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武装回明 >

第213章

武装回明-第213章

小说: 武装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洛阳城的实际情况是,城周最少都有有三十里,全城包砖,城墙厚实无比。还十分宽阔,可以并排跑二辆四轮马车!想想看,这是什么概念?估计就是镇**军中的新式火炮,要想把城墙打出个洞来都挺费劲。换成闯军中一般的小炮打在城墙上,估计就和挠痒痒差不多,最多也就是留下一个白点罢了。
    洛阳城的环城壕沟也是非常引人注目,壕沟四道,每道约宽五十丈,深估计有四、五丈。当初为了挖出这道壕沟可是费了老鼻子力气的。现在就发挥出作用来了,这么深的水位,别说流寇冲阵时人掉下去就会嗝屁,就算是守军不动听凭你挖土填壕,那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完成的。
    而五座城门的跨濠处,全部修筑城门桥,那吊桥用二人合抱的百年榆槐木制造,没有十几条大汉都抬不动!若城外有警,吊桥立即就能拉起。说得难听点,那就像是一个坚硬的乌龟壳了,凭着李自成现在的火力,就如同后世某支军队初创时候的小米加步枪,想要打下洛阳城,绝非易事。
    一般来说,历史上李自成之所以能够屡屡攻克名城,不是因为城防不力,而是因为‘人’的因素。等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战鼓一敲,或是城内的饥民里应外合,或是当地守军或逃或降,李自成的军队经常不损失一兵一卒就能轻易入驻。这种情形在后人看来可发一笑!
    对于这种形势,张麟麒也是领兵急进,就算是在经过天下闻名的龙门石窟,这样的名胜古迹,张麟麒也只是学那大禹治水,过而不入。尽管张麟麒知道,这三百年前的龙门石窟,绝对比后世的龙门石窟更有看头,保存下来的精华更多,像什么历代书法大家碑林精华,唐季褚佛龛之碑之类的东东,
    不过张麟麒更知道,如果不能消灭流寇,那么,什么都是假的。这样的文化遗产就是留下来再多也没用。把它们留给反贼吗!也只有等到把李自成平定了,才能安心下来欣赏啊!
    ………………………………
    洛阳城外八十里处,永宁城。永宁城作为大明朝下属的一个县城,只是一个普通的县城,不过已经在数小时前换了主人,原本一丈多高的城墙己被夷平,不过这人气,却是丝毫不减。反而是比起以前更见兴旺。
    不说林林密布的“闯”字大旗,随处可见的篝火,城内城外密密麻麻的营帐,更是似乎蔓延到天边,
    而在永宁城的原县衙,正有一群闯军中的核心人物,围着一张大圆桌正在商议大事,为首主座端坐一人,年纪在近四十岁,头戴镶有红缨的白色毡帽,身材十分的魁梧,而那双大眼里的更是不时闪过精光。显示出此人的非同一般!
    更与众不同的是,此人眼睛里有些淡淡的蓝色,显示出不同一般的血统。(根据后世一些学者考究,李自成是党项人的后代。著名作家丁玲就曾经自称,是党项族的后代,是李自成的后人。)
    此人头顶正前方也是秃了一块(剃光了。)而党项人的一个重要生活习俗就是qu;秃发qu;,(李自成第十四孙的陕西铜川矿务局工作的李志强说过:qu;李自成是西夏王李元昊之后,是党项民族拓拔氏,而太平村李自成后裔至今仍保持原民族的特性、相貌和qu;秃发qu;习俗。)
    此人正是闯军首领李自成,时人称为闯王。被崇祯则是称为闯逆!恨不得吃他的肉,喝他的血的那种!换成一般的流寇首领,崇祯还没有这么憎恨,可是李自成却是不同,在前几年,李自成伙同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了崇祯历代先祖,也就是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
    可以说是和崇祯结下了不同戴天的仇恨。在大明朝,仇恨到极致的莫过于刨了对方的祖坟,而李自成恰恰是这样做了。如今张献忠已经伏诛,崇祯就把全部仇恨都转移到了李自成身上,据说崇祯在每每写到李自成这三个字时,都是把它写得极小。以此显示对于李自成的无比蔑视!
