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926之崛起 >

第324章

1926之崛起-第324章

小说: 1926之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百七十五章抗战北蒙(一)
    第四百七十五章抗战北一)
    北位于古高原的北部,平均海拔约1600米。wWw;西、中和北部是阿尔泰山脉、杭爱山脉、唐努乌拉山、东萨彦岭、戈壁阿尔泰山脉、肯特山脉等地垒构成的山地,各山脉主峰一般都在海拔3000米以上。
    山地之间是地堑形成的内流水系和湖泊、盆地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河是主要河流。河、湖附近地区多水草,是天然牧场和主要农耕区。
    北东南部是比较平坦的高原,分布着低矮的丘陵和浅盆地,地表主要为粗砂、砾石的“戈壁”。
    北大部分地区属大陆温带草原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冬季长,常有大风雪;夏季短,昼夜温差极大;ūn、秋两季又极短。无霜期在6月—9月间,只有90-110多天。
    北的首府,也是北的最大城市,甚至也可以说是这个时候北唯一一个可以成为城市的地方——库伦,地处图拉河谷上游,南北两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清澈的图拉河从城南的博格多山脚下自东向西缓缓流过,东西两面为广阔狭长的克鲁伦河谷草原和图拉河草原。
    库伦城主要街区坐落在图拉河北岸。市区沿着图拉河布局,呈长条形勒博河曲北向南将库伦分为河东、河西两部分。图拉河北岸的市区分为3个台地:第一台地海拔1880米,宽2700米;第二台地海拔1290米,宽2300米;第三台地海拔1300米,平均海拔1351米,城区宽度仅有几公里。
    一九三一年九月,这个时候在内地正是秋高气爽的好时节,可是在北这个时候的天气却变幻无常,气温经常突然急剧下降,甚至下雪。昼夜的温差更大,早上经常会有霜出现。
    站在博格达山上,库伦东西两面那一望无垠的碧绿的草原,这时已经都变成了金黄尤其是远处二三十公里宽的克鲁伦河谷中那些半人高的、已经开始发黄的牧草,在和缓的东风吹拂下,犹如阵阵金汹涌澎湃、连绵不绝,壮观非常。
    山地上大量生长着的已经脱落了叶子的古栎,灰…的树干高达30来米,成片成片的如标枪般ǐng立。博格达山脚下的图拉河和…勒博河,闪着银光,在静静地流淌。动美冷峻的高原风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与此极不协调的是,库伦南面博格达山上和北面连绵起伏的山地上,以及库伦城周边、库伦东面十几公里外克鲁伦河谷和图拉河谷中间的都冈山上,却是尘土飞扬,到处都是热火朝天挖掘战壕和修建工事的人群,人数足有十多万人。这是工程兵总队和梁忠甲、王弼部队的官兵们在抢建库伦城防工事和库伦周边的要塞和附属防御工事。
    此刻,在博格达山最高峰上的台地上,十几名身穿草绿…军装、肩上扛着金星的将军们,在一大群卫兵和手拿图纸的参谋们的簇拥下,正在用手中的高倍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库伦周边的地形和正在建设的工事情况。
    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个人显得很有些特别,他虽然也穿着第四路军的草绿…军装,挂着中校军衔,可是他那高鼻深目,金发碧眼,无疑是一个外国人。
    这个50来岁的外国人,正是宋哲武从德国聘请来的军事工程专家、原德国国防军中校、现任第四路军国防工程专家组组长鲁登道夫。
    鲁登道夫是来向检查库伦防务的北前线司令李文田,汇报库伦防御工程进度情况的。在他们的周围,还有库伦防守司令高宗宝、四十三军军长梁忠甲、四十九军军长王弼。
    按照鲁登道夫的介绍,由他主持设计的库伦防御体系,主要由三座要塞群和附属配套工事组成。
    三座要塞群中,一座位于脚下的这个博格达山,一座位于库伦东面十几公里外克鲁伦河谷和图拉河谷中间的都冈山,还有一座位于库伦以西100多公里的图拉河谷180度大转弯处的山地。
    如果苏军从库伦以北进攻库伦,需由宗哈拉先向西,再沿图拉河谷经过那个大转弯处,然后折向东,才能直奔库伦。也就是说,从库伦正北越过边境进攻的中路苏军,向库伦发起进攻的方向实际上是在库伦的西面。
    这条路虽然距离较远,可是胜在沿河谷行军。而建在大转弯处的这个要塞群,正好扼住了这条通路。
    中路苏军如果不走这条路,还有第二条路可以到达库伦,那就是在宗哈拉直接南下进入山地。只不过这条路要在高山峻岭中穿行,没有大路,只有山间小路,车辆和大炮根本无法通过。
    因此,中路苏军主力要进攻库伦,只能走河谷,而拿不下大转弯处的这个一号要塞群,中路苏军主力就永远到不了库伦城下。
