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39章

1926之崛起-第339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会是谁和自己过不去,向自己这位校长告了刁状呢?
    思来想去,戴笠觉得只能是一直以来,对自己另起炉灶搞起情报系统极为不满的cc系的两位大佬,不只是用什么手段,在蒋介石这里小小阴了自己一把。如果他戴笠在这位校长心里留下暗地勾结地方势力的印象,那自己的前程可就完了。
    他的这位校长,明显是在敲打他戴笠。
    事已至此,戴笠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坦白,而且越诚恳越好,在明察秋毫的这位校长面前,任何隐瞒和撒谎都是最愚蠢的做法。
    戴笠脸上立刻呈献出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用满是羞愧的语气说:“校长,卑职有罪,请校长责罚。”
    戴笠偷偷看了一眼面无表情的蒋介石,接着说:“校长所说的,确有其事。因为《明星公司》急着要把电影拍完上映,可他们去张学良那里又根本见不到蝴蝶。”
    “张学良这几次来南京,校长让我负责他的安全,和张学良接触的多些。没想到这个张学良很重情义,每次来南京都要找卑职盘桓几日,一来二去就有了一些交情。”
    “不知道明星公司从哪里打听到张学良和卑职有些交情,他们的老板张石川,就托章士钊找到我,要我帮忙去找张学良要人,为此还送了卑职十万大洋。学生一时贪心就收了这钱,学生现在已经知道错了,回去就把钱退回去,也不再管这件事情,以后再也不敢再犯。”
    蒋介石面无表情地点点头,不过语气却变得有些温和。
    “雨农,你不要紧张。《汉书》言,水至清则无鱼,我是极为信奉这句至理名言地,在我手下做事的人,只要他尽心尽力为党国效忠,许多事情我都会宽容地。”
    “这次你收了张石川的钱,即不是要做危害党国的事,更不是贪赃枉法,这十万大洋你就不要退给张石川了。不过,你既然收了人家的钱,就要帮人家做事。你去找张汉卿,把事情的利害关系跟他说清楚,党国大员,是要注意身份影响地。”
    “你再转告张汉卿,就说是我蒋中正说的,这个时候,要把心思放在东北。现在北蒙已然有苏俄入侵,东北再出事端,不但他张汉卿脱不了干系,就是我蒋中正也要备受压力。”
    戴笠深感自己年轻时读书少,所以进入黄埔后,一直勤勉苦学,为此读了很多的中国古书。他很清楚“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的含义。其实他还知道这句话的下一句是“人至察则无徒”,只不过,就是打死他,也他绝不敢在他的这位明察秋毫的校长面前说出口来。
    戴笠诚惶诚恐的样子让蒋介石很满意,点点头道:“好了,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你继续说下去。”
    蒋介石说完,又转过身去,继续缓缓地踱起步来。
    戴笠瞟了一眼蒋介石那威严高挑瘦削的背影,掏出手帕匆忙地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理了理思绪继续汇报起来。
    “广州方面的人也去了太原,据说还带去了汪精卫的一封亲笔信。不过,宋哲武不仅没有见来人,甚至连信也没收,直接让孔维派警察把来人押送出城。”
    “当天下午,宋哲武在接见太原学生代表时,当着记者的面,公开表示他理解委员长订立约法的苦衷,他和第四路军坚决支持委员长主持党国大局,反对汪精卫另立中央分裂国家的做法。希望汪精卫能取消广州政府,到南京去和校长平心静气地和校长商谈,以消弭分歧,共主国政。”
    见蒋介石没什么反应,戴笠清楚蒋介石很可能已经知道了这件事。因为宋哲武做这些事可是大张旗鼓的,那可是生怕别人不知道的。
    戴笠犹豫了一下,一咬牙说道:“宋哲元和杨虎城不仅都见了广州方面的人,而且来人当时就留在他们那里,可是在他们得知了宋哲武的态度后,他们都立刻送走了广州方面的代表,也都在公开场合表态支持中央和校长。”
