果真才十四?!还是说,老太太的西园里果真如此厉害,把个尚未成年的孩子都教得如此滴水不漏?!
    就在家下人等都瞪着双眼,想要看看这西园教养出来的大姑娘如何大逞雌威时,珊娘那里却并没有着手管家之事,而是先做起主人,接待了一位不请而至的客人。
    按照那时的规矩习俗,便是有人要来拜访,事前也该先递个帖子,看主人是否有空接待,除非是那特别亲近之人才会免了这套俗礼。珊娘自忖她跟十四娘还不至于亲近至此,可偏人家就是没递帖子,竟直接亲自过来了。
    “倒是没想到妹妹会来。”
    春深苑里,珊娘从三和奉上的茶盘里端过茶盏,抬眼飞快扫过十四娘那带着难掩得意的脸庞,笑盈盈地将茶盏递到她的面前。
    十四娘微笑接过茶盏,抬眼打量着这春深苑,道:“姐姐住的地方好小。”
    珊娘抿唇一笑,“叫妹妹笑话了。”又道,“还没收拾好呢。”
    看着中堂空空无也的墙壁,十四娘点头笑道,“看来也是,那边还缺一幅中堂呢。”又道:“早听说五叔擅长丹青,姐姐留着这中堂,不会是等五叔回来吧?”
    五老爷虽擅长丹青,却从不肯轻易示人以墨宝,便是老太爷亲自跟五老爷要,还要看五老爷高兴不高兴呢。
    珊娘又是抿唇一笑,道:“倒不是等父亲的画,我已经得了个更好的东西,正在外面装裱着呢。”
    “是什么宝贝?”十四娘感兴趣地探身问道。
    珊娘却故作神秘地在唇上竖了根手指,“保密。”
    十四娘暗含不屑地微翘了一下唇,又看着十三娘道:“都忘问了,姐姐回来后,病可好些了?应该好多了吧?我可听说昨儿姐姐都上街逛去了呢。老太太也听说了,还跟我们感慨,说姐姐之前的病,一定是想家想的,这不,才刚回去就好了。老太太还说,既这样,叫姐姐在家里多住些时日呢。”
    ——这便是十四娘今儿不请自来的目的了。
    珊娘的眼儿微微一眯,心里暗暗猜测着十四娘此次来,到底是她自个儿想要看人笑话,还是受了老太太之命来敲打她的,面上却是什么都不显,只殷勤相让着桌上的茶点,又道:“倒叫老太太记挂了。说也奇怪,回来后果然精神立马就好了,不定就是老太太说的那样,是想家了呢。”
    说着,她看着十四一阵微笑,又问着十四娘,“最近你们在忙什么?”
    于是十四娘轻易便被她引开了心思,只眉飞色舞地给侯十三讲起春赏宴的准备过程来。
    “今年不同于往常,往常都是我们在画舫上取乐,今年我们计划着反过来,把酒宴设在落梅湖边上,而把那些戏班子全都挪到画舫上去……”
    珊娘含笑听着,心下却是一阵叹息。这主意还是她在去年春赏宴后玩笑着提出来的,她以为今年没了她的参与,这春赏宴应该会和记忆中的有所不同,却不想老太太竟是记住了她的那个主意,还是这么布置了……看来,便是这一世有些事变了,有些事,终究还是没变。
    “……不知道到时候你能不能参加呢,”十四娘带着审视看向她,“老太太昨儿还说,湖边风大,如今你才刚有起色,若是年纪轻轻竟落下什么大症候就不好了。”
    威胁!
    珊娘抿唇一笑。可惜的是,她对那个春赏宴,正是避之不及呢!
    许是珊娘那笑意看着实在怪异,不由就叫十四收敛起那些小家子气的心思,忙又道:“不过也未必,如今才二月中,春赏宴要到三月三呢。姐姐加紧调养身子,到时候咱们一起去热闹热闹。”
    珊娘笑着应了,又道:“是了,今儿不是该上学的日子吗?你怎么竟来了?”
    十四笑道:“因着这春赏宴,老太太特意给我们几个都请了假呢。倒是姐姐,快些好起来吧,学里的先生们都问着姐姐呢。”
    珊娘笑了笑,没有答话。她正等着五老爷回来,好替她办休学手续呢。有林家人和袁长卿在的梅山书院,她是再不会去的。
    而此时,她以为一个月后才会入梅山书院就读的袁长卿,却正在梅山书院的一间客院里,从木器行老掌柜的手中接过侯家诸人的族系图谱。
    
    第二十六章 高岭之花
    
    袁长卿的外祖忠肃伯方志虽是军旅中人,却素以老谋深算著称。忠肃伯有三儿一女,偏诸儿孙中,唯有这唯一的外孙袁长卿,小小年纪便如他一般心思慎密。
    此时,心思慎密的袁长卿正在书案后,仔细端详着面前那偌大一张谱系图。
    木器行的老掌柜在一旁偷窥他半晌,到底没忍住,上前问道:“不知大爷要这侯氏族谱做什么,可有什么事是要报知老伯爷的?”