    库伦东面十几公里外克鲁伦河谷和图拉河谷中间都冈山上的二号要塞群,又正好可以堵住沿克鲁伦河谷西犯库伦的东路苏军,苏军不拿下这个要塞群,同样也无法进入库伦。
    位于库伦以南博格达山上的三号要塞群,俯视库伦全城,不仅攻至库伦城下的苏军将面临要塞群的火力打击,要塞群的炮火还可以越过库伦,对库伦北面山地的防线进行火力支援。从库伦北面翻山越岭而来的苏军,即便击破第四路军在库伦北面的防线,也将面临博格达山要塞群的火力打击,要想攻进城区,付出的代价也会很大。
    鲁登道夫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了,可是身板仍然很值,面部表情上也永远是一副刻板的神态,完全是一副典型的德**人。
    “尊敬的司令阁下,库伦的地势太利于防守了,这三座要塞群如果全部完工,足以抵挡住几十万苏军的进攻,这里完全可以成为亚洲的凡尔登,会是又一个绞机。”
    从鲁登道夫自信的语气中可以感到,他对由他亲手设计的库伦防御工程还是极为满意的。
    李文田把望远镜从眼前拿开,点头道:“是的,这里的地势很好,尤其是你们专家组设计的要塞群更好,我们宋总司令看了图之后都是连声说好的。苏军要想拿下库伦是非常难的。现在,我对守住库伦很有信心。”
    鲁登道夫嘴角微微一翘,少有地l…出了一丝笑意,显然他的内心很高兴。
第四百七十六章抗战北蒙(二)
    第四百七十六章抗战北二)
    对于李文田的夸赞,鲁登道夫很高兴。wwW!
    不过,鲁登道夫脸上的笑意一闪即逝,随即微微皱起眉头,不无遗憾地说:“只是时间还是太少了,苏军即将到来的进攻打了我的工程进度,许多必要的防御设施没有时间来做了,这对这几个要塞群的防御效果影响会很大。现在整个工程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这让整个防御工程的功能大大打了折扣。”
    鲁登道夫一摊双手,很无奈地说:“如果再有半年的时间就好了。”
    影响北库伦防御工事修建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即将到来的苏军入侵;另一个是北的气候。只不过,这两个原因都不是他李文田所能改变的。
    不过,好在宋哲武很有创造地提出了修建人工地下坑道的建议。
    鲁登道夫和他的专家组很仔细地研究了宋哲武修建地下坑道的计划和设计构筑要点后,一致认为,这样的坑道虽然构筑简单快捷,可是防御能很强,不仅可以很好地保护步兵的安全,还可以有效地杀伤敌方兵员。甚至在敌人占领地面阵地后,防御兵力仍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在地下保存下来。
    如果能抢在苏军进攻前,在几个要塞群和库伦周边的防御阵地上和原有的防御设施相配合,大量修建这种坑道,就可以迅速弥补上因为防御工事没有来得及完工的不足。这让为几个要塞群不能在战前全部完工而忧心忡忡的鲁登道夫大大松了一口气。
    修建这些坑道式工事十分简单,只要有木料就行,完全不需要钢筋凝土,当然,这是需要有大量人力的。
    不过,现在库伦最不缺的就是人了,不仅数万人的工程兵总队一直在库伦施工,现在为了抢时间,库伦的三个军除了留下少数部队警戒外,其余所有部队都投入到修建工事的工作中来。现在,地下坑道体系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八十。
    三个要塞群都是依山而建,各段的火力支撑点都是用加强的钢筋凝土构筑,除非重炮两次命中同一点,否则绝无问题。唯一能对这些火力支撑点的凝土工事造成威胁的,只有500公斤以上的航弹直接命中顶部,或者是苏军的大口径攻城臼炮直接命中,再或者是苏军坦克抵近把炮弹直接入火力点的击孔,杀伤里面的人员。
    不过,坦克抵近击的方法是很难奏效的。
    一是,所有火力支撑点的前面山地,都采用爆破或挖掘手段,制造出反坦克斜面或反坦克壕,以及设置了众多反坦克障碍,这让坦克在这些火力点前500米内无法找到合适的击位置,要瞄准500米外的宽度只有300到400mm的击孔难度就更大了。
    而这些大型火力支撑点都配有反坦克炮,苏军坦克要想在这些火力点的前面从容瞄准击,那可是活得不耐烦了。
    由这些大、中型火力支撑点配合坑道、盖沟、战壕组成的地下和半掩式的工事网,都是依山修建的,每个要塞群都形成三道完备的火力防御圈,在这三道防御圈内外,还分布着一些依据地势构筑的功能完备的独立防御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独立防御体系又对环要塞群的大型防御圈构成有力支撑。苏军要想最终突破一道防御阵地,这些独立的防御体系必须要一一拔除,否则进攻部队势必要承受它们的猛烈火力打击。
