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衡门之下 >

第3章

衡门之下-第3章

小说: 衡门之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漫长而无声的沉寂后,有人声传来——
  “外围二十八间,内围十间。”
  “外围已查,无所获。”
  “去内围!”
  栖迟听得清楚,那些人往她这里来了。
  她寻思怕是避不过要会上一会,取了妆奁上的帷帽戴上,倏然想起李砚,隔壁一声踹门响,他们已到了。
  那边李砚早已听到动静,起先一惊,正要出门,想起平日里姑姑的教导,遇事要沉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又收住了脚。
  心里却是很急,早知道先前就不开那一下玩笑了,否则现在肯定是陪在姑姑身边的,有什么也好有个照应。
  门被轻轻推开,乳母王嬷嬷悄悄摸了进来,大冬天的,竟是一脸的虚汗,拉住他道:“世子千万不要出去,是一队带刀枪的,来势汹汹。”
  “什么?”他怎么也没想到竟然是这么大的架势,难道这北地还有这么无法无天的匪徒吗?
  恰闻那边一声踹门,他吃了一惊,刀枪无眼的,若是出什么事怎么办?
  这一路算不上太平,总有些或大或小的波折,但若不是因为他,姑姑又何必如此鞍马劳顿地带着他远离光州。
  那些人骂他晦气,他自己倒霉没什么,决不能连累事事护着他的姑姑。
  李砚想到这里,再待不住,挣开王嬷嬷的手,夺门而出。
  门被破开,一群人鱼贯而入。
  屏风竖在角落,栖迟就在屏风后面坐着。
  “搜!”
  一声令下,那群人便在房中散开了来。
  “慢着。”
  轻轻的一声,所有人不禁停住,才发现这房内的是个女子。
  栖迟刚往茶盏里重新加了热水,是为了捧在手里焐手。
  窗户没来得及关,风雪卷进来,冷得很,就像这群人一样,拦都拦不住。
  “你们什么人?”
  一个年轻人答:“无须多问,只需由我们搜查即可。”
  栖迟说:“若是官府搜查,出示凭证,我绝无二话,但你们上来便如此行事,我这内围住的都是女眷和孩子,若有差池,你们担待不起。”
  那人啧一声,似不耐烦:“事出突然,没有凭证。”
  “那就出去。”
  那年轻人似被噎住,停顿了一会儿,嘴里嘀咕起来:“算了,我跟个女人掰扯什么……”
  说完扬声道:“搜搜搜!麻利的!”
  栖迟两指搭在茶盏边沿,摩挲一下,又一下,眼看着就要有人进入屏风来,手一甩,茶盏砸了过去。
  碎裂声乍起,那人脚步一缩,竟被吓退回去了。
  外面那年轻人也诧异地嚷起来:“呵,脾气不小啊。”
  那人似乎是要亲自来查了,尚未走近,听得一声呼喝:“放肆!”
  是李砚。
  栖迟隔着扇屏风,未曾看清楚他身影是如何进的门,只注意到那年轻人一把搡开了他,愈发不耐道:“哪儿冒出来的孩子,我们可没那么多
  功夫与你们耗!”
  话在这儿停住了,四下忽然安静了许多。
  那年轻人忽然道:“三哥,怎么亲自来了?”
  有人进了门,几声脚步响。
  屏风外人影攒动,让开条道。
  李砚忽又愤怒喊起来:“放肆,谁准你进去的!”听声音却发颤,像是被吓着了。人还未动,便被那年轻人一把拖住了胳膊。
  “就那里面没查过了。”那年轻人说。
  栖迟隐约看见一道高大的人影走近,别过脸。
  她早料到或许会拦不住这些人,所以才早早戴上了帷帽,遮了面容。
  那人阔步在她周围走了一圈,最后停在了她几步之外。
  她垂着眼,帽纱下,瞥见他一双黝黑的皮质靴子,靴筒紧紧束在紧实的小腿上。
  忽的寒光一闪,她眼前伸来一截剑尖,她才明白刚才李砚为何像是被吓着了,原来这人竟是持剑而入的。
  那截剑尖挑起了她帽檐下的垂纱。
  然后下巴一凉,剑尖托起了她的下巴。
  栖迟不得不正脸对着他,眼观鼻,鼻屏息。
  剑拿开了。
  却颇耗了些时间。
  栖迟一手抚住下巴,一手拉下帽上垂纱,又将脸别过去。
  好在,这人手算稳,剑没伤到她。
  外面那年轻人发觉不对,忙问:“怎么,难道就是她?”
  说着众人便动了,往屏风处拥来。
  余光扫到眼前的人手抬了一下,栖迟瞄过去,看见他腰间悬着的空剑鞘,毫无装饰。
  外面那些人影都停住了,没再接近。
  那人在旁走动了两三步,她心存避讳,始终没看他。
  而后,那人走了出去。
  栖迟再看过去时,发现他似在李砚跟前停留了一下。
  “走。”他忽然说。
  那年轻人松开李砚,追了出去,其余众人鱼贯而出。
  李砚匆忙跑进屏风后来,扑在栖迟膝前:“姑姑,可有伤着?”