    袁长卿摆摆手,言简意赅道:“不用。”
    虽说他那执掌一方兵力的外祖有能力庇护于他,可眼下朝局复杂,上面坐着的又不是一个贤明君主,何况之前因着他四叔袭爵一事,外祖和宫里那位已经闹了一场,如今正颇受猜忌,倒不好再为了这些小事,在这种敏感时刻,叫外祖一家跟那些人对上。
    再者,他一向不愿意叫人看到自己的短处,哪怕那是至亲之人。便是遭遇什么难题,他也宁愿自己寻找解决之道。
    他低头看着那谱系图,却是不知道,老掌柜正偷眼在打量着他。
    眼前的少年,高高瘦瘦、眉目幽冷。偏那白皙的肤色,衬得一双乌黑的眼眸更显深沉,不由就叫老掌柜想起这位爷在京城里的浑名:高岭之花。
    那开在高山之巅,只能远观,却无法靠近的……
    “嗯?”
    忽地,那“高岭之花”抬起头来,乌黑平直的眉锋骤然扬起。
    老掌柜一惊,这才意识到,他盯着这位小爷看了太长时间了。他赶紧掩饰地轻咳一声,恭身上前,指着桌上的族系图,将侯家的情况一一道来:“这侯家也算是人丁兴旺了,那最后一代老侯爷有七八个儿子,偏唯一的嫡子只有一个孙子——便是如今的侯老太爷。侯老太爷娶妻原阳孟氏……”
    他顿了顿,悄悄看向袁长卿。袁长卿那位人前总爱装出一副慈祥模样的继祖母,便也是出身原阳孟氏。
    他的停顿,令袁长卿又抬了抬眉。
    于是老掌柜赶紧低下头,接着又道:“老太爷膝下育有七子八女,其中只有大老爷和五老爷为孟老太君嫡出,其他皆为庶出……”
    袁长卿一边专心听着老掌柜的讲述,一边状似无意地时不时问着一些叫老掌柜觉得奇怪的细节问题。而若是老掌柜有忠肃伯那样见微知著的本事,这会儿怕早就已经注意到,自家少爷关注的重点,竟不是侯家顶门立户的爷们,而是那些待嫁的姑娘们。
    至于袁长卿,虽说他也可以直接从老掌柜那里打听侯家姑娘们的消息,可他不愿意叫人看破他的心思,更不愿意叫人知道,他的婚事正岌岌可危地受人算计着。
    老掌柜走后,袁长卿盯着那族谱又看了半晌,一边在心里默默消化着那些信息。
    侯家果然人口众多,那待字闺中的女儿里,仅未出五服的便有十几位之多。
    这诸多尚未出嫁的姑娘中,以年龄身份排序,最为年长的,是嫡出长房的嫡次女,族中排行第七的七姑娘。
    这位七姑娘今年十六,据传闻称,似乎正在跟次辅家里议着亲……当然,只要一日未下定,便一切皆有可能。
    七姑娘之下,是庶三房的嫡女,十一姑娘了
    十一姑娘如今十五,品性端庄,为人温和,是个轻易不肯开口的。
    再往下,便是嫡五老爷府上的庶十三娘。
    这十三娘今年十四,一向才名在外,据说是府里老太君的掌上明珠,极是受宠……
    忽地,袁长卿眼前闪过一道浅紫色的身影,以及那抹似含着笑意的唇角。
    此时,若是书案上放着面镜子,袁长卿便会惊讶地发现,他的唇角,正随着记忆中的那抹弯弧,而翘起一道相似的弧线。
    意识到走了神,袁长卿摇了摇头,将注意力重新集中到那族谱之上。
    侯十三往下,便是庶出二老爷膝下的庶女十四姑娘了。
    这位十四姑娘跟十三同年,只比那位小了一个月,是个活泼开朗的,据说也颇得老太太的宠爱。
    其他的,不是年纪不符,便是旁系的姑娘,想来两个孟氏都不会予以考虑。
    书案后,袁长卿背在身后的手指微微捻动着,那平直的眉锋蹙起。思索半晌,他才伸出手指,指尖轻轻抹过嫡五房老爷侯枫的名字。
    之前老掌柜曾当笑话说着:“这五老爷算是侯家最为独特的一个了,不擅经营,也不爱交际,整日只沉迷于笔墨丹青。人都说,若不是有老太太私下补贴着,不定五房早被五老爷败了家。”
    侯氏诸多姑娘中,固然身份地位最为尊贵的,是那嫡房嫡出的七姑娘,只是,家里那位老太君和他四叔,怕是觉得他“配不上”那一位。所以,依他之见,倒是这位闲云野鹤的五老爷,以及他家里那位十三姑娘,更有可能入了他们的法眼。
    不过,稍稍令人遗憾的是,这侯十三为庶出,他那爱面子的继祖母便是心里乐意,怕也会因为担心招人非议而踌躇不定吧。
    至于十一姑娘,本身倒是嫡出,可她的父亲是庶出,只怕侯府的那位孟老太君不会乐意。
    袁长卿在心里默默衡量半晌,觉得终究还是可能五老爷府上会雀屏中选。
    想着五老爷,他的眼前蓦然又跳出那抹含着笑意的唇角来。
    那个侯十三,明明那么软软糯糯娇娇小小的一个人,偏行动举止竟如此乖张,张嘴说着一套,手下做的又是另一套……
    好个表里不一的人儿!