    这个情况明显引起了蒋介石的注意,蒋介石虽然没有转身,可是却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宋哲元和杨虎城表态支持蒋介石和南京中央政府,这是好事。只不过,这好事也要看是和谁一起做,又在什么时候去做。这明显就是宋哲元和杨虎城两人都在看着宋哲武的态度行事,也就是说宋哲武对这两人的影响很大。
    虽然宋哲元的二十九军,经过他的特意叮嘱,只被张学良编了两个师和一个补充师,可是留下来的都是几十万西北军的精华和种子,堪称西北军的精锐,如果条件适合,这支部队扩充起来会极快。而最让蒋介石担心的是,这些人还多数是终于冯玉祥,最少也是对他蒋中正反感的人,否则他们也不会跟着冯玉祥退入山西的。
    此外,那个还妄想把甘肃也拿到手中的杨虎城和宋哲武接近也很让他担心。虽然他对宋哲武的信任度要远远大于这两人,但是,“近墨者黑”这句话他可是很清楚的。
    戴笠虽然不怕宋哲元、杨虎城,甚至对宋哲武也不感冒,可是对宋子文和何应钦,甚至包括林蔚这些人他还是很小心的,今天如果不是让蒋介石逼急了,轻易他还是不敢给宋哲武“添麻烦”的。
    他见蒋介石明显是听进了他的话,紧张的心情轻松了不少。
    “很好你继续说下去。”
    蒋介石这一句没头没脑的很好,让戴笠一头雾水,他不知道他的校长是夸他的情报好,还是在说宋哲元、杨虎城做得好。或者是在说宋哲武做得好。
    见蒋介石走到窗前,负手而立地默默望着窗外,不再做任何其它表示,戴笠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汇报下去。
    “孙蔚如的十七师和两万多补充部队是徒手开赴包头的,他们在包头换装了宋哲武给的武器。据说全师装备和第四路军一样,并且军饷也由宋哲武出,也是和第四路军相同。傅作义的三十五军的军饷,很可能也是同样办理的。”
    “十七师原有的武器弹药装备则都留在了陕西,杨虎城以为十七师准备补充部队为由,正在大量招募兵员,看样子杨虎城是想用中央给十七师的军饷再组建一个师的部队。还有,宋哲武还送了太原产的一些卡车和幼虎小吉普车给孙蔚如和傅作义。”
    蒋介石没有转过头,仍旧保持着原有的姿势淡淡地说道:“宋文戈还是一贯支持中央、支持我蒋中正地,这一点我还是心里有数的,有他在北方,山陕蒙绥就会稳定。傅作义和孙蔚如都是去北蒙帮助第四路军作战的友军,一同作战的部队军饷待遇和武器装备不一样,有伤士气。”
    “北蒙兵凶战危,孙蔚如和傅作义能率部北上助战,实属不易。尤其是傅作义,更是顶着晋绥军和阎锡山的暗中压力。文戈送他们军饷汽车,这也是出于感激的目的,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太原产的卡车很不错,文白跟我讲,文戈送给教导总队的卡车,连德国人驾驶后,都说性能很好,想来那个什么幼虎吉普车也不会差,孙蔚如和傅作义应该高兴的不得了,此去北蒙,他们是不会不卖力气地,文戈这是在为中央分忧啊。”
    说完,蒋介石转过身,面色淡定地又开始踱起步来。
    见蒋介石明显已经为宋哲武的行为定了调,戴笠自然不愿意再扯上宋哲武了。
    “广州方面去山西的人没有去临汾见徐永昌,而是去大同找了阎锡山。”
    阎锡山早就在中原大战时对汪精卫失望以及,他根本不相信汪精卫的广州政府能成什么事。在阎锡山看来,现在的广州政府的力量要比中原大战时他的力量差得多了,那时以晋绥军和凶悍的西北军联手都没有打败中央军,仅凭残败的桂系和匆忙扩编的广州的部队,绝对不会是中央军的对手。
    不过,阎锡山同样不愿意得罪汪精卫和那些国民党元老们,这些人在中国政坛上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就是意气风发,手握大权的蒋介石也不能。当然,这些人也就更不是他阎锡山能得罪得起的了。
    阎锡山派他的外甥杨爱源告诉来人,他阎锡山一介平民,不仅没能力参与高层政争,也更无法指挥晋绥军,若想取得晋绥军的支持,需要去找徐永昌。
    “徐次宸还没离开南京吗?他还在南京做什么?他对于广州政府是什么态度?”