    德国人设计的要塞群,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所有的火力支撑点和防御阵地都是通过地下坑道相连接的,任何一个阵地都可以通过这些坑道得到增援。除非某一处阵地和火力点被彻底炸毁或占领,否则这处阵地或火力点就永远不会因为人员伤亡而失去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也最让鲁登道夫为之骄傲的是,在一号和三号要塞群的主阵地上,都建有一座壁厚十米的多层钢筋凝土超强堡垒,里面各安装一德国舰炮。炮重73。5吨,发公斤炮弹,初速速2。5发∕分程15m。
    这两舰炮虽然是德国的,可是宋哲武却不是从德国买来的,而是从法国购买的。这是因为一战后,依据凡尔赛条约,同盟国作为德国的赔款从德国没收的。
    这两德国舰炮虽然威力巨大,可是毕竟是一战时的老炮,在法国早被被淘汰了,这让宋哲武捡了一个便宜,只用了比买废钢多不了多少的钱就买来了。唯一uā费较多的,是那2000发280mm炮弹和50根备用炮管。
    由于这两巨炮安装在山顶主要塞内程又有增加,都超过了20m。苏军陆军现有火炮的程都在这个范围之内,也就是说,这两舰炮是苏军的所有重型火炮阵地的杀神。
    不过,它们唯一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由于安装在山顶要塞内角受到很大限制,在程内有10m左右的击死角。也就是说,这两舰炮虽能及远,却不能进攻。不过,这仍然会对苏军的炮兵阵地构成巨大威胁。
    此外,要塞防御圈内的山凹里,还设有十几处式炮兵阵地。这些炮兵阵地,在苏军轰炸和炮击时,可以把火炮藏在中,在苏军轰炸和炮击的间隙,可以拉出来用炮火支援要塞各个方向的防御。对有些地域的炮击,甚至火炮根本就无需拉出外,只需要把炮管伸出外就可以击了。
    “怎么样?李参谋长?现在对于挡住苏军的进攻您应该更有信心了吧。”
    高宗宝瞄了身边的梁忠甲一眼,有些随意地问李文田。
    对于库伦三座要塞群的建设,高宗宝可是狠下了一番心思,倾注了他的许多心血,他下决心要在库伦做出一个让众人都满意的漂亮事。
    这两年高宗宝的压力很大,眼见着陶蓉、李文田、楚溪ūn、赵凤武、梁忠甲、韩光弟这些后来的人都极得宋哲武重视。这些人中,不仅有赵凤武、梁忠甲、韩光弟、周耀明、王弼、马法五、庞炳勋、井岳秀等人和他平起平坐,更有陶蓉、李文田、楚溪ūn等人还在他的上面,这让最早跟随宋哲武的高宗宝心中难免有不服气的感觉。
    感谢“还没发现”和“uzu”书友的月票
第四百七十七章抗战北蒙(三)
    第四百七十七章抗战北三)
    当然,高宗宝也不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他也知道,宋哲武所重用的这些人,都是很有才能的,也都是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指挥经验的人才,并不是徒有其表的庸才。wWw、宋哲武用这些人,确实是一心为了第四路军的发展,绝没有疏远他们这些老人的意思。
    高宗宝心里很清楚,这些人来的时间还短,宋哲武现在最信任的人,还是他们这几个跟随宋哲武起家的老人的。
    不要说箫国栋和王叙了,伍进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包括这次宋哲武任命他高宗宝为北前线副司令,并且把防御库伦的任务jiā给他也很可以说明问题。
    不过,高宗宝也明白,不管是在第四路军也好,还是在北方四省的民政系统也好,宋哲武用人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拥有忠诚的基础上唯才是举,绝不论资排辈。
    只要你忠诚,你就有机会;只要你有才能,你就会升迁的很快。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山地师师长李瑞芳,两年时间内,就从一个小营长被破格提拔为师长,而且还是一个指挥着近六万jīng兵的师长。
    虽然高宗宝并不是一个嫉贤妒能的人,也不是一个喜欢争强好胜的人,可是心里还是很想做出一些成绩,让宋哲武看看,自己并不是仅仅拥有忠诚,在军事指挥能力上并不比这些后来人差。因此,在库伦的防御上确确实实很是下了一番功夫。
    可是,这次梁忠甲调来库伦后,被宋哲武指名负责防守博格达山上的三号要塞群和负责库伦城防,这让高宗宝很不爽。
    这还不算,梁忠甲一到库伦,在视察完库伦城防后,就当着李文田的面建议,要加强库伦城的防御设施。
    因为高宗宝和鲁登道夫为首的德国专家组都认为,一号和二号要塞群完全可以阻挡住苏军从东、西两个方向的进攻,苏军根本不可能攻到库伦城下。甚至即便攻到库伦城下,也会在博格达山上的火力打击下无力进攻库伦。
    北面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