    而明明给这侯十三下着很不好的定义,袁长卿却发现,偏偏他竟没法子对她心生恶感……
    ……其实,如果他愿意,只要稍加暗示,想来他四叔和老太太也很乐意顺水推舟——他甚至都能想像得到,他的“祖母”会怎么宠溺而又无奈地告诉宫里的孟贵妃,她这长孙如何只钟情于侯十三一个,叫她这做长辈的也拿他没辙,不过只要孩子喜欢,便是对方身份差了些……等等等等。
    手指再次划过五老爷的名字,袁长卿的唇角微微一提,却是没意识到,他竟又一次学着某人的标志性表情。
    正这时,小厮巨风在门外禀道:“林二爷来了。”
    袁长卿从沉思中回神,一边卷起书案上的族谱图,一边道了声“请”。
    那林如亭进来时,见他站在书案后,便笑道:“没打扰你吧?”
    “哪里。”袁长卿说着,过去将林如亭引到一旁的桌边坐了,又问道:“师兄怎么来了?这时候不是该在学里的吗?”
    林如亭笑道:“还不是为了你。昨儿祖父考较功课时,你把我和如轩都比了下去,祖父起了爱才之心,叫我来问问你,可愿意来梅山书院读书?”
    这林如亭正是林仲海的长子,林如稚的亲兄长。虽说他父亲在京城杏林书院任职,他却是自幼就被留在梅山书院里读书,顺便也帮着大堂兄和伯父祖父做些书院的日常事务。
    另一个小厮景风奉上茶水。袁长卿顿了顿,才带着几分肯定道:“这怕是老师的意思。”
    林如亭从茶盏上抬眉看看袁长卿,放下茶盏叹道:“正是父亲的意思。祖父也觉得,这几年你还是避开京城的好。至少在梅山书院,你可以安心精进学业。”
    二人交换了个眼色后,不由一时默默。十九岁的林如亭一向有心仕途,何况年初朝堂上的那出闹剧原也不瞒人。
    且说后宫的孟贵妃多年独宠,那日渐长大的四皇子便生了别样的心思,加上上面那一位的有心偏袒,以至于东宫处境艰难,竟是动辄得咎。年初时,便有人因着五皇子周崇在皇家杏林书院就读一事,竟硬是参了一本,说五皇子这是在替太子招兵买马,建立所谓的“太…子党”。明眼人谁都知道,五皇子不过才十四五岁年纪,交往的也都是些才十几岁的孩子。于是朝堂之上又是一场混战。虽说最后内阁驳回了那道奏章,可只冲着上面那位没有喝斥没有谪贬,便能知道那位心里怕是有了动摇。
    袁长卿叹息一声,对林如亭道:“只怕这几年师兄也不宜出师呢。”
    “是啊。”林如亭跟着叹了口气,伸手过来拍了拍他的肩,道:“好在我们都还年轻,来日方长,且隐忍得一时,终有守得云开的一日。”顿了顿,又道:“那位的意思也是如此。”
    虽然林如亭语蔫不详,袁长卿却是心知肚明,他所指的“那位”,是如今不得不闭门自守的太子殿下。
    而确实,前途一事不急,他如今才十六,总有守得云开的一日。只是这娶妻之事,怕是由不得他自个儿做主……好在只是娶个女人,只要仔细些,挑个懂事的,娶也就娶了,只当给内宅找个管家……
    陪着林如亭喝着茶,袁长卿一阵沉默。
    正这时,忽然远远传来一阵喧哗,仔细一听,恰正是周崇和林如稚的声音。
    “凭什么?!”周崇一边走一边大声嚷嚷着。
    “就凭你们一个个失了礼数!”林如稚也不依不饶地叫着。
    随着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