    蒋介石停下脚步,神色凝重地问戴笠。
    深蓝鞠躬感谢“70生人”、大汉国姓liu“两位书友的打赏和月票。
第五百零二章抗战戴笠的奏对(四)
    徐永昌已经来南京十几天了,他是来南京替阎锡山复出向蒋介石求情游说的。wWW;只不过,蒋介石还深恨阎锡山和冯玉祥发起中原大战,一直没有答应徐永昌的请求。不过,对徐永昌倒是十分热情,还罕有地请徐永昌吃了家宴。
    心思细腻的戴笠,知道蒋介石很看重徐永昌的为人,十分小心地回答:“徐永昌还没走。他这些天分别拜访宴请了何总长、宋部长、杨秘长、陈部长,还有南京市长魏道明、立法委员郑毓秀夫妇等人,谈论内容都是替阎锡山复出游说,请他们帮忙向校长求情的。”
    何应钦、杨永泰、宋子文、陈果夫这几人就不必说了,都是国民政府响当当的大员。可是这个魏道明也不简单,1925年自巴黎大学取得法学博士后,隔年回到国内担任律师,在上海挂牌执业,不久后开始参与国民党事务工作。1927年出任司法部秘长,隔年司法部改组更名司法行政部,以29岁的年龄出任首位部长。1930年出任南京特别市市长。
    他既不是浙江人,又不是蒋介石的古交好友的亲属,能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做到国民政府首都的市长,足见其能力出众,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和赏识。
    至于他的夫人郑毓秀,那就更不简单。
    民国时期反对男尊女卑,主张男女平等,维护妇女权利的女权运动高涨,涌现了一大批思想活跃、才貌双全的杰出女性,如秋瑾、陈撷芬、何香凝等炬赫一时的代表人物。在众多的杰出女性之中,有一个集诸多“第一”于一身的女性,特别引人注目,她就是郑毓秀。
    郑毓秀曾经是民国政府时期第一位省级女性政务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长与审检两厅厅长;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参与起草《中华民国民法典草案》的女性;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女性律师……这位拥有众多“第一”、可谓开中华民国风气之先的女中翘楚。
    这些还不够,郑毓秀还有更辉煌的历史,她曾经和汪精卫一起刺杀过满清摄政王、袁世凯和良弼;一战后,在她的威胁下满清外交总长陆征祥硬是没敢去凡尔赛宫签字出卖山东,也就是所谓的“玫瑰枝事件”;她还担任过北平女子师范大学校长;27年起,在国民政府中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发行院院长、国民党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等等一系列要职。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院于1928年成立,次年1月即指定郑毓秀和傅秉常、焦易堂、史尚宽、林彬五人组成民法起草委员会,专门负责民法的起草工作。由此可见郑毓秀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在当时国民党内是屈指可数。
    蒋介石漫不经心地问:“知道他们谈话的内容吗?何总长他们对阎百川复出是什么态度?”
    “何总长、宋部长、陈部长,以及杨秘长他们几人,和徐永昌在家中的谈话内容学生不清楚。”
    戴笠偷眼看了看蒋介石,心说以我现在的身份,我怎么敢在这几个红得发紫的人身边安插人员?
    蒋介石也发觉自己的问话有些不妥,接着问道:“魏道明、郑毓秀夫妇对此是什么态度?”
    “徐永昌在饭店中对魏道明、郑毓秀夫妇说,今日国家要求北方安定而有把握,必国家对山西要有办法,尤其要山西自己有办法,有力量。当前晋绥政治,明明建筑在军队基础上,如军队不能统一,必致演变到紊乱混战。欲使山西不乱,必须晋绥军不乱,欲使晋绥军不乱,必须阎锡山出山方可安稳。”
    戴笠看蒋介石没什么反应,又小心地说:“徐永昌还说,阎锡山已经对发动中原大战深悔不已,以痛下决心,此生再不于中央和校长为敌。还说当今山西势力庞杂,有阎锡山在山西,更能平衡各方力量,委员长应付北方地方势力时,也能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余地。”
    山西当前的各方势力都有谁,戴笠还是清楚的,其他势力倒好说,可何应钦和宋子文、林蔚都和宋哲武交好,甚至张群、杨永泰这两个政学系的领袖也都对宋哲武很有好感,张群至今仍不忘时不时地当众赞扬宋哲武,更和虞洽卿以及宋哲武的岳父李远达来往甚密。这些人每一个,可都是他戴笠现在得罪不起的人物。
    因此,戴笠没有敢把徐永昌的原话说出来,只是含糊其辞地用各方势力来替代。不过,他相信,蒋介石是明白他话中的意思的。
    沉默片刻,蒋介石淡淡地对戴笠道:“徐次宸不计个人名利,甘愿把省主席的职位让给阎百川,足见其不追名逐利,不计个人得失。阎百川今生结交了徐次宸,倒是福气不浅。你去告诉徐次宸,我明天要再见他一面。”
    蒋介石抬头看了一眼落地钟,转头问戴笠:“还有事情吗?”
    戴笠知道外面还有几位蒋介石的心腹大员在等候,这是蒋介石在下逐客令了。不过,他还有一件他认为很重要的事情没来得及说,他心里很不安。所以,迟疑着没有马上离开。
    蒋介石看出来戴笠还有事没说,语气温和地说:“雨农,你我师生之间,有什么话就直接跟我讲,说对说错,我都不会责怪你的。”
    戴笠斟酌了一会,小心地说:“学生这两年借着第四路军扩军和招揽学生的机会,向第四路军里安插了一些人,可是绝大多数人都被第四路军保卫局以各种名义给清退了。”
    “是他们发现是你的人了?”
    见蒋介石脸色有些阴沉,戴笠忙说:“不是。”
    “学生仔细分析过,这些人只是身份历史有些模糊引起了他们的怀疑。而且据我所知,还有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