    当然,在原本的历史中,迫使崇祯在煤山上上吊的就是这位他无比蔑视的李自成。而如今,随着张麟麒横空出世,崇祯终于不用再惨死煤山了。至于如今李自成会不会不是死于九宫山,而是死于洛阳城下,那就拭目以待了。
    在李自成的左下首,坐的便是闯军中的著名将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刘宗敏、虽然如今他箭伤未好,只能卧床休养,不过如今这样重要的会议,可以决定义军生死,他又是亲身体验过镇**的可怕之处。所以也是躺在担架上,被人抬着过来参加会议。
    坐在刘宗敏下首的赫然就是李过、李自成的亲侄子。然后就是李双喜、高一功、袁宗第、郝摇旗等一干李自成嫡系,这些人都是历史上闻名遐迩的人物,也是此时被崇祯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的人物。
    这里在座的随便哪一个人,只要能擒到他们的首级,升官发财那是不在话下。
    在李自成的身旁右下首,都是坐着一些文人,也就是李自成的智囊团了。为首一人年在四旬,三络长须,面目清癯,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一件大明举人才能穿的青袍,手中还摇着一把鹅毛大扇,粗看有几分三国孔明的味道。
    此人就是牛金星,也是李自成流寇集团中学历最高的一位,曾经是卢氏举人。也就是原本的历史中,日后做了大顺朝的开国丞相的那位。不过牛金星那时已经非常昏聩,只是急着做他的开国丞相,以至于对于摇摆不定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只是派了一名明朝的降将前去接洽。以至于日后兵败山海关!致使鞑子群狼入关!造成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的耻辱,可以说就由此开始!
    而如今,牛金星才刚刚投靠不就,才能还不得而知。不过能有一位以往高高在上的举人老爷投靠过来,李自成心中还是很振奋的。这就就一步证明了他是天命所归,“十八孩儿,当主神器。”
    天意如此,李氏当兴,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自己有帝王之相。
    当然,如今在天命所归,李氏当兴的道路上出现了一条拦路虎,那就是远道而来的镇**,如今他们就是在为此商议对策。
    而紧挨着牛金星的身边,则是坐定一人,此人身体矮小有若没有发育的侏儒,身穿一件道袍,面目狭长似马脸,猛一看有如鬼怪。偏偏他此刻在这济济一堂之上,双目似闭非闭。一副得道高人的模样!
    这人正是不久前投靠李自成的江湖术士宋献策,由于身材实在太过矮小,就和七岁的孩童差不多,闯军中呼其为“宋孩儿”宋矮子。而且由于他长相实在是怪异,也是为众人所不喜。不过宋献策本人却是不这么认为。反而是认为自己是“生而异相”。(估计这样的身高,镇**的新式鸟铳要招呼到他很不容易。占地面积实在太小啊!)
    他还引经据典加以论证。不说刘备耳大如轮,诸如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司马懿,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的老爹。为司马昭打下一世基业的那个。曹操曾评价他为鹰视狼顾。
    鹰视:眼光象鹰一样锐利。狼顾:传说狼可以身子不动的,脖子可以后转180度;而司马懿就有这个能力;曹操发现司马懿扭头时好似“狼顾”,即不动身体就可以将头扭转180°,类似后世的机器人。
    于是曹操就认为“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以兵权;久必为国家大祸。”可是就是以曹操这样的腹黑大家,也没能铲除掉司马懿。由此可见,历史上有“异相”的人成功的还是不少,加上宋献策还人如其名,不时为李自成献上一计还屡屡奏效,所以深受李自成器重,在李自成的智囊团中排名第二,闯军中无人敢小瞧于他。
    在宋献策身边,坐着一个年纪很轻的文人,此人年在二十许,面如冠玉,一头长长的黑发整齐用发巾束在脑后,纹丝不乱,显示出本人良好的气质。更为特殊的是,此人也是身着大明举人的青袍巾服。
    此人便为李岩,举人身份,民间称其为“李公子”。他对李自成的作用可谓巨大,就类似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想当年,戈培尔通过他的一张巧嘴,蛊惑了多少中立国家跳上了纳粹德国这条大战船。最终共同沉没!
    感谢书友lyun捧场《武装回明》100纵横币。万分感谢!H!~!
第二百七十一章 硝烟再起(3)
    而如今的李岩更是超出了当年的戈培尔。李岩不仅助李自成严肃军纪,编立一系列歌谣,提出“均田免粮”等口号,使闯军迅速发展壮大。因为李岩的加入,李自成的野路子流寇集团开始向着正式争霸天下的‘义军’转变。(李自成开始有当初的大军所过,寸草不留。顺我者生逆我者死!转变成为杀一人如杀我父母,淫一人如淫我妻女的起义领袖,隐隐间有了几分义军的气象。)可以说李自成能取得如今的局面,李岩居功至伟。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李岩此人不仅能文,而且善武。原本的历史上李岩受封中营副将军,岳候,仅次于李自成帐下第一大将刘宗敏。而最后也是因为李岩的才能显赫,就像是一颗闪亮的明星,功高震主,才最后惨死于李自成的刀下。不过此刻,正是得到李自成重用之际。(按照顾城老先生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的说法,真实的历史中是没有李岩这个人物的,不过既然在很多资料中都出现了这个人物,那么如今也就写出来吧。)
    而除此之外,一干其他派系的人马,诸如原本的七十二路烟尘之一,后来混的不好,所以前来投靠李自成的瓦罐子,一斗谷诸人,就没有在李自成的核心圈子之列。
    此时发言的是闯将李双喜,因为此次进攻洛阳,主要是他在负责。根据他的描述,洛阳城不好打,整座城上,有敌台三十九座,马面无数。城外还有护城河,引进了e河水……
    当然,李双喜不好打的言下之意还在于,如今洛阳城并不是一座孤城,狗朝廷的援军正在快马加鞭的赶来。而正是因为有了希望,根据混在洛阳城内的细作回报,这几天城内军民的士气明显高涨,积极备战,甚至很多百姓都把自己家的门板都捐献出来,用来备战。由此可见他们的信心十足!这是舍小家为大家啊!