  栖迟握着他手,摘去帷帽,摇了摇头,一时也说不上话来。
  即便暗中行商多年,她也未曾遇到过这种被人拿剑挑着的情形。
  看这阵仗,不由分说,干脆利落,应当是军人的做派。
  可这北地的军人都是都护府的。
  莫非……
  栖迟蹙着眉,也不知自己是不是想对了。
  ※
  城门快关时,新露和秋霜才完成家主交代,返回客舍。
  二人在路上就遇到有队人带刀骑马出城,一路而去的正是客舍方向。
  新露较为心细,当时便与秋霜说,可别要波及客舍才好。
  秋霜说她那是瞎担心,那些人若是恶人,带刀而过时遇着车马就会下手,明明对她们都视若无睹,怎么会打客舍的主意呢?
  哪知二人刚回来,便从王嬷嬷那里听说了先前的事,难怪客舍里的住客忽然间少了许多,想必都是被吓跑了。
  新露不禁瞪一眼秋霜,哪知秋霜也在瞪她。
  她嫌秋霜心大,秋霜嫌她乌鸦嘴。
  客房内,栖迟已经用过晚饭。
  几个时辰里,李砚不肯走,一直都陪在她身边。
  栖迟到现在也没有说他什么,今日的事突发,她本还该数落两句他冒头的举动,想想这份情义已是难得,又何必说他,就做罢了。
  新露和秋霜匆匆进门来探视,见两个主家都安然无事,才松了口气。
  还没站定一会儿,忽又听见外面马嘶声,俱是一惊。
  “怎么回事,城门都落了,难道又有什么人来了不成?”
  新露快步出门去看,只见客舍大门口忽然快马而至两队兵马,与白日所见要不太一样,穿的都是兵服,个个手持火把,很显然是军中的。
  列队当中,停着一驾由四匹雪白高马拉的马车。
  一个年轻人打马出列,翻身下马,直接入了客舍。
  新露看他所来方向直冲着自己,连忙调头跑回了栖迟房中。
  “家主,似是冲着您这儿来的。”
  栖迟想了想:“可别是那个熟面孔吧。”
  李砚闻言,走去门口朝外望,一眼看到那人大马金刀地往这儿走来,竟然被他姑姑说中了,真的就是白日里闯入的那个年轻人。
  他双眼圆睁:“怎么又是你!”
  那人看到他,眼神闪躲一下,摸摸鼻子,没吱声。
  一直走到门口,他一掀衣摆,单膝下跪,抱拳见礼:“末将罗小义,特来恭迎县主过府。”
  栖迟在房中听得一清二楚,问:“奉的是何人之命?”
  “瀚海府,大都护。”
  她说不上该作何表情,居然歪打正着,叫她猜中了,还真是安北都护府的人马。
  或许还不止如此。
  “这次可有凭证了么?”
  罗小义一愣,忽然就想起白日里她的话来,感觉碰了一鼻子灰,干咳一声:“这次有了。那个入了屏风的……就是大都护本人。”


第四章 
  听闻这话,在场的人全都面面相觑,摸不着头脑。
  如何,就冒出了大都护来了?
  李砚悄悄看一眼姑姑,她脸上没有半点惊诧,端端正正地坐着。
  就如同她白日里面对那一队持刀拿枪的闯入者,在屏风后也是这样平稳地坐着。
  其实栖迟只是在想:他竟然还能认出自己。
  当初成婚时匆匆一面,她因着礼仪之故,只看见他一个大概的模样。
  后来哥哥故去,他连夜返回北地,此后也没机会再见。
  谁能想到,再重逢,他还能一眼认出她来。
  “大都护何在?”片刻后,栖迟问。
  罗小义答:“还领着人在追查几个逃逸的突厥探子,先前搜查客舍也是因为这档子事,冒犯县主,并非有心。”
  有理有据,她若拿这个说事,倒显得是不顾及大局了。
  她唤一声新露,后者回到房中来,听她嘱咐两句,又再出去,对罗小义道:“有劳将军稍候,容奴婢们为县主描妆,再启程上路。”
  罗小义说了声“是”,一面起身,一面腹诽:不愧是宗室里的女子,规矩可真他娘的多啊。
  栖迟并非要描什么妆,只是要晾一晾罗小义。
  房门紧闭,她以眼神安抚李砚,叫他喝了一盏热茶汤。
  耗着的时候,新露和秋霜也把能收拾的都收拾了。
  而罗小义,在门外吹了许久的冷风,光是门口的步子声就听他踏了不下十几个来回。
  到后来还是李砚心软了,觉得差不多了,她才终于点头,吩咐出门。
  出到门外,罗小义连忙迎上来。
  先前隔着屏风看不清,此时他才能悄悄打量一下这位素未谋面的大都护夫人。
  栖迟身上罩着连帽的披风,映着灯火,看得最清楚的是那袅娜的身段。
  他咧咧嘴,心道可真是南方润水浸养出来的,嫩柳一般。
  正要引路,栖迟带过手里牵着的李砚,对他道:“忘了与你说了,这位你先前推搡过的,是我侄子,光王府的世子。”
  罗小义身一僵,看一眼李砚,眼珠滴溜溜转两圈,讪讪地笑:“那怎么能算是推呢,我那是想扶着他。”
  说完还要伸手来扶李砚,但李砚一让,避开了。
  栖迟道:“走吧。”
  罗小义如释重负:“是是是,这便走。”
  灯火漫道,城门夜开,只为了迎接新到的女主人。
  北地既然号称八府十四州,安北都护府名下自然管辖着其他八府十四州的都督府,瀚海府是总统领所在地,是为大都护府。
  光是听听这名字就够气派的,新露和秋霜在车中时不时小声嘀咕两句,都觉得那府邸定然是不同一般的。
  这些李砚也是学过的,到后来,也忍不住加入她们,问:“真有那么风光么?”