    听了李双喜的发言,众人无人应声,而李自成则是一皱眉头,随着对着刘芳亮道:“明远,你对各位兄弟好好说说,那镇**的事情。越详细越好!”刘芳亮曾经和镇**交手过,有发言权。而且刘芳亮这个人比较稳重,不会夸大也不会蔑视。所以李自成比较信任他的话,而一起去和刘芳亮和镇**交过手的郝摇旗,李自成却是不会问的。这种人只能动手,不能动脑。
    其实刘芳亮三人当日战败,回到营地后,李自成痛心疾首之余,(此战伏击,伤亡巨大,还把老营和精锐骁骑丢了个干干净净。李自成不能不痛心。)也细细询问过当时的情形,不过当时他手下各员大将还分布在河南各地攻城掠寨,对镇**的真实实力不了解,如今趁着这个各路兵马集中在洛阳城下,正好让刘芳亮在说上一遍。
    看见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就连一直老神在在的宋献策也是难得的睁开了眼。刘芳亮在心中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在当日回转营地后,就已经和李自成说过,说以前是鞑子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如今应该是改成镇**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镇**是无论如何不能战胜的。还不如放弃洛阳城,该走他地的好。
    不过却是遭到了李自成的明确拒绝。对此其实也在刘芳亮的预料之中,作为李自成的心腹大将,刘芳亮对于军中的情况也是了解得更加清楚一些。一来如果镇**来了就是不战而退。闯王的名声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来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军粮不够了。李自成这次出击,本来就是因为军粮日渐窘迫,所以才出兵的无奈之举。大动干戈想要到洛阳城大捞上一票的!如今若是不战而走,那还等不到赶到富庶的城池,把它攻下,怕是麾下的兵马早就散去大半了。这一路上都是千里荒野,找不到补给,等到填不饱部下的肚子,谁肯跟着你卖命!
    所以如今在已经没有退路的情况下,刘芳亮也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把真实的情况说出来之后,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希望有人能够有好计策了。
    刘芳亮对李自成施了一礼后,又对各将抱了抱拳,然后语调低沉的说道:“本来俺刘芳亮受闯王重托,领军去打禹州,也是以为是手到擒来的,没想到却让闯王失望了。不是我等麾下兄弟们不出死力。而是实在是镇**太过厉害!”
    接着刘芳亮就详详细细的把当日的情况说了一遍,他是如何摆开阵势和镇**的先头部队决战,然后反被对方包饺子,给吃了个干干净净。只剩下身边一百亲兵逃了回来,要说这样的惨况,颇有三国时期袁绍官渡之败的风采。刘芳亮重点介绍的是镇**的与众不同。最显著的就是三点!
    第一就是镇**的夜不收厉害!而且不是一般的厉害,而是厉害到了极点!众所周知,在那个年代,没有什么卫星侦察系统,所以将领领兵在外,要收集信息,避开埋伏什么的都要依靠夜不收。
    按照刘芳亮的说法,义军中的夜不收也算是厉害的了,论起精锐程度是仅次于老营和精锐骁骑。可是这样的夜不收在镇**训练出来的哨骑面前,就像是刚断奶的小孩子一般,被随意玩耍。
    他举了禹州之战的例子,本来想设伏的,可就是无法阻挡住对方的哨骑。从而使得伏击的计划破产,最终不得不和镇**展开正面对决,最后导致惨败。要是对上别的官兵,十有**会成功的。
    二是清一色的家丁组成。(镇**都是整齐划一的棒小伙子,不像其他的明军,上至六十岁的白头老翁,下至还没刀把子高的黄首儿童。是应有尽有!所以刘芳亮误认为都是张麟麒培养的家丁。)
    以刘芳亮的眼力,是不是家丁,还是普通军卒,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的身份战斗力也是相差极大。可如果说这五千人都是他的家丁,那就太让人不敢想了。毕竟这五千人还只是先头部队,要知道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