  “应当的,就说今日用军仪来迎接家主,也算得上很风光的了。”
  李砚想想白日遭受的待遇,心说不这样,他姑姑还未必会上这车马呢。
  栖迟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心里回想着的却是白日里的那一幕。
  早知道那是他,便大大方方地抬眼瞧了。
  当朝安北大都护,持剑见妻,是何等的威风呀。
  她想着想着,竟忍不住勾唇笑了。
  新露悄悄扯扯李砚袖口,示意他看,低低道:瞧,家主也高兴着呢。
  李砚咕哝:是吗?
  那可能,也是好事一桩吧。
  一声号令,马车停下。
  两队人马护卫,竟然一路都未出什么嘈杂之声,说停便停,齐整划一。
  外面罗小义道:“到了。”
  车帘打起,栖迟脚踩到地,手撩起帽檐,看了眼面前的府门。
  耳中忽然听见身后罗小义轻声嘱咐车夫:“记得将马好生送还军中。”
  她留心了一下,回头望去,罗小义已笑脸迎来,抬手做请,领他们入府。
  光看府门,大都护府的确是算得上气派风光的,匾额上的字也苍劲有力,应当是出自琅琊颜氏的书法。
  伏廷的事栖迟还是略知一二的,比如成婚时就已得知他早年父母亡故。
  不出意料,进去后果然发现冷冷清清的。
  一般府上没了长者和当家做主的,就是这个情形。
  她不陌生,因为光王府也差不多。
  前面是处理公事之所,并未掌灯,也没见到什么仆从,靠罗小义进门时从护卫士兵手上顺手拿了支火把在前照路。
  到了后宅,才见到几个垂手而立的下人,亮了院中的灯火。
  罗小义不好再进了,将火把交给一个下人,便要告辞了。
  “大都护今夜可回?”栖迟忽问。
  罗小义脚步停顿一下,露出会意的笑来:“我马上就去为您催催。”
  说完抱一拳,转头走了。
  栖迟手指拢住披风,轻轻遮住双唇,竟生出些不自在来。
  她问那一句未必有上赶着要见那男人的意思,被他这么一回,就全是那个意思了。
  伸手牵起李砚,进了后宅,那边新露与秋霜已先一步进到屋中打点,她进门时,正好撞见她们神色不对的走出来。
  “家主,您快来看看。”
  “怎么了?”
  栖迟入门,解下披风,环视屋中。
  窗外风大,吹着窗棱吱吱作响,灯火不够明亮,只点了一盏,照亮的地方陈设简单,且老旧。
  榻上无纱垂帐,屏风描画斑驳。
  李砚就近摸了摸一把胡椅,转头看着栖迟:“姑姑,这地方未免有些……”
  寒酸。
  栖迟默默在心里接了这两个字,转头出去,从下人手里取了罗小义留下的火把,往前厅一路查看过去。
  ※
  晚间雪停,夜间复降。
  纷扬雪花里,几匹马喷着响鼻,轻轻刨着雪地,没有栓绳,却并不乱跑。
  百步之外,乱石丛生间,一簇火堆渐熄。
  伏廷坐在石头上,眉目已沾上了一层风雪。
  对面几个人冷得挤在火堆旁,牙关打颤。
  都是他的近卫军。
  他将剑竖在雪中,从怀里摸出一只酒袋,拧开灌了一口,丢过去。
  一人接了,兴高采烈抱拳:“谢大都护!”
  忽有人接近,雪地里脚踩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是罗小义赶来了。
  “大都护今日是新夫人到了高兴,所以赏你们酒喝呢。”一到跟前他就打趣,顺手又丢给大伙一大包肉干。
  接过去那人道:“罗将军倒成头一个见着都护夫人的了。”
  罗小义低骂:“放屁么不是,咱们大都护若没见过,能一眼就认出来吗?”
  伏廷纹丝不动地坐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